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授权转载
作为一个中国人,
晚清的历史
总是让我不忍卒读。一个通过朝贡系统控制整个东亚长达千年的大帝国,在风雨飘摇之际被外国列强吊打,不仅外围控制区尽失,连
国内事务都被人指手画脚
,实在是晚节不保。
后人复盘的时候,则总是会强调
当时中国的两大弊病:军事和经济
。落后的热兵器技术和前现代的落后经济体系,让中国根本无法与列强抗衡。而在另一侧,欧美列强则似乎已经进行
了
数百年的
武器革新和近代金融体系构建
。被欺负只是数百年落后的必然结果。
英国海军围攻广州城
图片来自wikipedia@Edward H. Cree
今天我们就找到了两本来自中信的好书,
《从丹药到枪炮》和《19世纪大转型》
,两本书的作者给出了很好的证明:西方社会的进步没有过去宣传中那么快,中华帝国的衰落也只是很晚近的事情。
和人们印象中宋朝重文轻武,军力孱弱的认知不同,
宋朝对军事是相当重视的
。不然这个王朝也不可能在辽、金、西夏、蒙古四大巅峰草原帝国的轮番攻击下维持这么多年。宋朝常年被动的主因是
失去了燕云十六州和河西走廊
,而这并非宋人之过,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在这么被动的情况下,宋人也必须拿出十倍的勇气和才智才能谋求一线生机。
火铳,最早出现在宋代
属于较小型的火铳
(图片来自wikipedia@ytrottier)
《从丹药到枪炮》
发现,北宋朝廷高度重视唐朝时出现的火器在实战中的运用,皇室斥巨资鼓励发明家
改良火器
。以至于开封的军械作坊里还有专门的火药匠人。他们的努力让宋朝获得了最原始的火药枪,并保护北宋度过了
早期与辽和西夏作战的岁月
。
后来宋亡于蒙古,善于学习的大汗把火器随着西征带到了西方。在欧洲,文献所能追溯的最早火器出现于
1326年
,一出现便已经定型,没有试验阶段的造型,可想而知这是一项完整的技术引进。欧美学者也都承认这项成果,
中国人的确是世界枪炮原型的总设计师
。
1326西欧最早的火炮
《瓦尔特·德·米利梅特》中的图
图片来自wikipedia@walter de milemete
但此后,东西方的热兵器科技就走上了
截然不同
的道路。
在包括土耳其在内的西方,火炮开始变得越来越大,欧洲人开始了一场
口径军备竞赛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攻破君士坦丁堡的
乌尔班巨炮
。这是一门长度在6米到9米之间的怪兽,发射的弹丸重达800公斤。其本身重40吨,运输时需要60头牛拉动,还必须有工兵在前方平路。
非常大一只
(图片来自en:User:The Land)
而同时代的中国火炮,只有20多公斤,最大的也不过80公斤,放在欧洲巨炮面前就是个小不点。这是中国火器技术退化了吗?并不是,中国的
鸟枪
是当时最先进的
滑膛枪
,短管的手枪也出现了。西方人是在一百年后才获得这些武器的。
城,是中国国家管理系统中的基本单位。而墙,划定了一座城的控制边界,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到了
明朝
,中国一个县城的城墙都可以达到
底部10米、顶部5米
的厚度,并且有一定的倾角可以弹开弹丸,内部的夯土则能吸收炮弹的动能,稳如泰山。
南京明城墙
从武定门到中华门城墙拐角处的一段城墙,
1930年代航拍
(图片来自wikipedia)
同时期欧洲的城墙就要逊色很多了,
厚度很少有超过2米的
。号称固若金汤的君士坦丁堡外城不过4米厚,远远比不上中国墙。
过厚的城墙在攻防两方的军备竞赛中远远超出了火炮追赶的速度,
大炮炸墙毫无效果
,中国军队宁可搞一些小火枪杀伤守军也不愿意铸炮。而欧洲的炮兵可以在墙上打开缺口,因而得到了更多投资,口径就这样和真理等量齐观了。
陆军重炮效果非凡,也让
海军
尝到了甜头。大炮可以
固定在甲板上
,随着军舰更自由地移动,口径可以造得更大,
威慑力更强
。欧洲各大海洋帝国,都是在获得了舰炮支援之后才得以崛起的,否则就凭几个殖民者的肉身凡胎,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让所有殖民地的沿海地区都俯首称臣。
1521年,一群葡萄牙人沿着珠江口北上,被广东官员拦截。双方展开了两次交火,广东水师两次获胜。但他们还是不得不折服于
葡萄牙大炮
的威力:“臣窃惟佛朗机凶狠无状惟恃此铳,铳之猛烈,自古兵器未有出其右者。”
大沽口炮台明朝铁炮
(图片来自wikipedia@rockcomcn)
有意思的是,葡萄牙人也对中国的炮艇心有余悸,说广东舰队“
用
小型火炮武装甚严
”。
一对敌人搞这样的商业互吹,说明当时中西方的舰炮火力尚能打个平手,中国
甚至还略强一些
。
这是
明正德十
六年
的一场边疆战事,远在北京的明武宗还在忙着玩cosplay,朝臣们大概也不会觉得欧洲炮舰比东南倭寇棘手多少。
明朝火炮还不算落后太多
图片来自wikipedia
但经此一役,双方各自退回势力范围,根据自己的国情需要继续修炼火器造诣。而在这
第二次火炮技术革命
中,
中国没有能够与欧洲竞争者并驾齐驱
。当几百年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的时候,军事科技的差距终究酿成大祸。
关于欧洲火炮是如何在近代碾压中国热兵器的,书中的后半部分有令人叹息的详尽解释。涉及的因素很多,既有实用性上的,也有意识形态上的,我就不一一详述了,还请你
购买本书后认真寻找答案
。看完以后你会抛弃过去那种简单粗暴的“清政府就是腐败无能”的解释,对中国近代的屈辱史有更嵌入时代背景的理解。
东西方的军事科技差距,并非我们过去被教育得那样,分流已久,且差距无可弥补。
解释完了军事科技的差距,你还需要另一本书
《19世纪大转型》
解决另一个疑惑:中国在经济和国际影响力上又是何时被压制的?
很惊讶是不是?这时候中国已经打过两次鸦片战争,经历了太平天国起义,
内忧外患基本要掀翻清朝了
。竟然是直到这时,中国才被西方国家(英国为代表)超越的吗?
太平天国对中国的经济重心江南地区
造成了极其可怕的破坏
江南衰落,而上海因此崛起
(图片来自wikipedia)
这就是作者贡德·弗兰克用了一本书的篇幅论证的事情。
东西方的大分流,一直到19世纪后期才开始出现
,在此之前,中国、印度、日本在经济总量、人民生活水平、物产进出口贸易额、海外控制力方面,完全不输给西方国家,甚至还略胜一筹。
作者 贡德·弗兰克
大家可能对其另外一部著作《白银资本》更加熟悉
现在有些灯塔派,对
英美的那一套
非常熟悉,
善于从光荣革命开始,讲述一个英美自由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英国很早就控制了海洋,成为影响力最大、经济总量最大的世界工厂和世界海关。凭借的正是英国的自由主义和重商主义精神。进一步的论证是,谁想要获得同等的影响力,也应该走上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