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义的衰落为与其相竞争的其他意识形态创造了扩大影响力的契机。接替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极有可能来源于一个政治经济成就超越美国的国家。展望未来十年,中国是唯一一个有潜力成为新超级大国的国家。很多国家担忧目前的自由主义秩序会被由中国价值观塑造的新秩序所取代。中国政府也明确表态,致力于扩大其意识形态的国际影响力。然而,中国的意识形态现状很复杂。总的来说,
中国的对外政策主要受三种意识形态的影响:
(1)
马克思主义
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意识形态,但对外交政策的影响有限。自从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从未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因为阶级斗争显然与改革开放所倡导的国际合作相冲突。此后,中国把和平发展作为对外政策的根本方针,这也意味着不可能同时奉行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
(2)
经济实用主义
是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和普通百姓最为接受的意识形态。过去四十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为经济实用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尽管中国政府在2013年以后就没有明确把经济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大多数中国人依旧把经济看作综合国力的基础,支持把经济利益作为主要政策目标。
(3)当今,
传统主义在
中国百姓,以及知识分子和官员中的影响力正在扩大,尽管它不是官方意识形态。传统主义不仅指儒学,还包括古代中国思想的各个流派。尽管这些流派各不相同,但都强调政治领导的重要性,以及战略可信度对巩固领导权的作用,因而一个超级大国的对外政策应该优先考虑战略声望。为此,古代思想中的“王”推崇“仁”和“义”。传统主义鼓励中国通过承担更多的国际安全责任,特别是对邻国提供安全保护,来提高国际战略声望。
传统主义和中国政府都认为对外政策应该由中国传统政治智慧来指导,而非西方的意识形态,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价值和经济实用主义相结合,共同指导对外政策,不是没有可能的,毕竟经济实用主义在百姓和官僚中依然很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