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名词不用解释,但突击学习需要进一步细分
1.平时的突击学习
学习的生理基础是神经元的联接和巩固,但心理学实验证实,要想达到好的固化效果,必须在学习过程中保证专注,注意力越集中效果越好,也就是说,学习的“质”比练习的“量”重要。
很多学生,或者是为了早点出去玩,或者是因为拖延到很晚,会心不在焉地突击完成学习任务,看似效率很高,甚至他们会为自己的效率沾沾自喜,但学习效果非常差,长期下去,学习的底子就非常薄弱了。
2.考前/deadline的突击学习
这在大学非常常见,到了考试周,很多平时翘课的同学就霸占了图书馆,没日没夜的学习,还真别说,效果非常喜人,往往一个礼拜复习就能拿下一门课,这种高效还会对周围的人形成一种智商上的优越感。
但,这种突击有用吗?
从长期看,是一点用都没有,学习的生理基础是一方面,即神经元在短时间内的强化是有限度的,所以这种突击学习并不牢固,时间一到,怎么学的就怎么忘了。
还有另一种解释,一个完整的知识其实就是一座冰山,水面的部分,称之为“显知识”,也就是课本上明确告诉我们的公理、定理、解题方法,水面下的庞然大物称之为“隐知识”,包括知识的背景,知识的由来,知识的适用范围,知识间的联系,等等,隐知识的掌握,是需要平时的积累、练习、反思、实践,是一个潜意识学习、体验过程。
很多人,过分重视“显知识”,忽视了,甚至是不知道“隐知识”,但实际上,掌握了隐知识,才算是真正理解、掌握了知识。
举个栗子,上面说的过度学习、题海战术、学习错觉、突击学习,都是典型的、浅显易懂的显知识,但隐知识才决定了对它们理解的深度,才可能真的避开这些坑。
再比如,“那些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强大”,这句话是显知识,非常浅显易懂,相信绝大数人,看完最多是有所触动而已,但这句话却是我的座右铭,因为在我非常困难的那段时间,它陪伴了我,而我的经历、反思、坚持也为它赋予内涵,这就是隐知识。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种差异,关键就在于隐知识。
突击学习,只会让我们似懂,但实际上非懂,知乎上有个热门问题“为什么道理都懂,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很大一部分原因,道理其实他并不懂,或者说,懂的太肤浅了。
这篇文章超过5300字,内容也颇为枯燥,能坚持看到这里的,应该是真正爱学习的少数人,我有理由相信:
那些杀不死你的陷阱,必使你更强大!
高太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心理学,尤其是认知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理论的学以致用。学习可以很快乐,生活可以更幸福,推荐爱心理、爱学习的童鞋关注。微信公众号:高太爷(gaotaiye0504)
高太爷
Never too late to learn
心理社 | 学习社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