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理蹊
地理蹊(xi),将地理知识简单化、生活化、趣味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  ·  从上游到入海口,这里是长江最重要的四个点! ·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新龙红山——一抹高平原胭脂红 ·  4 天前  
地理蹊  ·  考前每日练 | ... ·  6 天前  
铝途  ·  氧化铝分布情况 ·  5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我的一马当先,离不开你的一臂之力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理蹊

地理赏析 | 真金白银,甘肃白银

地理蹊  · 公众号  · 地理  · 2024-12-07 22:23

正文

01

白银的概述


白银以产白银等有色金属得名),是甘肃省中北部的地级市,位于黄河上游,在陕甘宁青四省区交汇处白银市的总面积2.12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为148.81万,下辖白银、平川二区和靖远、会宁、景泰三县,市政府驻银区2023年,白银市的地区生产总值(GDP)是672.3亿元。



注意,白银是银(Ag)的通称,因其色白,故名(与黄金相对)银具有富延展性,是导热、导电性能很好的金属。作为古人较早发现的金属之一,与黄金相比,白银因供应充足且价值较低,故更多且更早地应用于造币,用作通货,如建立银本位制(以白银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02

白银的历史


1956年6月,靖远、皋兰二县地设白银市(县级)。1958年4月,升为地级市。1962年11月,设立白银市市郊区(1963年改名“白银区”)。1963年10月,撤销白银市建制,靖远县划归原定西地区,景泰县仍隶武威地区,白银区、皋兰县隶属兰州市。1985年8月,恢复白银市建制。



注意,甘肃白银是全国唯一的一座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但并不以产银而著称,而是一座依托铜矿资源开发而兴起的城市(因矿设企、因企建市)——曾创造了铜产量、产值、利税连续18年全国第一的辉煌业绩。但是,随着国内铜资源自给率大幅下降(依赖进口),资源枯竭等带来的经济、社会、环保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制约白银发展的拦路虎。




 

03

白银的自然


白银地处陇西黄土高原西北部、祁连山地东缘,境内大部为山地(除个别基岩山地外,地面被黄土覆盖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其中,老虎山的海拔3321米,是白银全市的第一高峰。黄河是白银市最主要的河流,并将其境内地形分为西北与东南两部分,且分别由西北与东南向黄河河谷倾斜。



白银处于温带季风气候的边缘区(季风、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所谓的非季风区,并非无季风影响,而是无或少夏季风影响),气候整体偏干旱。当地的年均温6—9℃,年降雨量在180—450毫米之间(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降水的时空分布极度不均,易产生旱涝等气象灾害)


04

白银的人文

 

白银是以铜为主的有色治金生产基地,并产金、银、铅、锌等(此外,还有采煤、电力、化工等工业当地的农产有小麦、谷子、玉米、棉花、瓜类等。白银自古是丝绸之路黄金段上的重要节点,京兰(北京至甘肃兰州)高铁及包兰(内蒙古包头至兰州)铁路和京藏高速公路经此,交通便利。



根据金属的颜色、性质等特征,可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类。铁或铁基合金(钢铁、铸铁等),一般称作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通称非铁(有时包括锰和铬)金属(广义上包括有色合金)。有色金属的生产(冶炼)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主导区位因素为能源),故区位选择以接近能源供应地为导向。




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4学年高三上11月联考

石林,通常指地表石灰岩层经溶蚀作用形成的巨型石芽。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的“黄河石林”则是砾岩和砂岩等碎屑岩层经流水侵蚀、重力崩塌和风力侵蚀等作用形成。下图为黄河石林景观图,完成1、2题。


1、造成“黄河石林”区别于云南石林的主导因素是

A.水文    B.生物

C.气候    D.岩性


2、黄河石林的形成过程是

A.固结成岩—风化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

C.固结成岩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

D.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侵蚀搬运




答案及解析


1、造成“黄河石林”区别于云南石林的主导因素是

A.水文    B.生物

C.气候    D.岩性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答案:

D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黄河石林的岩石类型和形成条件均与真正的喀斯特石林(以云南石林为代表)不同,只是与之相似而得名——喀斯特石林,其多因流水对石灰岩的溶蚀而形成。而“黄河石林”的岩质并非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所以导致其难以形成典型的喀斯特。换言之,造成“黄河石林”区别于云南石林的主导因素是岩性不同(材料中,重点讲了喀斯特石林的基岩是石灰岩,而“黄河石林”的基岩则不同)。故D项正确。

甘肃景泰(白银),与云南的气候、生物、水文皆有不同,但难以形成喀斯特的关键还是基岩性质不同,即没有物质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比如说,即使气候湿热,流水较多,但没有可溶性岩石,也不会有喀斯特石林。而生物更是与喀斯特石林的成因关系不大。故A、B、C三项错误。



2、黄河石林的形成过程是

A.固结成岩—风化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

C.固结成岩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

D.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侵蚀搬运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答案:

D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黄河石林的岩石构成是砾岩和砂岩,其均为沉积岩,所以形成过程离不开固结成岩(在此以前是侵蚀、搬运碎屑物质)。而沉积物质多在浅海等水动力条件微弱的区域形成,则石林的“出世”又有地壳抬升的作用(即没有地壳抬升导致沉积岩露出的话,则少有外力侵蚀)。最终,在风化侵蚀和侵蚀搬运之下形成今日面貌。故D项正确,A项错误(先要有沉积岩的抬升,才有后续的侵蚀和搬运)。结合材料,石林下没有岩浆岩,所以没有岩浆入侵,故B、C二项错误。








— 往期精彩—

闲话地理 | 12月6日,我们迎来大雪节气

地理赏析 | 今日叙利亚,命悬一线矣

考前每日练 | 海上风电新能源,潮流涨落旧家园(2025届178)

考前每日练 | 巴黎奥运碳减排,一来二去只徘徊(2025届177)




图片及部分搜索资料均来源网络(侵删)


图文丨白银市政府官网、《辞海》、百度百科等

文字 | 利之王

编校 | 利之王

审核 | 利之王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地理蹊

地理爱好者的家园

欢迎关注 | 分享

您的支持就是小蹊的动力

转载需注明来源

将地理简单化、生活化、趣味化
觉得不错,请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