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微信公众号“星球研究所”授权转载
本文旨在客观呈现历史
无意对任何宗教信仰进行评判
这座
道教宫观
人们花了至少一百二十年才建好它
又花了至少十年来拆解它、再重建它
它的开局
皇恩浩荡、万众瞩目
但一生来就是下坡路
永乐宫
一座权柄上的道场
人与人、人与天
轮番登台,斗法较量
(请横屏观看,永乐宫的一生,制图@
阿土/星球研究所
)
▼
它是
我国保存规模最大的道教宫观
也是
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元代官式建筑群
存有
我国古代现存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寺观壁画
七百年前
蒙古帝国与南宋战乱的时代
一扇破败的门扉被推开
永乐宫的故事就此开启
那时,永乐宫还不是永乐宫
七百年前
德高望重的
全真教道士宋德方
慕名来到黄河岸边的
永乐镇
拜访
祖师
吕洞宾
故居“纯阳观”
然而,当他推开破败的门扉
却震惊地发现
这块祖宗宝地竟然几乎沦为废墟
(全真教,是道教的重要分支,常常在《神雕侠侣》等经典武侠小说中出现)
但深思熟虑后
他意识到这其实是天赐良机——
如果这座道“
观
”升级重建成
最高等级的“宫”
那便是让全真教在所有宗教中
更胜一筹的法宝
(永乐宫,位于
山西省
运城市芮城县
永乐镇
,后迁往芮城县县城北部,图为新址,摄影师@王啸)
▼
原来,此时的全真教
已在
蒙古帝国
的扶持下如日中天
俨然“国教”
但他们仍在谋求更大的影响力
以确保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而建造一座座显赫的道观
作为弘法传教、激起民众向往的重要法宝
正是全真教用来广泛吸纳教徒的关键手段
也是老掌门
丘处机
嘱托的头等大事
回看永乐镇
本就背倚名山、面朝黄河、渡口关隘云集
钟灵毓秀,熙熙攘攘
祖师吕洞宾更是名扬四海
永乐“纯阳宫”
计划,就此成型
(永乐宫地理位置示意图,制图@陈景逸/星球研究所)
▼
计划很快获得蒙古朝廷批准
更被寄予保佑大汗万寿无疆的厚望
计划也得到全真教满门响应
大小事务由掌门所在直接管辖
委派高道
潘德冲
担纲督建
掌门甚至亲临现场
当时最重要的道教经典《
玄都宝藏
》的雕版
也将被送往宫中珍藏
这座重量级“祖庭”的分量被层层加码
他们知道
辉煌的永乐宫一旦落成
全真教影响力势必更上一层楼
他们也知道
为了走到这一步
全真教已经努力了数代人
(《玄都宝藏》的刊刻由倡议建造永乐宫的宋德方亲自主持。宋德方死后迁葬于永乐宫附近,他愿与这两个他倾注无数心血的至宝永远相伴。图为全真教部分人物关系图,制图@阿土/星球研究所)
▼
全真教
诞生于白骨遍野的乱世
苟全性命、保全真意
是他们最初最朴素的愿望
全真教创始人
王重阳
与弟子
只求一茅庵草舍来隐居苦修
对世间风云敬而远之
(相传,王重阳受吕洞宾与钟离权点化后,在陕西终南山的南时村建造“活死人墓”苦修。图为素有“天下第一福地”美称的终南山,摄影师@吴忠东)
▼
但动荡之下无人能够独善其身
全真教日渐庞大的信众队伍也越来越引人注目
金国
、
反金义军
、武装割据“
世侯
”
甚至遥远的
南宋
都纷纷向全真教伸出橄榄枝
期盼通过他们俘获更多民心
全真教在各方势力间谨慎周旋
却迟迟不肯彻底归顺任何一方
因为他们清楚
惟有与能真正一统天下者合作
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教保民
(宋金蒙交战的年代,蒙古帝国政治军事实力最为强劲。图为内蒙古坝上奔腾的骏马,摄影师@
何小清
)
▼
终于,蒙古灭金的战争进入白热化
蒙古帝国急需从金国内部寻求突破口
于是将目光投向了金国领土内的全真教
一封蒙古领袖
成吉思汗
亲自下发的诏书
送到全真教现任掌门
丘处机
手上
年过古稀的丘处机当机立断
率领十八弟子
不顾艰难险阻
,耗费三年时光
奔赴千里之外的大雪山觐见
(
倡议建造永乐宫的宋德方、督建永乐宫的潘德冲均在十八弟子之列。
大雪山,即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在图中远处,图中近处为巴托拉冰川群,摄影师@笨小航,制图@
陈景逸/星球研究所
)
▼
会面异常成功
睿智诚恳的丘处机被奉为“神仙”
全真教也破例获得免除赋税的特权
还奉旨管理天下出家善人
待遇优渥,吸引无数百姓
走上巅峰的全真教
广建道观,广度世人
终南山
重阳宫
燕京长春宫
……
一座座宫观拔地而起
如今
轮到吕祖的“纯阳宫”登场!
(终南山长春宫为王重阳故居,燕京长春宫为自丘处机起历代掌门居所,两宫与永乐宫一起并称全真教“
三大祖庭
”。图为金元时期全真教道观在今各省分布情况,制图@
陈景逸/星球研究所
)
▼
于是
在全真教的全力以赴下
在蒙古朝廷的隆恩下
三座大殿很快拔地而起
三清殿
作为主殿
供奉所有道教信徒最尊崇的“三清”
七开间,庑殿顶
用宫观中最高规格的形制
彰显地位的至高无上
(三清分别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纯阳殿
与
重阳殿
供奉全真教本门宗祖
前者供奉吕洞宾
后者供奉王重阳及其六位亲传弟子
五开间,歇山顶
稍降姿态,恭谦地跟在三清殿身后
高高的甬道
将三座大殿串连
固定出参拜的先后顺序
强调三大殿主人间的一脉相承
(
请滑动观看
,永乐宫三大殿,摄影师@李文博,制图@
阿土/星球研究所
)
▼
殿内不惜
减去承重的柱子
为日后万千信众涌入瞻仰塑像与壁画
留足空间与视线
(三清殿室内空间,
点击
让部分柱子消失,空间与视线更纯粹开阔。“减柱”的做法在金元时期建筑中较为常见。摄影师@AndyChen,制图@
阿土/星球研究所
)
▼
藻井
精致繁复
(请横屏观看,三清殿藻井。正中的八角星形藻井最复杂精美,很可能是为了皇帝的亲临而准备,摄影师@AndyChen)
▼
琉璃脊兽
栩栩如生
(
请滑动查看
,永乐宫中的琉璃构件,其中重阳殿鸱吻内埋藏着《玄都宝藏》开篇之作《度人经》,具有圣物意义,摄影师@大鹅呀eyaeyaeya
&秦南&
柳叶氘
,
制图@阿土/星球研究所
)
▼
三大殿虽已落成
却只是一具空壳
殿内还亟待神仙壁画与塑像
前来注入神力
四周也尚缺宫门与拱卫的房屋
但他们坚信
这一切很快就能全部实现
(纯阳殿壁画《钟吕论道》(复制件),摄影师@朱智勇,制图@阿土/星球研究所)
▼
全真教沉浸在美好的畅想之中
殊不知命运盛极转衰的节点已然到来
金国已灭,华北已定
他们在蒙古朝堂上逐渐失去了分量
政治的天平开始倾斜
就在永乐宫筹划开工的同一年
千里之外的凉州
西藏高僧贡嘎坚赞与蒙古王爷阔端会面
藏蒙达成牢不可破的政治同盟
蒙古人开始利用
藏传佛教
笼络西藏民心
一如当年利用全真教笼络华北
(请横屏观看,
萨迦派主寺日喀则萨迦寺,
西藏高僧贡嘎坚赞正是来自藏传佛教中的萨迦派,摄影师@商睿)
▼
藏传佛教强势袭来
用令人耳目一新的教义与更高的政治价值
把身居高处的全真教冲击得摇摇欲坠
不止于此
越来越多的宗教人士成为蒙古大汗的座上宾
基督教
、伊斯兰教也在摩拳擦掌
权力的棋桌边日益拥挤
此刻的全真教,不进则退
必须做点儿什么
嗅到危机的全真教
加紧了永乐宫这座荣耀祖庭的建设
也在朝局的博弈上更加努力
但就在此时,佛道矛盾爆发
在朝廷组织的三次佛道辩论中
统治者均判定佛教胜出
全真教士气受挫
永乐宫督建人潘德冲也抱憾离世
群龙无首的永乐宫工程骤然
停滞
徒留三座空荡荡的大殿
(蒙元佛道辩论的重点为“
老子化胡
”,即中国本土思想家老子以化身释迦牟尼或传授释迦牟尼的方式教化西方胡人。这一故事从“老子西出函谷”演变而来,已引起佛道两教无数次争论。图为表现老子骑牛西出函谷的清代玉雕,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制图@阿土/星球研究所)
▼
直到多年后
潘德冲的副手才重新挑起重担
继续未竟的永乐宫大业
后山上的姊妹工程“
纯阳上宫
”
也缓缓竣工
(吕洞宾及两童子汉白玉坐像,为纯阳上宫遗物,后移到
永乐宫纯阳殿中供奉
,摄影师@Sing行摄)
▼
突然,蒙哥大汗意外战死
陷入皇位争夺的蒙古帝国四分五裂
其中一位王爷
忽必烈
自立为汗,退守中原,
建立元朝
全真教掌握的中原汉地
突然从偌大蒙古帝国的遥远边陲
变成自己的国家腹地
忽必烈不得不重新度量全真教的价值
或许是为了
修补彼此之间的裂痕
他下令
立碑
表彰永乐宫的大功告成与伟大功绩
并正式赐名“
大纯阳万寿宫
”
尽管在全真教眼中永乐宫并未完工
(忽必烈命两位汉臣到永乐宫立下的“大朝重建大纯阳万寿宫之碑”,原物位于三清殿前的东侧,摄影师@W浩同)
▼
然而
当元朝与南宋的战争
愈演愈烈
蒙古人
再次通过
扶持对手内部的强势宗教以换取支持
江南的另一道教分支——
正一道
逐渐受到重用
而身处华北的全真教又再度冷寂
(苏州玄妙观,是南宋时兴建的正一道道观,是江南现存最大的宋代木构建筑,它的庞大身躯与市中心位置无不彰显了当年正一道的强劲实力,摄影师@维生素,制图@陈景逸/星球研究所)
▼
雪上加霜
在统治者的运作下
蒙元最后一次佛道辩论
又以全真教失利告终
除《道德经》外,所有道家典籍被付之一炬
永乐宫珍藏的《玄都宝藏》雕版也化作焦炭
(
请
滑动查看
,幸存的《玄都宝藏》残叶《太清风露经》。
雕版,即雕刻了文字与图像的木板,是大规模印刷与传播书籍的基础。摄影师@秦南)
▼
然而这场熊熊大火
无法摧毁全真教屡败屡战的勇气
他们痛定思痛
趁着蒙古吞并南宋的时势
也转向陌生的江南搏一线生机
功夫不负有心人
全真教在江南得到了广泛认可
而此时元朝也正在寻找
能更好安抚江南民心的代言人
全真教,就这样重回权力的棋桌!
(元朝著名画家黄公望是江南地区全真教徒的代表,
请滑动查看
,他最负盛名的作品《富春山居图》,摄影师@柳叶氘)
▼
稍显缓和的气氛之下
沉寂已久的永乐宫工程重启了
宫门
无极门
于1294年宣告建成
(无极门,摄影师@阮祯鹏)
▼
继任的元朝统治者
更是对助其登基的全真教充满感激
全真教的荣光终于失而复得
但此时他们的经营重心
已经随着南北统一的大潮南移到了
武当山
上
永乐宫,不再是倾全教之力的重点
(武当山,因位于南北交界处,在元朝统一南北后成为全真教乃至整个道教活动的新中心,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永乐宫门庭冷落
不再有德高望重的人物前来
仅剩少数当地道士还在奔走疾呼
尽管如此
完成永乐宫
已经成为还在坚守的永乐宫人们
最后的执念与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