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物360
生物360:中文生命科学资讯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  ·  乌干达启动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疫苗试验 ·  昨天  
丁香园肿瘤时间  ·  TACE vs. HAIC,肝癌介入治疗怎么选? ·  3 天前  
蒲公英Ouryao  ·  李怡鑫推荐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物360

单细胞测序应聚焦全基因组扩增

生物360  · 公众号  · 医学  · 2021-02-24 15:16

正文






“单细胞测序”虽然寥寥数字,却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最“黑”的科技之一。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组成单位。“单细胞测序”顾名思义就是要在单个细胞水平测序生命的遗传密码。

01


单细胞测序的挑战


可能有人会问:如今新一代测序(NGS)技术都如此成熟了,单细胞测序有什么难的呀?比如,有些孕妇会在医生的建议下接受无创产前筛查(NIPT)来避免产下缺陷宝宝,有些癌症患者会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肿瘤靶向基因检测获得精准的药物治疗,这些都是NGS的成熟和临床转化带来的应用,单细胞测序无非就是把单个细胞作为测序对象,难在哪里呢?难就难在这个对象非常微小且各不相同,测序过程中存在两大挑战:一是因为单个细胞的核酸起始量过低无法测序;二是因为不易高效率地分选和标记单个细胞,可能会导致张冠李戴。细胞之于人体就像是群众之于国家,用NGS进行个体基因测序就像是通过宏观调查手段了解国民的平均身高,相对比较容易,但单细胞测序就像是要通过微观调查方法记录14亿人民每个人的准确身高,那就难如登天了。


也许有人还会问:既然已经可以用NGS检测进行许多临床诊断了,为什么还要挑战难度如此之高的单细胞测序呢?就像个体之间会存在差异性,个体组成团体后会产生更大的差异性一样,细胞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性(异质性),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就产生了更复杂的差异性(微环境)。目前我们面临的许多临床难题都是因为这种异质性和微环境造成的,比如肿瘤组织的耐药和复发就是因为NGS只检测到了部分对药物敏感的肿瘤细胞的特征,导致患者一开始服药有效,而随着敏感细胞的大量死亡,部分耐药细胞获得了适宜的生存空间茁壮成长,另有一些原本敏感的细胞在死亡压力的筛选下进一步突变从而得以幸存和东山再起,肿瘤就开始耐药和复发了。单细胞测序就是探索异质性和微环境的最有效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肿瘤基因的变异是如何驱动恶性细胞的异质性和进化并获得不受控的能力,从而达到控制肿瘤恶化的目的(图1)。


图1. 单细胞测序和常规NGS测序的区别

前面提到,要实现单细胞测序,必须首先克服两大挑战:1)高效的分选和标记单个细胞;2)提高单个细胞的核酸起始量达到测序上机的要求;然后分选和扩增完的样品才能和常规NGS测序的工作流程相衔接,实现下游的各种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转化应用。


图2. 单细胞测序前端流程和常规NGS测序流程的衔接及主要的技术方法

在单细胞测序的前端流程中(图2),根据有无成熟商品化方案再进行分类,可分为高通量分选制备和中低通量分选制备,其中:

  1. 高通量分选制备可通过自动化仪器来进行,如10X Genomics,BD Rhapsody,Singleron Matrix和MissionBio Tapestri等,每批次每样品的细胞通量可达1000~10,000,可从单细胞悬液样品起始,高效分选、标记及扩增单细胞,以获得足量和已标记单细胞来源的核酸。虽然这些仪器大大提高了细胞分选和扩增的通量,降低了成本,但由于技术原理的局限性,只能进行部分应用,比如单细胞的3或5’-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染色质转座酶可及性(ATAC)和靶向基因变异(Targeted Panel)检测等,使用场景比较有限。

  2. 中低通量分选制备常通过显微操作、微流控芯片和流式细胞仪结合手工制备来进行,每批次、每样品的细胞通量常为1~1,000,虽然通量降低增加了制备成本且依赖前端细胞富集的有效性,但优势在于可拓宽应用范围至全基因组(WGS和WES)和全转录组(SMART-Seq),大大丰富了各种高挑战的使用场景,比如单细胞的拷贝数变异(CNV)、可变剪切(Alternative Splicing)、基因融合(Gene Fusion)等分析助力肿瘤学研究,比单纯的基因表达分析更能全面揭示肿瘤细胞是如何从底层的基因变异开始,一步步驱动恶性演化和逃逸药物治疗的,这是新药研发的前提,也是诊疗的基础,可涵盖高通量制备方法目前无法企及的应用场景。


由此可见,单细胞应用要真正实现有价值的临床转化,首先要突破全基因组扩增(WGA)的技术性壁垒,其次要突破提升细胞通量、降低制备成本的规模化壁垒。WGA和细胞通量就像“鱼”和“熊掌”,目前还没有可以兼得的方案,有待技术的创新和成熟。


02



WGA的应用

WGA虽然早已不是一个新概念,已经有几种可选的商业化产品,比如多重置换扩增(MDA)和多次退火环状循环扩增技术(MALBAC)等,但仍有许多瓶颈而没有广泛应用,最核心的痛点在于如何将单个细胞核内极微量的DNA高保真、高均一和高产率地扩增至可测序水平,实现细胞水平上各种基因变异的高清检测(包括极具挑战的SNV和CNV分析)。不过,这一痛点即将成为过去时。在万众期盼的目光中,BioSkryb Genomics的PTA(Primary Template-directed Amplification,原代模板定向扩增)技术走向了台前。

BioSkryb Genomics是一家专注提供完整单细胞基因组分析解决方案及应用创新的公司,致力于开创单细胞时代的“高清”革命。公司已于2020年初在美国获得了1,150万美元的种子融资,加速其核心单细胞扩增、建库和测序分析技术的商业化及下游临床应用的开发。目前已经打造了完整的单细胞基因组分析流程的产品闭环,可赋能胚胎植入前基因诊断(PGT)、单细胞分辨率的肿瘤异质性研究及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等高挑战的应用。


BioSkryb Genomics提供创新的WGA及scWGS解决方案(图3),PTA可实现超过95%的全基因组覆盖率及优于其他WGA的高保真性和均一性,引领单细胞基因组学研究和转化的变革。ResolveDNA兼容各种单细胞、多细胞、低起始量 (起始量范围 4pg~10ng) 的基因组DNA测序工作流程和样品类型,只需简单三步,即可在单管内完成复杂的WGA操作,无需片段化即可建库和测序,有如下优势:

  • 良好的应用兼容性:适用各种单细胞、多细胞、低起始量 (4pg~10ng) 的DNA样品;兼容各种细胞富集和分析方法 (包括流式细胞仪、C1和各种手工方法);

  • 简便的单管内三步操作:细胞裂解、全基因组扩增及磁珠纯化;

  • WGA产物可直接建库测序 (无需额外片段化),适配各种NGS测序仪的工作流程。


美国哈佛医学院、波士顿儿童医院、霍华德·休斯研究所著名的遗传学及神经学专家Christopher Walsh教授评价PTA为“如果想分析单细胞SNV并希望获得高质量、均一和可重现的数据,那么它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图3. BioSkryb Genomics PTA技术原理及单细胞基因组学完整解决方案


03



BioSkryb Genomics介绍


BioSkryb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