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正式发布,明确了38条重点任务,并通过教育部新媒体矩阵推出“解码《纲要》”栏目进行解读。其中,第三十条特别强调要“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文章还列出了相关的链接任务,涉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创新理论体系研究、实践和网络育人空间的拓展等多个方面。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发布及目的
《纲要》是为了筑牢教育强国根基,明确了包括提高教师地位在内的38条重点任务。
关键观点2: 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的重要性
提高教师地位是《纲要》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并长期、热情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关键观点3: 相关链接任务的内容
相关链接任务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高等教育布局、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等。
正文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以下简称《纲要》)日前正式发布,明确了38条重点任务。
教育部新媒体矩阵推出
“解码《纲要》”
栏目逐一解读。今天,解码第三十条
“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
,一起来看3个视频——
《纲要》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筑牢教育强国根基。在这一任务中,第三十条明确要求“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具体内容一起来看——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如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一起透过《纲要》看教育
——
《纲要》指出,要“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怎样提高?专家解读来了
——
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