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绝对是深厚且丰富的,不仅深入人心,也深入到各种器物当中。自古以来,床就被人们所重视,尤其是古人,对于床的重视简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中国的床文化,因此变得更为厚重而耐人寻味!
其主要表现便是:
床不乱上,不同人睡不同床,各有各的寓意。
中国传统文化赋予睡卧以特定的礼仪观念,床榻之设,既为实用护坐,更为人生礼仪所必需。
子孙成长床,是家里未成年(未成家)子孙所睡的床。古有“孟母三迁”的良好家庭教育故事典范,从古人为子孙准备的床,就能够看出古人对子孙的教育哲学。
“子孙成长床”多为“架子床”,也有“拔步床”,其中“架子床”被古人视为最适合子孙成长睡的床。
古时未成年(未成家)子孙的居室相对狭小,所以放置一张简单的架子床是最合适的。床体多为硬板,不仅利于孩子骨骼发育,同时也是教育子孙挺直脊梁做人,通过含蓄而无声的形式传达出来,这也是古人对子孙的殷切期望。
架子床趋于朴素、雅致,很少作大面积的雕镂装饰,只取局部点缀以求画龙点睛的效果,床屏上,会根据家庭背景,会刻上书香世家、文房四宝、状元及第或梅兰菊竹等,因要光宗耀祖而有更突出的功名色彩和门第观念。
除此之外,这种架子床一般朴素,雅致,而且多透雕一些梅兰竹菊,文房四宝之类的题材,以随时随地熏陶子孙用功读书。由此看,中国父母一片苦心,不仅对孩子身体,更对其志向、未来,都在一张床上体现,实在难得。
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结婚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因此,对于婚床,古人也是相当重视。有的人家,婚床也用架子床,但更多的时候,大户人家更愿意花大钱去造一个拔步床。
▲清早期 榉木黑漆攒海棠花拔步床
拔步床不但在制作工艺上是无可附加的,而且还包含了奇特的中国民间习俗。在拔步床上有着不同主题含义的雕刻和绘画。
除了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和一些戏剧故事、民间传说之外,有很大一部分,带有某些云雨之事的暗示色彩,成为夫妻之间的秘密,自然也就更不宜被外人所见到了。
古人的聪明才智远非如此,有的拔步床上父母还设置了小机关,来了解子女房中生活,从中也可见父母的良苦用心。
这种床,不仅寄予着父母对于孩子传宗接代的渴望,也寄予着将礼教传统继承下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