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美国艾尔弗·斯隆基金会 (The Alfred P.Sloan Foundation)公布了2019年斯隆研究奖(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获奖名单,共有126位杰出青年科学家获奖。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华人学者表现依然十分出色,共有19位华人学者获奖,其中大多数华人学者都曾在中国高校接受本科教育。
被誉为“诺奖风向标”的科技大奖
斯隆研究奖
素有“诺奖风向标”的美誉,旨在奖励职业生涯早期的杰出青年学者。本届奖项获得者分属化学、计算和进化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数学、神经科学、海洋科学和物理学等8个领域。
此次斯隆研究奖获奖的126名青年学者,代表目前最有前途的一批青年科学研究员。此次评审专家委员会根据他们独立研究的质量、创造力、潜力选出各研究领域的明日之星,希望通过斯隆基金会资助这些职业生涯早期的青年学者成为未来的学术领袖。
作为“诺奖风向标”,斯隆研究奖自1955年设立每年颁发一次。迄今为止,已有47位该奖项获奖人获得了“诺贝尔奖”,17位获奖人获得了“数学菲尔兹奖”,69位获奖人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8位获得“约翰·贝茨·克拉克奖”。
美国多所名校表现出色
2019年
斯隆研究奖结果揭晓后,美国各大顶级名校也第一时间在主页上发布了新闻,报道本校获奖教师和校友的详细情况。
今年普林斯顿大学教师表现出色,共有10人斩获2019年斯隆奖,涵盖了化学、计算和进化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数学、神经科学、海洋科学和物理学等全部学科领域。
(普林斯顿大学官网)
麻省理工学院共有4位教师斩获这一重量级奖项,分别是Nikhil Agarwal, Daniel Harlow, Andrew Lawrie, and Yufei Zhao,涵盖了经济学
、
数学等领域。
(麻省理工学院官网)
19位华人青年科学家获奖
今年华人学者表现依然十分出色,共有19位华人学者获奖,占比达到15%。19名青年科学家中,大多数都曾在中国顶尖高校接受本科教育或硕士研究生教育,这项数据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顶尖高校的本科教育质量在国际上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19位华人青年科学家中来自北大的校友最多,共有9人,遥遥领先其他高校。特别是在化学领域,北大共有5名本科校友获奖。清华大学今年共有3名校友获奖。此外,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各有1名校友获奖。
19位华人青年科学家包含众多顶级大神,例如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助理王博潼,2002年获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满分),2006年获北京大学学士,2012年获普渡大学博士。2016年与国际著名数学家 June Huh 教授证明了 Dowling 和 Wilson 在1975年提出的一个著名的组合学猜想,该进展次年发表在国际顶尖数学杂志 Acta Math 上。
现任杜克大学助理教授的鬲融,曾获第16届国际信息学奥赛金牌,2004年获保送清华大学,就读于堪称天才集中营的“清华姚班”。在清华大学就读期间,获得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清华毕业后,前往美国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