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真故研究室
只推荐最好看的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潇湘晨报  ·  巨头宣布:永不合作! ·  昨天  
清单  ·  可以不用,但必须要有的人生物品 ·  2 天前  
湖南日报  ·  蜜雪冰城,突传消息!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真故研究室

县城品牌挤进海淀大悦城,遭群嘲

真故研究室  · 公众号  ·  · 2025-01-24 11:28

正文

撰文 | 梁   湘
编辑 | 龚   正

去年12月底,北京海淀北,全市第四座大悦城开门迎宾,不想却因为里面引入了唐狮、森马、意尔康等品牌,在社交场上引发了一场论战。

有人认为,这都已经是过去式的县城品牌,“不配”。有网友则说:难道北京每个商场都要卖奢侈品。一个小小的商场招商背后,其实关乎着人们当下正在变化的消费观,也关乎着商业经济背后到底有没有在走好的预期。


#01
大悦城的招商,让网友议论纷纷

“这都是我读高中时的品牌了。” 一个周六下午,当我来到北五环外的大悦城时,一对情侣路过唐狮专门店门口时这样交流着。

唐狮之外,在海淀大悦城的二楼,还引进了森马、意尔康等80后有记忆的品牌。唐狮店里的冬衣,正在“买一送一”,也就是打5折,5-600元能买两件;森马店里也在做三件冬衣7折等活动。

它们一度都是80后的青春,但在最近十年,它们的品牌感有点老化,经营上也多缺乏亮点,很多都沦为县城街边的专卖店了。

不只休闲层,其它层的一些招商布局,也有令网友疑惑的地方。

在汽车展厅,蔚小理没见到,只有一个市场销量排名第十的岚图。 在餐饮领域,京城时下最火的四季民福烤鸭没来,来得是比较性价比的大鸭梨。3C领域,华硕等品牌也赫然在列。 此外,在一些犄角旮旯的地方,还塞满了套圈儿、穿戴甲、或者家电限时店 等临时简易装修的体验型消费。

图 | 现场套圈

据大悦城披露,此次招商共引进了280多个品牌,其中2成为首店, 招商率达到了98.5%。从数据上看,还是不错的。

但在社交场上,有一些网友从招商专业角度发言,冠以 《不思进取的大悦城》、《大悦城招商不行,县城品牌都来了》 等分享。

在《不思进取的大悦城》中,博主写道:我是一个特别爱逛商场的人,我每层逛了一遍,满眼都是我以为在一线城市淘汰的品牌,和假装有调性的土嗨品牌,感谢大悦城给了他们回到北京的机会。

在博主的眼里,他眼中的招商优等生代表,是把接地气接到位的北京合生汇等。

不过就是这些贴文,在互联网上引发了不少争论。有网友就认为,“对于绝大多数人,有餐饮和电影就够了。”

“我觉得招一些便宜牌子挺明智的。如果商场都是大牌子,一件T恤899甚至上千可能就不会有人在线下买了,而是回家后网上比价。”

一个商场招商背后,其实折射着不同群体的不同思考维度。大概可以分为这几类:

●“海淀无法时尚派 ”。 北京海淀区其实是一个平均收入较高的地区,这里互联网总部云集、各种科技企业扎堆。 2023年人均GDP破5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由于本地商业基础设施比不上朝阳,以及这里以码农、教师、学生等群体为主,他们在穿衣打扮上,一直被认为并不那么讲究,给人留下了“不如朝阳商务区时尚”的感觉。

当一些网友看到唐狮、森马、意尔康等比较偏古早味的牌子时,就会产生一种疑问:海淀可能真的无法时尚。

●务实派。 高收入不代表高消费力。尤其在北京这种高成本城市,很多人虽然月薪数万,但背负着高额房贷、还有养家糊口的压力,不一定就能有很多的余钱用来消费。况且这两年大环境遇到挑战,民众节约意识愈发强烈。

●专业派。 认为大悦城完全可以有更好的品牌搭配,来服务区域消费。按照大悦城官宣,海淀大悦城所在的区域, 足有30万居住人群,加上40万工作人群,企业总数2.8万余家, 这匹配得上一座三线城市的城区人口规模。“并不一定就要用贵的品牌,而是可以有其它更多选择”。


#02
或许有苦难言

大悦城属于中粮系,身世灿烂,背后高人宁高宁(山东滨州出身)有“ 大悦城之父 ”之称,他另一个商业作品是华润万象城。大悦城的名字,据传就是由他所起,来源于‌ 《论语·子路》 中的“近者悦,远者来”。

2007年12月28日,第一家大悦城落户北京西单。宁高宁选址这里,说要在北京最好的地段开最好的商场。

在公开资料中,西单大悦城坐拥若干“京城之最”,它有世界跨度最长的飞天梯;有长江以北最大的数码影院——首都电影院,13个影厅可同时容纳1800位观众;有北京最大的化妆品超市。

图 | 西单大悦城

开业之后,西单大悦城当年就盈利,创造了业界之最。如今业界的一些营销观点,早在17年前就被宁高宁想到了。

比如主打年轻,大悦城把 18-35 岁 新兴中产阶级作为自己的核心用户,希望成为“青年引力场”;品牌调性上,注重打造“年轻、 时尚、潮流、品位”的观感;营销上注重常常在店内搞线下活动, 打造青年文化地标 ;经营上,大悦城多数都是重资产,也有专门出售自己经营know-how的轻资产。现在,大悦城全国共开了21家。

按照道理说,大悦城谈不上是高端商场,但 年轻时尚,应该是它的卖点。

其实就海淀大悦城的招商,客观来说,并不算一无是处。 影院有了博纳、超市有了盒马、快时尚有了Gap、优衣库、无印良品, 甚至还有溜冰场,场地面积比东三环国贸商城的似乎还要大。

图 | 大悦城冰场

用一句话来总结:该有的都有了,确实能方便本区域的民众一站式购物和生活。

但它也确实不是一个地标性的商场,顶多是一个区域性生活中心。 海淀大悦城的选址来看,相比较于北京市区,确实“偏远”,它承载着“区域城市改造”的任务。

北京海淀区曾于2020年1月发布了一项通知——《“马上清(青)西”地区城市提升行动计划(2020年—2022年)》。

所谓的“马上清西”地区,指的就是海淀大悦城周边的几个街道。4年前的《通知》指出, 该地区人口密集、交通拥堵、城市功能缺失、环境品质不高,“大城市病”现象非常严重。

“同时,地处城乡结合部, 现存大量低效土地空间,既是城市‘伤疤’,又是城市发展机遇。随着人口增长和企业聚集,地区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短板现象日益凸显,需下大力气进行弥补。

从这些描述可以看出,如今普通市民在海淀大悦城附近看到的、体感到的、肉眼对招商有疑问的,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而对于做生意的精明人来说,自然就会多多衡量了。

一位熟悉商业招商的业内人士分析, 不是每个商业地产旗下的每一家店,它的调性、招商都是完全一模一样的。

比如海淀大悦城,虽然位于海淀,但并不位于四环海淀核心区,而是海淀北边,属于正在开发的地方,整个商业气氛还并不成熟。 “这样的区位, 需要慢慢养店

其次,考虑到时下大环境,虽然整体消费在渐渐回暖,但大的挑战仍然在。具体到一些品牌店, 它可能并没有那么强的拓店积极性。

“与其开一家店亏一家,不如控制好拓店指标,寻找真正优质的商业地产入驻。”

这一点从优衣库、Zara在2024年纷纷调整店铺就可略见一斑。这些品牌并不是只关店,更准确的说法是 调整 ——关掉不赚钱的,同时选择地段好的再开店。

再次,对于一个巨无霸商场来说,难免会有招不满的角落,这时就会找到一些临时店用来填角落。

客观来说,海淀大悦城的招商一定是个变化的过程,会随着区域经济和生活环境的变化,来灵活调整。 今年能看到唐狮,不代表明年继续能看到。 当然不代表它就一定不适合这里。


#03
比起单纯招商,更重要是营造体验

提起商场,舆论场上常弥漫着一股悲伤的论调。诸如现代人不逛商场了,即便逛也会线上下单,越来越多的百货店关门了。

但有时体感并不一定和真实对得上。或许更确切的词汇是: 分化

比如北京的SKP连续几年蝉联全球店王。2024年销售额还未出炉,但2023年仍然卖了265亿人民币,每天进账7200万。它象征着中国富裕人群的购买力,仍然是在的。

图 | 北京SKP

又比如行业面上,新商场还是在继续开。

2024 年 1-6 月全国新开业商业项目数量 131 个(不含专业市场、家居商场、酒店及写字楼、京东MALL,商业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 同比上涨约4.8%,新增商业建筑面积约1054万平方米。

同时,重点商圈的租金还是在涨的,虽然不多。

根据中指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中国商业地产租金指数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 重点商业街及商圈(购物中心)租金实现小幅上涨, 部分核心商圈优质商场客流保持增长态势,销售额亦有所提升。

其中,由100个典型购物中心算出的“百大购物中心”商铺平均租金为27.17 元/平米/天,环比涨幅为0.25%。这个日租金和2019年日租金水平差不多。

所以整个商业环境在局部区域,有在慢慢改善。海淀大悦城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开店, 某种程度上并非“逆势”,而是在“乘势”

当然挑战也确实是有的。

就一些民众实感而言,海淀大悦城当然满足了本地居民从“啥都没有”到“周末至少有个地儿可逛”的基本需求,但它整个运营模式,更像是过去商场、Mall的一种批量化复刻,新意略有不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