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喜悦家人
爱人,爱家,爱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自贡网  ·  自贡5人被抓! ·  17 小时前  
四川日报  ·  谭瑞松,被开除党籍 ·  昨天  
四川日报  ·  《漂白》剧组女替身被车辆碾压?多方回应 ·  2 天前  
现代快报  ·  四川发生地震 ·  2 天前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这本“寒假生活”,就先做到这里 ·  3 天前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这本“寒假生活”,就先做到这里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喜悦家人

22岁染艾滋却说“没事,不会影响寿命” ,大学竟成为艾滋重灾区

喜悦家人  · 公众号  ·  · 2018-10-13 09:58

正文



近日,在中国“第5届艾滋病学术大会”上,专家披露,仅2018年第2季度,中国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 40,104例 ,其中 性传播占93.1% 。艾滋病在中国传播的速度之快令外界震惊。知名评论家周蓬安撰文分析,近年来,中国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呈暴增态势。


今年5月26日,艾滋病匿名检测报告在上海高校部署正式完成,令人大吃一惊的是,上海同济大学的艾滋病匿名检测包,只用了6个小时就卖完了。



去年4月,湖南长沙岳麓区大学城爆出106名大学生艾滋患者事件引发社会关注。

去年11月,北京地区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11个高校也仅仅用了24个小时即宣告售罄。


下图为2017年11月15日,北京大学内放置的艾滋病匿名检测包(HIV尿液匿名检测包)的自动售卖机。



这样的结果让人不安,现在随意打开某宝,输入 “HIV试纸” 进行搜索,就会发现销量惊人,这在隐匿处揭开了黑暗悲痛的一面。


虽然这已经不是讳莫如深的事,只是当这样的现实与神圣的大学殿堂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心里还是觉得难以接受。



象牙塔里,艾滋病也疯狂


什么时候,中国高校已经沦为了“艾滋病”重灾区!


圣洁的高校仿佛中了魔咒,挥之不去,特别是近几年,学生“染艾”人数迅速增加……


看看下列细思极恐的数据:


“艾滋病”、“象牙塔”,两个词看似毫无瓜葛如今却被一串串急剧攀升的数字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2017年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年度新增15~24岁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者在相应年度青年感染总人群中的占比已由2008年的5.77%上升至2017年的23.58%。 这一数值,已经超过了国际艾滋病10%的“重灾区”认定感染红线值。


2017年5月,国内某公益问卷调查平台在有关“高校性开放程度”的问卷调查中,走访调研了北上广深以及成都、武汉、天津、郑州等45个大中型城市的近百所高校的近万名在校大学生之后,得出了以下几个数据:


97%的受访者对“学业”内发生性关系,持容忍态度;

94.9%的受访者,不介意“试婚”这一新颖的相处方式;

51.2%的受访者,已经或即将打算与人发生性关系;

31%的受访者,坦诚自己已经与两人及以上异性,发生过性关系、


@图表新闻


均匀分布的45所高校学生,某种意义上可以代表现在中国高校学子对于“性”的态度。



性观念开放,性知识落后


正如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吴尊友表示, “2011年到2015年,我国15岁~24岁达中学而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净年均增长率达35%(扣除检测增加的因素)”,且65%的学生感染发生在18~22岁的大学期间。可谓是触目惊心,如此发展下去,后果不可想象。



在这个阶段群体中,通过性传播感染艾滋病占到96%,而 男男同性传播更是高达57% ,单纯从数据可以分析看到,通过性传播占为主体,而 八成来源于男男性行为


“没事,反正艾滋不会影响寿命。”


22岁的小伟(化名)是一名男大学生,今年马上毕业的他,准备在就业前做一次全面的体检。


小伟在体检的同时,也做了HIV测试, 结果显示为阳性 ,原来小伟一直有龙阳之好,自知这一行艾滋病患者多,也有心理准备。



看到一个马上要毕业的大学生得了艾滋病,还是个看起来阳光无比的大男孩,医生都为他感到惋惜。可是小伟自己却一脸轻松地说:“没事, 反正艾滋不会影响寿命 。”


看到小伟的反应也是无奈,现在的孩子是知识太多,还是太少?



艾滋病的6个常见症状


艾滋病在1981年被发现的时候确实被认为是一种“超级瘟疫”,一般来讲,艾滋病的6个常见症状:


1、疱疹

艾滋病患者会出现疱疹。与普通疱疹相比其位置比较深,范围也较大,而且疼痛特别剧烈。疱疹常常数月不愈。


2、口腔炎症

患者出现鹅口疮,口腔和舌面为一层厚重的白苔覆盖有时还可延伸到食道,进食发生困难。


3、肺炎

这是一种特异性致命肺炎,是艾滋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即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病人呈突然出现的急速进展的呼吸困难,可迅速导致死亡。


4、疲乏、消瘦

艾滋病患者常感觉疲乏不堪,以致早晨起床困难。梳头也感觉十分吃力。晚间发烧盗汗并导致体重的下降。牙龈肿痛,胃口不好,厌食,最后患者骨瘦如柴,呈现骷髅状态。


5、腹泻

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水泻,这意味着患者失去吸收食物中维生素的功能。体质迅速下降,抵抗力逐渐减弱,直至最后完全失去抵抗力。


6、淋巴结肿大

患者颈部和腋下或者腹股沟处出现硬块,但无疼痛感。一般人容易把这种病兆误认为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但是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肿块较软而且有疼痛感。这种最初出现的病兆表明,艾滋病正在破坏人体的免疫细胞。


不禁感叹,大学生的性观念、性心理、性行为虽然趋于开放化,可是对于性病知识的缺乏及预防能力却实在令人堪忧!


以广州10所高校600名在读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小组座谈等形式进行对性传播疾病相关知识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性病的了解甚少。


50%的学生表示“有所了解”,23%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在处理性病的问题上,54%的受访学生选择“自行去看医生”,少数学生选择“默默忍受”。


甚至有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离艾滋病很远,不会被感染。广州高校大学生防艾公益组织介绍,大学生认为“男男”之间没有避孕需要,大多不会采用防护措施,导致“男男”成为大学生艾滋感染最高危的群体。



性安全教育宣传的缺位


“大学生感染艾滋病已经成为一个现象,而不是个案。” 青岛大学医学院教授、贝利马丁奖(Barry & Martin's Prize)获得者张北川曾接受采访表示。


“不能把屎盆子都往孩子身上扣。” 张北川不这么认为。他表示, 根源还是在于当下性教育过于滞后、而且部分高校对于艾滋病等性教育态度古板。


连年高速增长的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病例对于学校、对于社会、对于每个家庭都将是一场噩耗。



调查显示,互联网、书本、杂志和跟同龄朋友交流是获取性知识主要途径。其中,不少男生通过互联网、色情材料了解性知识。


传道授业的大学,却忽视了人生的“必修科目”:性安全教育。 陕西某高校教师刘闻,自己也是一位艾滋感染者,他说校领导往往对性教育闻之色变、避而不谈。刘闻表示:没有人愿意谈。如果谈的话,可能社会上会认为,是不是这个学校有问题,会影响学校招生。



有些高校即使开展性教育,也仅限于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那一天。有专家称, 高校防艾教育开展的最大障碍,恰恰就是高校没有把它当做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来做。


如果大学防艾知识宣传还是持续,学生们得不到健康、正确的教育,很可能误入歧途甚至给他人带来伤害。正如我们看到的结果,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上升明显,这些被感染孩子的人生悲剧已经无法再弥补。



社会环境“性自由”尺度没把握好


2017年,中国大陆的同性恋人数已经超过7000万,在人口总值上已经达到了吓人的5%, 这一比例,是同时期美国的4倍,英国的5.3倍。


同时,近些年比例不断上升的青春文艺片,大量掺杂“堕胎”、“滥性”等众多刺激性的信息,更是在暗示青少年,“性”可以为所欲为,似乎“不欲”就不够青春。



并且依靠此类垃圾制作的著名艺人,也成为了这种“恶劣文化”的坚定捍卫者。前两年,广电总局因为尺度过大,对某范性艺人的新作进行了“剪胸”处理,这下倒好,从文化界到娱乐圈的声讨声层出不穷,浩浩荡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自贡网  ·  自贡5人被抓!
17 小时前
四川日报  ·  谭瑞松,被开除党籍
昨天
现代快报  ·  四川发生地震
2 天前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这本“寒假生活”,就先做到这里
3 天前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这本“寒假生活”,就先做到这里
3 天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夜读】不要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8 年前
影视全版权  ·  六成网友愿为优质IP电影付费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