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十点读书
深夜十点,陪你读书,美好的生活方式。好书/故事/美文/电台/美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书评周刊  ·  玛丽·奥利弗:回归自然,找到自己在万物中的位置 ·  2 天前  
悦读文摘  ·  用空8支的原装进口『PICILY豆乳洁面乳』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十点读书

身体容易紧绷,是因为内心藏着这种伤

十点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25-02-04 18:30

正文


你是否时常感觉身体很僵硬?

最近和好友聊天说到一个现象:

他发现运动时,身上的肌肉总是绷得很紧,不好放松,即使按步骤去拉伸也很吃力。

他有注意到自己平时心里容易紧张,一紧张肌肉也下意识跟着绷紧,时间长了,身体就变得僵硬了。

这样的状态让他很郁闷,可又不知该怎么办。

其实,身体僵硬这件事看起来虽小,却能真实地反映一个人内心的压力状态。

当一个人身体越是紧绷,背后常常藏着越多隐形的心理负担。

这意味着内心消耗也大,因此也容易莫名地感受心累,情绪低落。

想要化解它,则需要我们读懂背后的信号。



其实,身体紧绷的原理并不复杂,这是生物的一种本能反应——

当遇到危险时,肌肉便会收缩,积蓄力量应对危机。

对于现代人而言,“危险”便是生活中那些有压力的场景;

这些压力有一部分是真实存在的,另一部分则是我们内心想象或放大出来的。

而无论是哪一种压力,都会引起身体的紧绷,由于习惯不同,每个人紧张的场景、紧绷的部位都会有所不同。

这里分享一个我自己的例子。

在以前,我经常会感觉到肩颈酸痛,即使去按摩能缓解一小阵,但没过多久又会出现。

这除了是因为看手机和电脑多,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习惯性耸肩。

尽管动作不是特别明显,但我会在感到压力时,肩颈的肌肉就会绷紧,日积月累,便形成了劳损。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后,便开始留意肩颈位置的肌肉都是在什么时候绷紧的。

不观察还不要紧,一观察便吓一跳,肩颈紧绷的情况远超于我的想象,比如——

写文章到一半没灵感写不下去;
聊天讲完一件事对方回应冷淡;
还有和人打招呼对方没看到......

原本我以为,只有遇到特别大的压力时自己才会紧绷;

而实际上,许多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也会对自己造成压力。

这样一来,便也搞懂了为什么我经常会感觉到身心疲惫,原来是有许多小事情在不经意中消耗着自己。


待我更深一层去觉察,便发现那些紧绷的时刻里,内心往往都背负着“要求”——

要求自己必须要写作很顺畅,不能卡壳;

要求谈吐足够有趣,总能引起别人重视。

当要求越多,压力也越多,紧绷感便随之而来。

并且身体的信号比头脑来得更加迅速且灵敏——

有时平日里一些微妙的压力,头脑未必能清晰觉察,但 身体却能第一时间反应过来。

当然,“要求”仅是导致紧绷的原因之一,除此以外也有别的影响因素。



来访者小牧前阵子牙疼得很。

她心里很疑惑,自己明明不爱吃甜食,也有保持好好刷牙的习惯,怎么就会牙疼呢?

去牙科检查完后,医生说她的症状主要是磨牙太厉害导致的。

这时,她才想起来平时自己会有咬牙的习惯——

工作被不靠谱的同事坑了;
参加活动被人言语冒犯了;
被家人打压或被瞧不起时......

种种状况下,小牧内心都会升起怒意;

可她又担心发脾气显得自己没素质,还会破坏关系,所以都把愤怒压在心底。

然而,尽管不满没有说出口,但自己下意识会咬紧后槽牙,没想到时间长了还咬出病来。

而咬牙这个动作,则是颌骨周围的肌肉绷紧,也是紧张的一种表现,这种紧张和小牧无法表达的情绪息息相关。

成语里描述人紧张时会“咬紧牙关”、愤怒时会“咬牙切齿”,讲的也是类似的状况。

当情绪积压无法表达,身体就会下意识绷紧。


再举一个例子。

当一个小孩难过哭了,但被大人斥责这样很懦弱,不准他哭,甚至说再哭就要打他。

那么孩子就会攥紧拳头,四肢用力,甚至咬紧牙,通过全身肌肉绷紧来筑起大坝,强行拦住名为悲伤的洪水。

如果一个人想要长期都抑制住自己的情绪,那么他便要常常保持紧绷,将身体化作又厚又硬的墙壁。

这样做一方面会耗费巨大的力气,另一方面,也会容易伤害身体。



除了局部的肌肉绷紧之外,还有一种“僵硬”表现在肢体动作之上。

当一个人内心不喜欢自己,甚至以自己为耻时;

肢体动作就会变得局促,形体也会发生变化,比如低头、驼背,肢体本能地呈现出“蜷缩”的意图。

比如一个不自信的人当众讲话时会紧张,那么手的动作不会太大,而是贴在主干旁边,双手抱胸,或是手插口袋。

其实,以上提到“要求”“情绪压抑”“羞耻感”的因素;

它们就像是一根根隐形线缠绕在我们身上,使我们僵硬、难以动弹。

那么,当我们意识到这些束缚的存在后,又该如何调节自己呢?


有一个简便的方法,便是去观察和模仿松弛的人。

分享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曾经我看过一个节目,是郭德纲访谈济公的扮演者游本昌老师。

郭德纲说自己也想要演济公,可在老前辈游本昌面前,他内心颇为紧张,坐得端端正正,语气也稍显局促。

节目中间,游本昌现场示范扮演济公,拿着酒壶和扇子,摇摇晃晃地走着路,唱着“鞋儿破、帽儿破”;

即使没化妆没换衣服,也活脱脱一副济公的模样。


轮到郭德纲模仿时,则显得生硬,他觉得自己胖胖的样子不像济公,所以不自信。

这时游本昌点拨他:

在游本昌之前,就有一位叫尤光照的前辈也演过济公,身材也是胖胖的。


菩萨是无相的(没有特定的样子),所以济公可以是瘦的,也可以是胖的。


你只要有自信,放开了,你就是济公。


短短几句话,让郭德纲明显放松了不少,于是肢体跟着晃起来,搭着游本昌一起唱济公的歌。


其实,济公这个角色本身就是一个松弛的象征,是僵硬的相反面;

他充分接纳自己的一身破烂,也充分接纳别人眼中疯癫的自己。

所以他身上没有束缚,可以悠哉乐哉,摇摇晃晃,开怀大笑。

而游本昌对郭德纲的点拨,关键便是:觉察、接纳。

去找到自己紧张的原因、感到羞耻的部分,然后一点点去接纳它。

从而解开束缚的绳索,让人变得松弛起来。



结合前面的例子,我这里总结了3个方法,可以帮助你来有步骤地化解僵硬。

1. 觉察身体,觉察呼吸

首先,可以先注意自己习惯紧绷的位置是哪里,然后平时可以多关注该部分的状态。

如果你对肌肉的松紧感觉不够清晰,也可以同时去观察呼吸。

一般肌肉紧绷的状态下,人的呼吸会变短变浅,这时,就可以有意识提醒自己深呼吸,并放松肌肉。

2. 找到紧张背后的要求

身体绷紧的时候,试图去问自己:此时此刻,我对自己有哪些要求?

要求自己必须表现优秀?必须招人喜欢?必须让所有人满意?必须情绪始终稳定?

找到那个要求,就是找到绳索的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