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山东等省份常住人口出生率因为全面二孩政策提升快,但是并不能说明这些省份出生率会一直大幅增长。
全国每年育龄妇女人数下降500多万,山东也下降明显。以济南为例,2015年25至35岁的生育率旺盛妇女为54万人,2020年将下降到44万,每年要下降2万。
事实上,2016年常住人口出生率同比增幅靠前的省份,很多属于发达地区,即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在全国靠前的省份。
比如2016年常住人口出生率提升最快的四个地区(山东、天津、上海和北京),在2017年上半年居民收入水平很高。上海、北京、天津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分别为全国第一、第二、第四,达到了2.99万元、2.85万元、1.97万元。山东也到了1.38万元,为全国第九名。
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高的江苏、浙江、广东、福建,2016年常住人口出生率同比增幅也在全国靠前。
而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常住人口出生率提升不明显甚至下降的地区,大多是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较低的地方,比如西藏、青海、甘肃、新疆等。但是也要注意的是,这些地区全面二孩政策对鼓励生育的效果不明显,也与这些地区过去二孩生育比较多(符合政策)有关, 这些地区实际生育水平并不低。
同时,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生率水平越低的规律并未打破。就算出生率增幅明显,其实际出生率水平也相对并不高。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除了山东外,天津、上海、北京的常住人口出生率分别是7.37‰、9‰、9.32‰,为全国倒数第四、第五、第七。同样经济发达、居民收入水平高的广东、浙江等地,2015、2016年常住人口出生率也在全国靠后。
所以,综合判断,一些发达省份尽管居民短期内二孩生育意愿强烈,但是在出生堆积期过后,出生率增速可能很快也要降下降。
此前北京市相关部门测算,北京符合全面二孩政策、可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常住育龄妇女数量约增加236万,预计2017至2021年间将累计新增常住出生人口58万,年度出生人口总量将达到30万。
北京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今年初曾介绍,北京市卫计委预计生育高峰还将持续两年。2019年,生育高峰有望回落。
(编辑 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