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卢锋
和君康养事业部主任、高级合伙人
根据2月2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人口数据显示:2019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400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484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60%,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4.38%,比上年末提高1.01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出生率为10.48‰;死亡人口998万人,死亡率为7.14‰;自然增长率为3.34‰。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2.80亿人,其中流动人口2.36亿人。
分析以上数据,有几点观察:
2019年全国大陆总人口突破14亿,在全球继续保持第一的位置,紧随之后的是13.6亿人口的印度和3.3亿的美国。中国具有世界上最庞大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群体,对于康养产业而言,则有更多意味。
人口是分布性的,
不同区域存在的经济时差,意味着不同区域人群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的不同,市场需求不能盲目地一概而论,同一个康养旅居目的地,可能有人趋之若鹜,也有人审美疲劳。
人口也是多样性的,
0-15岁人群近三年的总人口占比每年增长0.02个百分点,但16-59岁人群近三年的总人口占比下降接近0.9个百分点,这些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消费意愿和消费习惯可能大相径庭,这种结构性变动也会投射在康养产品与服务需求中,老人是使用的用户、子女是买单的客户的情况,在康养产业屡见不鲜。
人口还是动态性的,
随着电子商务、在线支付、人工智能、新媒体营销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深度渗透和重度影响,简单按区域和按年龄去理解康养市场都会有失偏颇,类似于网红带货这样的新模式,拼购、白条这样的新工具,都将对康养产业带来颠覆性的影响。
2019年新生人口1465万,是1949年以来除建国头三年和自然灾害其中两年以来的最低值。
近十年来,国家政策开始推动人口增长:从2011年11月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2013年11月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再到2016年1月的全面二孩政策,都是希望能够刺激国人,再掀起第四波婴儿潮。
回顾之前我国的三次婴儿潮,分别是1954年二战结束后世界范围的婴儿潮、三年自然灾害结束后的1962年、50与60后进入结婚生育期的1981年,目前看政策的预期并没有实现,另有调查显示,在更加追随本心生活的90后进入生育期后,并未将生儿育女作为人生必选项,新生人口的持续下降已成必然趋势,对于康养产业而言,将带来更深远的影响。
新生人口持续下降,首当其冲的就是母婴行业,包括孕产、奶粉等婴童食品、纸尿裤等婴童用品、婴童服装、玩具等,同样,有2-3年时间差的幼教行业,也面临生源减少、物理分散、线上教学等一系列影响,都需要谨慎评估未来的市场容量,在市场定位、产品与服务设计、品质与品牌管理、以及产能设计方面都需要重新进行规划和布局。
在未来的新生人口下降的时代,企业的经营规模很重要,企业的经营质量更加重要。
2019年死亡人口998万人,是1965年以来的最高值。自2000年以来,年净增人口均未超过1000万,在死亡人口数据提高和新生人口数据下降的双重影响下,直接导致2019年净增人口仅为467万。
一方面,尽管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都在不断提高,对应的日常生活中的健康管理仍然必不可少,基于数据管理的各种健康管理服务、家用健康检测设备,会逐步成为家居必备;生活水平不断改善,针对高血压、糖尿病和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等慢病、老年病的防控,也需要有更系统、有效、便捷的日常管理和服务。
另一方面,可以预见临终关怀、财产公证、遗嘱与遗产管理等服务,以及人们平常避而不谈的殡葬服务,将面临更大的市场需求。能否改变陋习、天人合一,如何回归人本、创建和谐,如何诚信经营、规范发展,服务全生命周期的康养产业,将迎来更多发展机会,同样也面临监管、展业、服务、人才等一系列压力和挑战。
2019年60岁以上人口达到25388万人,较上年增加439万人,老年人口增长率为1.76%,而全国总人口增长率仅为0.33%,我们用老年人口增长率与总人口增长率之比来表示老龄化率,2019年该比率是5,该比率在2018和2017年分别是9和8。
2019年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的人口分别是25388万人和17603万人,总人口占比分别为18.1%和12.6%,较2018年同数据的总人口占比分别增加0.25%和0.63%。
以上数据都表明,中国的老龄化仍继续处于加速进行中。
在刘易斯拐点的影响下,诸多企业纷纷出现招工、招聘难的境况,企业必须顺应人工智能的大趋势,增加生产和供应链环节的自动化、在线化、智能化,提高效率。同时,企业也必须面对从业人员高龄化的现实,高龄人群往往有丰富的经验,但也相对缺乏热情和创新意识,这就需要合理优化激励和绩效管理机制,并重视人才团队的培训和培养。
对于已在包括地产、文化、旅游、医护、服务、用品、金融等在内的康养从业企业而言,同样面临人力短缺、相对高龄的问题,更需要在耕种好眼前的一亩三分地的基础上,分析市场、优化模式、强化竞争力、锻炼队伍,蹄疾步稳行进在康养产业市场。
风物长宜放眼量,康养产业将从原始的人口数量红利,演进为高质量发展的人口质量红利。
疫情对康养企业影响及应对措施
疫情至此,多考虑重要之事,而不是每件事都与应急相关
主题一:
疫情过后,
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展望
分享人:李向群 和君咨询CEO
···扫码回听,精彩不断···
主题二:
在家不停学,
疫情下企业在线培训的组织与评估
分享人:李靖 和君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
···扫码回听,精彩不断···
主题三:复工后
,
如何思考和制定企业的新营销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