点击上方蓝字"读史"免费关注。博闻通识,知古鉴今。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政府机关给普通百姓的错觉是效能低下,人浮于事,你好我好大家好。但是一富豪却挖了一名博士处级干部作为集团副总裁,至于挖他的目的或许会让你大跌眼镜,不是为了用他来搞政府关系,而是因为富豪发现中国政府的管理体系实际上是全世界最好的公司管理体系。作为政府管理上不好的地方大家都可以看到了,但确实有不少好的地方,好的地方可以值得我们这些做企业的学习,对于我们提高管理效率确实会有帮助。
政府能人挺多,如果不是我的校友,估计我是挖不过来。
我是学士,他是博士。他长期在区县政府商务部门做一把手,还是局级后备干部,我连党员都不是,更别说局级后备了。他现在是桔子水晶集团副总裁,主抓公司战略和桔子水晶大学。
我挖他不是因为想用他来搞政府关系,因为桔子水晶在他工作过的城区只有一家酒店,而我在全国各地有100家酒店,他的关系不可能用不上。
我挖他是因为我突然发现中国政府的管理体系实际上是全世界最好的公司管理体系。
我知道五毛可能会跳起来骂,但是,骂之前请注意我的关键词:“最好的体系”,最好的体系不能保证肯定能做的最好。
我想讲讲他来公司半年做的几件事,也许这也能帮助一些规模大点的公司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方式。另外,他正在搞得全员竞聘也许你能帮他的忙。
“务虚会?”,我第一反应是他带来了“虚”的一套?公司里干过外企的人脸上写着不懈的表情。
于是,我百度了“务虚会”,定义如下:
“务虚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有的一种会议,指各级政党…等的决策层就组织机构整体战略或某项具体工作,从政治、思想、政策、理论等诸方面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创造理论、制定路线、提出纲领、确立原则的会议。
“1979年初,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是最有名的务虚会之一,四项基本原则就是邓小平在该次会议上提出的理论。”
我算是看懂了,“务虚会”就是头脑风暴式的战略研讨会。于是我就组织全国中高层管理人员开了这个会,会议形式是事先给几个主题,我先做发言,然后每人有十分钟谈自己的想法。
1)拓展思路、发现了人才:以前我以为酒店从业者一般高学历较少,日常工作大多琐碎,我没期望能有太好的结果,会议结果让我大吃一惊:我发现公司很多人都有想法,许多想法后来都得到了实施和验证;
2)激励管理队伍:开会那一天我才知道中高层管理人员有50多人,老实说我真的没想到公司有这么多中高层管理人员了,以前大多是由主管副总和他们单线联系,这次参与公司层面的会议并提出想法,这次会让他们了解公司的策略,并表达了自己看法,觉得自己受到重视,
这件事情坚定了我每年把“务虚会”搞下去的决心。
我们的总设计师兼副总裁Amy问我什么叫班子会,Amy是10年前才来的大陆,因为涉及到她要参加班子会,我自然要给她解释什么叫班子会,其实我也不懂,我各方请教后才知道什么叫“班子会”
班子会是由各业务副总每月(或每周)定期召开的重大事项决策会议,各主管部门副总如果有重要决策认为是需要大家讨论的内容,经过我同意可以上班子会讨论。
班子会基本上对所有讨论的问题都需要有一个很明确的决定。
出席班子会的各个副总都必须对每一个上会的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我听取多方面意见后做出一个决定。
因为我们公司几个副总跟我都是多年的朋友,所以平常我们也很少在一起开会,碰到问题他们一般直接找我,我觉得搞搞班子会挺好,于是我们就搞了。
1)消除议而不决、提高效率:我个性比较随和,在以前讨论问题时我非常顾及大家的感受,因此造成议而不决的情况,而现在这种事情没有了,因为,我必须在会上结合大家的意见作出最后决定;
2)增强副总们对全局的了解:过去讨论事情都是主管副总来找我,类似于单线决策,而现在变成了大家参与,这样对于不同业务线的情况了解更全面,同时,在执行时各条业务线的配合也会更顺畅;
3)决策信息更加全面、更多参与:我们采取的是民主集中,大家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最后我来拍板。由于不同业务主管副总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多个角度看问题会更加全面。
我以前以为总裁办是偏行政的部门,后来我才知道除了一些行政工作职位,还有更重要的工作:
1)提高效率:由于对于“班子会”以及我决定的每一项工作都有人跟踪、督办,这样就避免了过去那种老大交办的事情自己忘了也没人去提醒,最终变成底下相关部门拖沓。有了人督办,对于大家都是压力。
2)自我约束:由于副总级别都高,在许多公司除了老大之外没人敢督促,总裁办成立之后他们会对涉及主管副总们的事项、甚至包括我本人主管的事项进行督办,这样解决了公司高层执行缺乏约束所带来的拖拉和随意性的问题。
这些都不是什么新名词,但是政府真做起来跟我们企业的不太一样。这里就说下这次我们做的摸底和竞聘。
1)摸底:由专人与经理人的直接下属面谈,听取对现任经理的看法,分几个维度记录,并汇总核心信息给班子会;
a.对于新设一级部门岗位采取竞聘而非过去由我任命的方式,竞聘岗位同时对外开放。
b.对于现有部门,如果“班子会”认为需要变动的,原有负责人同等条件参加竞聘。
c.评委由几个副总以及外聘企业家、专家组成。
我知道在政府体系里面有时候做得更绝:正职领导就地卧倒(免职,作为普通员工来工作)同其他竞争者一起竞争,由副职代理日常工作。
1)发现人才、破格启用人才:符合一定条件的候选人都可以参加,可以跨部门、跨级别,不用论资排辈往上走
2)保持活力:为原有管理人员提供跨部门任职的机会,一定的内部流动和对外竞聘带来活力
3)减少主观、增强信任:通过竞聘的形式,减少一级部门直接任命,将会给每个竞聘的人才带来机会,同时,多元化的评委组成、过程公开透明会明显增强对公司提拔体系的信任。
这次竞聘进入了准备阶段,结果怎样还有待考察。
他的故事讲完了,突然想发点感慨。
最近我在FCC - 外国记者协会,做了次演讲,实际上讲的是“我看到的中国”,我说了这么一段话:
“In this talk, I am going to tell you about both sides of the coin.It’s important to recognize that there are some good things and negatives. In my experience, these two are equal. Over the last 20 years,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Nobody can deny that. But they still have a long way to go.”
“在这次演讲中,我会讲到硬币的两面,有好的也有坏的。我的经验是好坏参半。在过去(我经商)的二十年里,国家取得巨大的进步,没人能够否认这点。但是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今天在这里描述自己公司最近的一些变化,实际上是想对大家有点帮助。我们国家治理的方式也许值得在你的企业一试。我属于草根出身,做管理讲究感情、做生意讲究道义,这和许多中小民企做法一样。
但是,当公司从几家酒店到现在一百多家酒店的时候,这种靠感情、道义、直觉来管理的方式确实太累,虽然表面看起来执行效率高,但是实际上在一些大的事情往往会顾不过来,耽误事儿。
几年前加入了东城政协,也算是有机会接触政府的管理,我突然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一旦政府领导决定干什么事情,效率特别高,至少是在形式和流程上让人很佩服。
国外那一套我见得不算少,理论也学了很多,在中国的那些跨国公司流程很多,但是执行效率很低,从管理而言没有见哪一家在国内的老外公司干得过好的民企的效率的。
政府管理上不好的地方大家都可以看到了,但确实有不少好的地方,好的地方可以值得我们这些做企业的学习,对于我们提高管理效率确实会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