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社学术圈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交流平台,旨在分享学术信息,整合学术资源,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学术进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汉本地宝  ·  2025武汉元宵节灯会活动来了!每个都想去! ·  2 天前  
武汉本地宝  ·  春节假期结束!武汉本周上班时间有变! ·  2 天前  
武汉本地宝  ·  今日截止!2025荆州马拉松报名入口、攻略 ·  2 天前  
武汉本地宝  ·  武汉高龄津贴发放指南!每月补贴多少? ·  5 天前  
发现新西兰  ·  新西兰骑行者索赔$1.2万,引发争议!“这个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知社学术圈

Nat. Commun.: 镍基超导体La₃Ni₂O₇的配对对称性对Ni-eg​晶体场劈裂的敏感依赖性

知社学术圈  · 公众号  ·  · 2025-02-06 11:30

正文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复杂氧化物La 3 Ni 2 O 7 因高压相中发现高温超导性而引发广泛关注,但其超导配对对称性在理论上尚未达成共识。我们结合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和线性化的能隙方程计算发现La 3 Ni 2 O 7 的配对对称性敏感地依赖于镍原子的两个 e g 轨道的晶体场劈裂。当镍原子 e g 轨道的晶体场劈裂稍加增大时,即使费米面的形状没有发生改变,La 3 Ni 2 O 7 的配对对称性从 d 波转变成 s 波。我们工作说明多轨道超导体的超导性质敏感地依赖于费米面上的“精细细节”。


2023年夏天,中山大学的王猛教授团队及其合作者发现Ruddlesden-Popper结构的镍氧化物La 3 Ni 2 O 7 在大约14GPa压强下发生正交到四方的结构相变,同时出现了转变温度高达80K左右的超导 [1]。高压下四方结构的La 3 Ni 2 O 7 ,它的费米面具有三页结构(three sheet Fermi surface, 见图1a),由两个镍原子各自的两个 e g 轨道组成 [2]。这种由多轨道形成的费米面与常见的高温超导体铜氧化物的单轨道费米面有明显不同。基于La 3 Ni 2 O 7 的低能电子结构,许多文献构筑不同的有效模型,并提出不同的超导配对机制。但迄今为止,尚未对La 3 Ni 2 O 7 最有利的配对对称性达成共识。有文献发现La 3 Ni 2 O 7 的超导对称性类似于铁基超导的 s ± ( A 1g ) [3-5],但也有文献发现La 3 Ni 2 O 7 的超导对称性是 d 波( d xy ( B 2g )或者 d x 2 −y 2 ( B 1g ))[6-8]。


本工作结合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和线性化的能隙方程计算,研究高压下四方相的La 3 Ni 2 O 7 的超导配对对称性。我们通过计算发现:当使用最大局域化Wannier函数拟合严格重现DFT能带的时候,La 3 Ni 2 O 7 的超导对称性是 d 波(对称性 d xy ( B 2g ))。但更重要的发现是:当La 3 Ni 2 O 7 中镍原子的两个 e g 轨道的晶体场劈裂稍微增加,La 3 Ni 2 O 7 的超导对称性便从 d 波(对称性 d xy ( B 2g ))转变成 s 波(对称性 s ± ( A 1g )),见图1b。这种转变的原因是当La 3 Ni 2 O 7 中镍原子的 e g 晶体场劈裂变大时,M点的磁化率会下降,而Γ点的磁化率则上升。这说明面内的关联在减弱,而层间的关联在上升。另一方面,当La 3 Ni 2 O 7 中镍原子的 e g 晶体场劈裂变大时,跟镍原子 轨道相关的费米速度的倒数在增加,也就是镍原子 轨道的权重在增加。而之前有文献发现La 3 Ni 2 O 7 中两个镍原子 轨道的层间耦合会有利于产生 s ± 的超导对称性 [9-10]。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La 3 Ni 2 O 7 中镍原子的 e g 晶体场劈裂变大时,会产生从 d 波到 s 波的转变。同时,我们也发现在La 3 Ni 2 O 7 经历从 d 波到 s 波的转变时,费米面的形状几乎没有发生改变。这说明La 3 Ni 2 O 7 的超导对称性强烈依赖于费米面上的很多“细节”,而仅通过费米面的形状是无法直接预言超导性质的。$d_{3z^2-r^2}$


图1a: 高压下四方结构的La 3 Ni 2 O 7 的费米面。图1b:当La 3 Ni 2 O 7 中镍原子的两个 e g 轨道的晶体场劈裂稍微增加,La 3 Ni 2 O 7 的超导对称性便从 d 波(对称性 d xy ( B 2g ))转变成 s 波(对称性 s ± ( A 1g ))。高压下的La 3 Ni 2 O 7 处在 d 波与 s 波的相变临界点附近(蓝色区域)。


本工作于2025年1月26日以“ Sensitive dependence of pairing symmetry on Ni-e g crystal field splitting in the nickelate superconductor La 3 Ni 2 O 7 ”为题发表于国际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上海纽约大学(NYU Shanghai)的陈航晖教授为本文的通讯作者。上海纽约大学的夏程亮博士和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的刘泓泉同学(上海纽约大学2023届本科生)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上海纽约大学2026届本科生周圣杰同学也参与了本工作。本工作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56206-0

参考文献:

[1] Sun, H. et al. Signatures of superconductivity near 80 K in a nickelate under high pressure. Nature 621 , 493 (2023).

[2] Luo, Z. et al. Bilayer two-orbital model of La 3 Ni 2 O 7 under pressure. Phys. Rev. Lett. 131 , 126001 (2023).

[3] Liu, Y.-B. et al. s ± -wave pairing and the destructive role of apical-oxygen deficiencies in La 3 Ni 2 O 7 under pressure. Phys. Rev. Lett. 131 , 236002 (2023).

[4] Zhang, Y. et al. Structural phase transition, s ± -wave pairing, and magnetic stripe order in bilayered superconductor La 3 Ni 2 O 7 under pressure. Nat. Commun. 15 , 2470 (2024).

[5] Qu, X.-Z. et al. Bilayer t J J model and magnetically mediated pairing in the pressurized nickelate La 3 Ni 2 O 7 . Phys. Rev. Lett. 132 ,036502 (2024).

[6] Lechermann, F. et al. Electronic correlations and superconducting instability in La 3 Ni 2 O 7 under high pressure. Phys. Rev. B 108 , L201121 (2023).

[7] Heier, G., Park, K. & Savrasov, S. Y. Competing d xy and s ± pairing symmetries in superconducting La 3 Ni 2 O 7 : LDA + FLEX calculations. Phys. Rev. B 109 , 104508 (2024).

[8] Fan, Z. et al. Superconductivity in nickelate and cuprate superconductors with strong bilayer coupling. Phys. Rev. B 110 , 024514 (2024).

[9] Oh, H. & Zhang, Y.-H. Type-II t J model and shared superexchange coupling from Hund’s rule in superconducting La 3 Ni 2 O 7 . Phys. Rev. B 108 , 174511 (2023).

[10] Lu, C. et al. Interlayer-Coupling-Driven 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vity in La 3 Ni 2 O 7 under Pressure. Phys. Rev. Lett. 132 , 146002 (2024).


点击下方 知社人才广场 ,查看最新学术招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