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济人读书会
青年学者徐瑾发起,与明白人一起读财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际旅游岛商报  ·  0比1,遭绝杀!U20国足止步亚洲杯八强 ·  8 小时前  
温州晚报  ·  巨头宣布:永不合作! ·  14 小时前  
天都新闻  ·  祝贺!中国男篮主场100:58战胜日本男篮 ... ·  2 天前  
天都新闻  ·  祝贺!中国男篮主场100:58战胜日本男篮 ... ·  2 天前  
体坛周报  ·  话题 | 尤文出局,莫塔全责 ·  2 天前  
体坛周报  ·  话题 | 尤文出局,莫塔全责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济人读书会

许知远:在他人的故事中,我体会另一种生活|经济人读书会

经济人读书会  · 公众号  ·  · 2020-12-15 11:29

正文

↑点击 “ 经济人读书会 ”,后台回复“ 0”
领取全部书单与学习礼包



许知远 自 序


“那么,你最想见到谁”。


我至今清晰记得,2015年初夏的那个午后,在花家地一幢小楼的杂乱会议室里,李伦、王宁、朱凌卿坐在我对面,和我讨论一档访谈节目的可能性。


这是一个意外的邀请。彼时,我正为创业兴奋与忧心,与朋友苦苦支持了十年的小书店,得到了一笔风险投资,它给我们带来希望,以及更多的烦恼。


我在小业主与作家的摇摆,后者的日益模糊令我不安。我亦对自己的写作不无怀疑,我喜欢的一整套价值、修辞在这个移动互联时代似乎沉重、不合时宜。


这个时刻,他们出现了。尽管只匆匆见过,我对他们有本能的信任。李伦谦和、富有方向感;王宁敏锐、细腻;总斜身半躺在椅子上的小朱,笑声过分爽朗,总有惊人之语。


我没太认真对待这个提议。不过,倘若有些事能把我从办公室中解救出来,却不无诱惑。而且, 我总渴望另一种人生,水手、银行家或是一个摇滚乐手,总之不是此刻的自己。


采访是满足这种渴望的便捷方式,在他人的故事中,我体会另一种生活,享受暂时遗忘自我之乐。年轻时代的阅读中,法拉奇、华莱士更是传奇式的存在,他们将对话变成一个战场、一幕舞台剧。


在一张打印文件的背面,我胡乱写下了几个名字:哈贝马斯、周润发、黑木瞳、莫妮卡·贝鲁齐、王朔、陈冲、比尔·盖茨、奥尔罕·帕慕克、陈嘉映……他们皆在我不同的人生阶段,留下鲜明印记。他们对这串名字颇感兴奋,小朱摇晃着脑袋,说这不是十三不靠吗?


节目就这样半心半意地开始了。 它定名为十三邀,每一季发出十三次邀请,或许,它们也能构成一次意外的和牌。


我将之当作生活的调剂,每当我因公司管理与梁启超传的写作窒息时,就去拍摄节目。 打印纸背面的名单无法立刻实现,我们努力去寻找每一个富有魅力的灵魂。


他们大多是各自领域的杰出人物——小说家、哲学家、成功的商人、武术名家、导演、演员,令人不安的是,娱乐界占据着过大的比例,这不仅因为他们有丰富的故事可供讲述,也缘于他们可能带来的影响力,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我多少期待借助这种影响力,对知识分子日渐边缘的趋势作出某种报复。


我和他们穿过三里屯街头、在桂林吃米粉、在无人的电影院里吞云吐雾,还在九龙的武馆里练习咏春拳……最初目的开始退隐,我越来越被探访过程吸引,我喜欢和他时而兴奋、时而不咸不淡的交谈,一些时候甚至陷入不无窘迫的沉默。沉默,与言说同样趣味盎然。


这个尝试比原想的更富诱惑。不管多么自以为是,你都不能通过几个小时的相处,就声称理解另一个人。但谈话自有其逻辑,它逼迫双方勾勒自己轮廓、探视自己的内心。在陌生人面前,人们似乎更易袒露自己。


镜头令我不安,它充满入侵性,尤其在人群中,我尤为不适。我也害怕屏幕上的自己,远离后期制作,也从未看过一期节目,心中亦多少认定,这并非是我的作品。但我对影像产生了新的兴趣,那些无心之语、一点点尴尬、偶尔的神采飞扬,背后的墙壁上的花纹, 皆被记录下来,它提供了另一种文本。比起写作,它也是一种更即兴的表达,带来意外的碰撞与欣喜。


我意识到,它逐渐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镜头也没那么讨厌了,它给交谈带来正式感,令彼此的表达更富逻辑与结构。也借助镜头,我的经验范围陡然增加,一些时候,甚至是梦幻的。是的,哈贝马斯与贝鲁奇尚未见到,但我的确与坂本龙一在纽约街头闲逛,在东京与黑木瞳喝了杯酒,与陈冲在旧金山海边公园的长椅上闲坐。


我同样不会想到,在薇娅的直播间卖货,置身于一群二次元少女之中,听罗振宇讲他的商业之道。当接触到这新的时代精神时,我发现没有看起来那么新,亦不像我想的那样浅。


相遇拓展了感受,又确认了身份。当面前所坐是西川、项飙、陈嘉映时,我清晰的意识到,自己的热情更为高涨,表达更为流畅,期待这谈话不会结束。而吴孟达、蔡澜又让我感到另一种人生态度,智性与生活之滋味,缺一不可。


我亦遭遇到崭新的困扰,被卷入大众舆论的旋涡。作为一个习惯藏在文字背后的写作者,这实在是个令人焦灼的时刻,我觉得自己掉入了泥潭。偶尔,我也陷入自我怀疑,是不是不该进行这个尝试。



短暂的动摇后,一切反而坚定起来。 它还带来一种意外的解放,我愈发意识到表现(performance)的重要性。倘若观念得到恰当的表现,它的影响将更为深远。书写也是多向度的,文字只是其中,声音、画面、空间也同样重要。


这些对话以四卷本的形式出现在眼前时,给我带来另一种慰藉。我的印刷崇拜再读被唤醒,似乎认定唯有印在纸上,才更可能穿越时间 。比起节目,它更像是我的个人作品,我们的对话也以更全面的样貌展现出来。


感激也在心中蔓延。我常对李伦与王宁颇感费解,他们对我的盲目信任从何而来。作为制片人的朱凌卿,尽管常有混乱与饶舌之感,但他的敏锐与判断力,常与我心有灵犀。从小山、刘阳、新力到继冲、正心、学竞、龙妹,我喜欢与导演和拍摄团队四处游荡,在路边摊喝啤酒。


很多时刻,我们有一种家人式的亲密,正是这种亲密与信任,驱动着这个节目。需要感谢的同事们众多,我无法一一列举。


雷克萨斯的Kevin与Kathy,亦要特别致谢,当Kevin说最钟爱寻找谭嗣同一期时,我感到得觅知音的庆幸。我还暗暗期待,这个节目能延续到第十季、第二十季,如果可能,至少有三十季,邀请每一个人参与对自己时代的理解。腾讯新闻始终是最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范新给出了出版的提议,并笃信这套书能折射时代心灵。刘婧、晋锋、丹妮、陈麟、明慧和一页团队的编辑们皆参与了编辑与整理。他们都深知,对我来说,一本书永远意味着最隐秘的欢乐。节目的不足,我尚可推诿给导演团队,这本书的瑕疵、错漏,则全归于我。

书名: 十三邀:我们时代的头脑与心灵(全四辑)

作者:许知远

出版社: 一頁folio|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2

书籍图片:网络。


哈耶克:头脑的两种类型|经济人读书会
世界著名学者福山 | 中国模式应对疫情很成功,但难以被复制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 新冠疫情是历史的催化剂而非转折点
余英时:“五四”的精神源头在西方|经济人读书会
葛兆光:近世中国为什么会衰落?引起衰落的病根儿是否还在中国的身体中?
周雪光: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
陈嘉映:愿意思考的年轻人,一代一代都会 涌现
李录:从人类文明史看中美关系走向
刘瑜:一个不习惯公开辩论的社会,人人都是易燃易爆品
施展:什么是真正的长期主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