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新国风
正本清源,复兴儒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新国风

这个家族,富贵12代,兴盛400年,院落33个,而家训只在这20字!

腾讯新国风  · 公众号  · 儒学  · 2017-03-17 17:02

正文

家族辉煌的见证:康氏庄园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是曾有这样一个家族,从先祖到子孙后世的400多年里兴盛不衰,现如今这个家族仍然有相当的影响力。

这个家族就是河南省巩义市的康氏家族,不仅历史悠久,更让人赞叹的是他们整个家族12代子孙竟然都是富豪官吏。

关于康氏家族,人们更熟悉的是“康百万”这个称呼。

“康百万”并不是指某一个人,而是明清以来对康氏家族的统称,该家族因慈禧太后的封赐而名扬天下。

坐落在巩义市康店镇的康氏庄园,又称“康百万庄园”,是康氏家族的聚居地。

从河南郑州出发,经过两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来到诗圣杜甫的故乡巩义,在风光秀美的伊洛河北岸就会看到庄园:一片错落有致、气势恢宏的青瓦高墙建筑。

康氏庄园作为全国三大庄园之首,比山西乔家大院大15倍,占地240多亩,有33个院落、53座楼房、73孔窑洞及房舍1300多间。

繁盛时期,庄园内的砖厂、木材厂、造船厂人来人往,且不说磨房、碾房、仓廪等等,就连中药房都有。康家人足不出户便可满足一切生活所需。

家族发迹的历史:亦商亦官

明朝初期,朱元璋下令移民,康家先祖就从山西移民河南,在巩县(今巩义)康店镇洛河边安家。

为解决温饱,康家先祖在洛河岸边开了一家小饭馆。寒来暑往,小店逐渐成为河洛一带知名的客栈。后来,客栈所在地被称为“康家店”。

起初康家靠种地为生,经营店铺为其副业。第6代的康绍敬当时是明朝管理地方交通和官盐税务的官员,又作为商户介入盐运业,康家的发家史其实是从贩盐开始的。

清朝时期,第14代的“活财神”康应魁利用白莲教造反之际,拿下了全国的棉花、布匹供应特权,又在前人的基础上,以家临洛水、黄河之利,靠漕运在山东、河南、陕西、江浙一带经商,“富甲三省,船行六河”,拥有土地达18万亩,日进千金,家资巨万。

民间称其“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全是康家田”。此时成为康家的最鼎盛时期。

经过康家十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小小的“康家店”慢慢变成了“康百万庄园”,康氏家族成为绵延明、清、民国数百年的富贵大族。

家族兴盛的秘诀:忠厚留余

诗书继代长

康氏家族兴盛几百年,靠的是什么呢?

民间传说,康氏庄园背依邙山,面临洛水,邙山起伏如五龙朝天,中间一峰,正是“金龟探水”之势,是绝佳的风水宝地。

还有一种说法,康家先祖娶朱家女为妻,康朱相配,有糠(康),猪(朱)得以茁壮;有猪(朱),糠(康)得以尽其用,正是天合佳偶。

其实,康氏家族的辉煌既不是因为风水,也不是因为天赐佳偶,而是得益于一句古训,“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代长”。

康氏家族的家训是一副对联:“ 志欲光前惟是读书教子,心存裕后莫如勤俭持家。

意思是,如果要为祖上争光,家族兴盛就必须教育子孙后代;如果要后代享福,现在就必须要勤俭持家。

康氏家族从明代到现代有功名的人物有412位,其家族的昌盛除了经营有方之外,与康氏家族秉持的教育子弟的良好家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传家有道还是读书”,作为富商巨贾之一的康氏家族即使在金银满屋、良田万顷的时候都没有迷失,任何一代的康家族长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勉励子孙不坐享其成,读万卷书。今天在康家的文职室仍然陈列着各类书籍。

康家尤其重视启蒙教育,单设儿童居,不惜重金请名师执教,为孩子日后成为栋梁打下了良好基础。

忠厚传家远

康氏庄园中有一块著名的“留余匾”,上面有这样的话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