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策“靴子落地”。
国务院发布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正式实施,明确规定了政策措施的公平竞争审查要求,禁止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或未经国务院批准的税收优惠政策,这将彻底颠覆地方产业发展模式和招商模式。回顾过去,地方招商的常见手段是提供廉价土地和税收优惠,这种变相的财政补贴,本质是通过行政手段创造超越本地自然禀赋的竞争优势,同时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构建区域间的竞争壁垒,把人才、技术、企业、资本等要素截留在本地。
从地区视角看,这种方法确实取得过显著成效。尤其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无论是半导体、动力电池还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都不乏地方政府通过行政优惠吸引行业巨头,进而围绕相关企业构建起地区产业链的成功案例。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其高能级和长链条的特点,成为推动地区产业升级的强大引擎,这也使得地方政府热衷于对其“豪赌”。
然而反过来看,这种举措的弊端更大。
一是对抗产业规律,失败的风险很高。虽然一些成功案例成为了舆论明星,但更多情况是地方强行上马和区域条件不符的大型项目,最终一地鸡毛,空留下大量财政和债务负担。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东部某市,过去10余年间,曾经不顾地区制造业基础薄弱的现实,强行上马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产业,结果连踩“老头乐转型失败”“骗补出国”“水氢汽车骗补”投入数十亿连踩三坑的事例。
二是站在全国视角,这种做法首先无疑助长了地方政府在产业发展上的短视行为,他们往往忽视了对产业规律和区域条件的深入理解,而是通过行政手段的比拼来争夺热门产业,这不仅加剧了区域间的同质化竞争,也导致了产能的严重过剩和产业的无效内卷。
作为光伏龙头,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2023年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就提到过,光伏市场的产能过剩,本质上是非市场化资源配置导致的,除了资本市场的狂热以外,地方政府的强大招商意愿是助长行业热度的最大因素。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路风直言,一些地方政府在执行过程中追逐少数时髦的“高技术”产业,全国将近3000个县都想发展生物制药、新能源和半导体(2018年之后),大量同质化的招商泛滥和投机活动,反而瓦解了当地传统优势产业的根基。
其次,无序的财政优惠严重破坏了整个国家的税收征管秩序。《国务院关于202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发现,有55个地区违规或变相返还税收或土地出让金等225.08亿元。
在之前产业层次较低的阶段,推动产能快速扩张,以庞大的规模效应换取经济高速增长是可以接受的。但随着传统产业的饱和,新旧动能转换之下,高能级产业的大投入、高风险,就使得这种简单粗暴的地方产业发展模式不再适用。
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2022年4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消灭地区发展的行政壁垒,构建国家级别的自由市场,促进资源要素在全国范围内高效流动,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调。
二十大报告提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到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发展为“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也显示了这一趋势。
从长远看,《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实施只是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大力度消灭地方壁垒的举措出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包括上海在内的约60个地区,已经清理废止违规出台的税收返还优惠政策。
对于不同地方,相关举措的影响截然不同。自由市场在任何地方都会加剧“优胜劣汰”的趋势,那些规划科学、政策合理、产业与地区条件高度适配的地方,将加速从全国范围虹吸发展资源,迎来提升竞争力的良机;相反,那些产业结构落后、与地区条件不匹配的地方,将面临产业快速淘汰和地区衰落的风险。
因此,过去几年地方盲目“豪赌”少数热门产业的玩法将迅速过时。
通过挖掘地方条件和认清产业发展规律,迅速发展成规模的地方特色产业,是地方产业招商的关键手段。
前瞻认为在统一大市场背景下,取消税收奖补政策,从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考虑来看,地方政府应该从以下3个核心层面展开关键行动:
一、抓优势:聚焦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关键
长期依赖奖补政策的行业或企业,容易形成路径依赖,抑制创新动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取消税收奖补政策,旨在更进一步挖掘地方特色产业、强化地方资源禀赋,让地方特色产业可以实现更广泛的市场介入,促使企业更多地依赖自身的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推动地方产业结构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防内卷:为优势产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和提升市场效率
长期的税收奖补政策会导致市场扭曲,形成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使那些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反而处于不利地位。取消税收奖补政策,能让市场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助于形成更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提高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效率。
三、促协同:实现区域间优势产业协同发展
一方面,市场的统一有助于地方特色产业通过规模经济效应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取消税收奖补,地方特色产业得到更好的市场环境,可以带动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减少区域发展差距,更快实现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招商新局面,地方政府怎么做?
前瞻产业研究院基于助力全国各地政府落地3000+重大项目落地的经验,认为此背景下,要做好“6个1”,充分挖掘地区产业优势,构建产业生态体系,有效做好招商策略调整:
策略①:编撰1份既科学、又前瞻、更落地的产业定位规划方案,找准地方优势产业。
首先,前瞻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规划团队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的方式,梳理分析地区的资源禀赋(包括但不限于自然资源、区位优势、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资本等),这些因素决定了地区发展优势(特定)产业的潜力和基础。
其次,基于对地区现有的产业基础,包括产业集群、产业链完整性、在区域经济中的分工角色等层面的深度研究剖析,进一步确定地区在产业链中的定位,避免产业同构和资源浪费;
再者,前瞻会根据地区所在市场,分析产业需求趋势和潜在增长点,以及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支持,结合技术洞察研判,评估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能力,以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能级性、促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可行性等,综合评定出地区产业定位方向,确保优势产业的精确度和辐射度。(在实际操作中,前瞻会结合最新的经济数据、市场研究和政策导向,确保优势产业定位的时效性和适应性。)
基于该份严谨的优势产业定位报告,输出成果包含但不限于:产业规划报告+空间规划图件+行动计划方案+项目清单+招商清单+政策工具包等,更进一步助力地方产业招商在脱离税收奖补后,真正围绕优势产业、围绕强链补链延链展开有效行动。
策略②:打造1支精准有效、与优势产业强关联的产业基金,对招引企业进行有效投资。前瞻产业研究院会根据优势产业的发展定位,从产业链的结构优化、企业集中度、技术创新、区域结合度等方面考虑,明确投资方向,围绕优势产业给予制定“投早、投小、投科技”的前瞻性投资策略建议。通过设立产业基金,可以吸引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入驻,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改善区域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策略③:找准1家前瞻性、实战性的产业智库长期合作,确保优势产业招商进程顺利开展。一家优质的产业智库,可以助力地方政府解决产业发展定位、产业赛道选择、产业精准招商、重大项目风险评估等产业发展痛点问题。前瞻产业研究院作为2200+地方政府、产业园区首选的科技型决策智库,26年来持续为地方政府提供专业产业咨询整体解决方案。同时,前瞻拥有6.8亿自研产业大数据,由国际院士带队,560+位“3+2”知识结构复合型人才组成,拥有20万+老客户,为产业招商落地先行导入产业资源,为地方政府给予“取消税收奖补后”的精准产业招商策略建议,助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决策。策略④:打造1个地方特色产业峰会IP,加速聚合优势产业集群生态资源。要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有效招商联动,就地方优势产业集群,应形成“产业特色IP活动”,产业特色峰会通过聚焦特定产业领域,吸引行业内的企业、投资者和专家学者参与,地方政府可以展示其产业优势、政策优惠和投资环境,吸引相关企业投资落户。如前瞻定制化服务过的“东莞滨海湾新区数字医疗全球生态大会”、“江门开平市智能装备及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大会”、“豫粤电子信息产业对接会”、“贵阳市云岩区数字与电子信息产业招商推介会”、“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对接会”等特色产业IP活动,成为地方政府精准招商的重要平台,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策略⑤:形成1个垂直的产业媒体矩阵,深度曝光地方特色产业标签,进一步壮大市场辐射范围,助力产业链精准招商工作推进。新媒体时代下,地方政府应当注重地方优势产业的品牌传播,进一步扩大城市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相关产业投资客商,了解本地产业优势、营商环境、政策导向等关键信息。可结合前瞻产业媒体的垂直影响力(月曝光可达1.2亿PV,精英用户达360w+),与地方政府融媒体中心形成有效呼应,针对地方优势产业进行招商策划包装,通过上下游产业链对接会、市场对接会、产融对接会等形式,服务于地方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帮助企业找到市场,同时也为政府、企业、市场之间搭建起重要的链接作用,形成“项目策划包装+项目推介会+产业沙龙+项目对接+线上全媒体传播”的有效服务矩阵。策略⑥:成立1家供应链公司/平台/联盟,为地方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提升区域产业的整体竞争力。通过产业定位、图谱清单、专业智库、峰会IP、媒体矩阵等有效招商手段结合,要形成“产业根据地”,成立1家供应链公司能够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构建一个赋能当地产业做强做大的生产性服务平台,以此提供专业化的供应链服务、产学研服务、技术成果转化等服务,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作为“税收奖补取消后”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亮点,能吸引更多投资者。(如前瞻助力洛阳市推动围绕宁德时代链主招商工作,在深圳成立深洛新能源供应链联盟,以及成立前瞻八六三产业技术服务平台,有效聚集生态企业,助力招商落地。)综上所述,前瞻认为取消税收奖补政策并非简单的政策调整,而是基于经济结构调整、资源配置优化、公平竞争促进以及国际规则适应等多方面考量的综合决策。这既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体现。尤其是在中国式现代化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进程中,当地政府应更加注重政策变动后的产业发展、产业招商策略实施的精准性和有效性,通过精准的产业发展定位、能落地的产业招商策略、科学的产业发展路径等,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壮大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前瞻产业研究院于1998年在北京清华园成立。26年来,前瞻始终坚持两翼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宏观研究+技术洞察+自研大数据”为可持续发展先行之翼,以“智库专家+平台资源"为落地性发展后固之翼,致力于为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提供一体化的产业发展咨询服务。
决策·投资,一定要有前瞻的眼光
FORWORD, FOR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