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哈佛商业评论
《哈佛商业评论》( Harvard Business Review,简称 HBR )创建于1922年,是哈佛商学院的标志性杂志,被全球商界誉为“管理圣经”,众多耳熟能详的管理思想家、管理理论均出自《哈佛商业评论》。更多管理智慧,请登录官方网站:www.hbrchina.org。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商业洞察  ·  倒闭第一步,餐饮改自助 ·  3 天前  
新法治报  ·  突然宣布,大裁员! ·  2 天前  
新民晚报  ·  胖东来道歉!承认管理中存在问题 ·  2 天前  
新民晚报  ·  胖东来道歉!承认管理中存在问题 ·  2 天前  
青澄财经  ·  追觅,悄悄“捡起”机器人? ·  3 天前  
青澄财经  ·  追觅,悄悄“捡起”机器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哈佛商业评论

伦敦商学院院长:要给学生最好的教育体验

哈佛商业评论  · 公众号  · 商业  · 2016-12-30 08:24

正文


2016 年《金融时报》全球商学院排行榜上,伦敦商学院( LBS )位居第三,仅次于英士商学院和哈佛商学院。作为一所地处伦敦、以金融为传统优势学科的商学院,伦敦商学院以其高就业率、毕业后不错的薪资吸引着来自全球的学生。

根据去年的 MBA 雇主报告, 2015 年毕业后 LBS 毕业生留在英国及欧洲工作的共占 65% ,主要领域集中在咨询公司和金融机构,平均基础工资为年薪 76127 英镑(相当于 62 万人民币左右)。 但近年来,毕业生择业呈多样化发展的趋势,较以往有更多人前往科技等新兴行业或自主创业。 LBS 也一直在寻求金融以外的发展,试图改变其单一品牌形象,变得更加关注商业未来,以吸引更多其他领域的学生,拓展校友人群。


英国脱欧改变了欧洲格局,伦敦作为欧洲金融中心的地位面临空前挑战,以优越地理位置为优势之一的 LBS 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在竞争激烈的商学院教育中,作为一所老牌商学院, LBS 如何看待全球商业发展为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又将如何应对 ?

近日,伦敦商学院院 长安德鲁 ·里奇尔曼爵士( Sir Andrew Likierman )就这些问题接受了《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的专访,他言辞务实,充分体现了英国人的谦虚谨慎。 安德鲁不断强调,无论什么时代,学院发展的重点始终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体验,他也表示鼓励创业并加大数字课程的整合是 LBS 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LBS 的愿景是追求更大的影响力,持续提升学生的教育体验,这不但有利于学校长远的发展,也是一所成功商学院的应有义务。





保持传统,紧跟时代

HBR 中文版: 伦敦商学院全球排名一直保持前五,优势是什么?

安德鲁 · 里奇尔曼: 过去,我们被视为以金融见长,伦敦商学院很大的科系是金融,这是我们的传统优势。 我们和伦敦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而全球主要咨询公司都非常喜欢 LBS 的毕业生。但 LBS 本身并不追求某个领域的特长。我们也非常国际化,学生来自上百个国家,教职员工来自 30 多个国家;在创业方面的课程也非常出色,有很多创业孵化器,为学生提供包括在社会企业等方面的创业帮助。 LBS 也在逐步拓展在领导力、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学科优势。


此外,我们的 MBA 课程是两年制的,可以给学生更多时间探索自我,思考未来想做的事。学生可以利用暑假寻找实习机会,在最后一年强化专业性。如果不希望花这么长时间,也可以选择用 15 个月完成课程。


HBR 中文版:地处伦敦带来怎样的好处?

安德鲁 · 里奇尔曼: 伦敦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讲英语是优势之一,我们在伦敦的关系网也很强大。 和英国主要雇主都建立了良好的联系,并在不断向初创企业,科技公司以及私募公司拓展。 20 年前,大家都趋向于去咨询公司和投行,但现在的选择宽泛了很多。

HBR 中文版:关于 MBA 教育,近年来大家一直在讨论的问题之一是如何确保课程和商业发展紧密结合,符合现实需求,在这方面 LBS 有哪些经验分享?

安德鲁 · 里奇尔曼: LBS 会对所有课程、包括 MBA 在内定期进行课程修订,每 5 年评估一次,定期更新内容,讲师也会每年修订自己教授的课程,确保紧跟商业世界的发展。而且我们学生的鉴别能力很强,如果课程脱离现实,他们会毫不客气地提出,学生来这里并非只为了一纸文凭。另外,校友也会给我们很多反馈。

在成为院长前,我一直在这里任教。 LBS 所授课程 20 年前和 10 年前相比差别很大。 例如大数据现在非常重要,但过去的课程中很少有涉及。一些商学院没有定期评估课程的传统,所以可能会和市场脱节。


教育始终要贴合实践


HBR 中文版:您担任院长后,对课程架构进行了哪些改革?

安德鲁 · 里奇尔曼: 我们的很多课程都非常务实, 比如领导力,我们会针对在实际的商业活动中如何体现领导力来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理论,课堂上会让大家针对某个公司的案例进行讨论。

举例来说,我们 3 年前开设了一个新课程,叫做 全球商业体验( Global Business Experience 。学生可以从 5 个国家中选择一个,在当地城市度过一周时间,并根据在那里的工作完成一个项目。有学生选择去约翰内斯堡的小镇工作,那里并不富裕,许多商业模式就是一个作坊式的小企业,只有自己或另有一个人帮忙。这个项目目标是帮助他们壮大自己的企业,可以雇用更多的人,也就是在一个失业率很高的地区促进就业。学生能够在过程中了解到新兴市场的发展和改革过程,以及在南非这样的市场经营企业面临的问题。

还有学生选择去了香港、纽约、以色列等地。大家在一个城市浸泡式地呆一周时间,去完成一个和所在地区有关的非常现实具体的项目,取得的成就令人惊讶。

类似这样的课程,特点是和实际紧密结合,这也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非常关注的一个点。

此外,这一特点在教职员工中也有所体现。比如我们的很多教授都在商业机构任职或与其有所合作。 他们充分了解当下的商业现实,并体现在课程中。举例来说,我是《泰晤士报》的董事会成员、英格兰银行的董事会成员等。这些社会职务有利于我们对商业环境保持敏感。

此外,针对亚洲市场,我们还和复旦大学进行了联合合作的全球管理硕士项目( The GlobalMasters in Management ), 40 个学生在伦敦和上海分别各待一年进行学习。

HBR 中文版:商业发展的节奏越来越快,您认为未来领袖需要什么样的能力?

安德鲁 · 里奇尔曼: 世界总是在改变。改变是不断的,永恒的。 LBS 是一所非常国际化的学校,学生在世界各地都能够感受到这种变化的发生。我们试图让学生掌握更多解决问题的技能,而非很多事实,让他们更加适应这个变化的时代。


我认为商学院应当教给学生的最有价值的是如何应对风险,如何利用改变。 我自己在进行一项关于判断的研究,旨在帮助管理者提高判断能力。其中一个因素是如何应对风险,你要了解自己承担的风险,能在不同变量下,决定如何评估和面对风险。 我们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提高理解风险的能力,利用个人判断能力做出决策。 课程方面,针对风险我们有很多不同课程。


HBR 中文版:从课程设计来看,近年来也加大了创业和创新的课程?


安德鲁 · 里奇尔曼: 是的,我们在这个领域也做了很多的事情。 这是过去十年最大的增长点,我们在课程中设置了创业课程。 很多学生来之前没有想过自己要去创业,但毕业后萌生了这样的想法。比如有来自罗马尼亚、巴西和尼加拉瓜的 3 位毕业生在毕业后共同创建了一个公司。这个公司提供的服务是预测水果的生长周期,提醒种植者何时收割庄稼。这 3 国有很多种植者,该公司取得了巨大成功。


教学体验是最重要的标准


HBR 中文版:英国脱欧对伦敦以及 LBS 有哪些影响?

安德鲁 · 里奇尔曼: 影响目前没有那么大。因为我们的课程非常国际化,学生来自于全球各地。但从长远看,取决于 3 件事: 首先,伦敦的变化。 因为我们和伦敦联系紧密。假设伦敦变化不大的话,我们也一样。 第二,大家担心的签证问题。 但移民如果有高级技能,就会得到签证,那些无法获得签证的,是缺乏技能的人 。第三是货币。 如果英镑下跌,我们会获得汇率优势,来英国上学更便宜了。在这点上我们预计会有优势,但另外两方面还不清楚。我们有自信学校未来发展会是良性的,尽管出现了脱欧这个我并不乐见的情况。

HBR 中文版:你对脱欧后英国经济的发展怎么看?

安德鲁 · 里奇尔曼: 我认为会没有以前发展得那么好了。 和中国可能会有更强的双边关系,但这取决于谈判结果。

HBR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