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哔哔News
哔哔是一家致力于做人人都能看懂的区块链资讯的行业媒体。哔哔,看见未来的另一种可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慧田哲学  ·  有一种逻辑陷阱叫“注射式洗脑” ·  11 小时前  
哲学园  ·  经典重读 | 米勒:什么是民粹主义? ·  21 小时前  
哲学王  ·  罗素:拼命工作是奴隶的道德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哔哔News

许超逸:2019年市场整体是偏向于熊市的丨哔哔大咖秀

哔哔News  · 公众号  ·  · 2019-03-02 18:00

正文

关注并星标 哔哔News

每天1次“好看”

带你看不一样的区块链资讯!



从科大讯飞、华为、中兴、分布式资本再到BKFUND与Hashgard。许超逸完成了从技术咖到投资人,再到区块链创业者的转身。

据统计,区块链的社区人群年龄在18-34岁占比62.67%,35-54岁占比33.86%。 35岁的许超逸在哔哔大咖秀中直言称自己并不是经验丰富,只是区块链行业属于年龄偏大的创业者。

这个年龄偏大的创业者曾在创业初始就获得了全球大约八十家的战略投资,也 因为在一些场合表达了对行情的初步判断,而惨遭谩骂。

但这些都没有对他造成任何的影响,为了解决目前行业里的痛点,许超逸坚持在区块链数字金融这个万亿级别的赛道上奔跑。

哔哔大咖秀

哔哔大咖秀本期邀请了临界(Hashgard)创始人许超逸,一个对币价波动已经没有太多感觉,成功投资多个项目现在专注于金融公链的“高龄”创业者。 (以下是哔哔大咖秀直播整理)


元元: 我们让先让许大大和大家打个招呼,简单的介绍下自己吧。


许超逸: 大家好,我是来自于临界(Hashgard)团队的许超逸。今天晚上坐客大咖秀很高兴,感谢哔哔News的小姐姐们和青春美少女小龟。


小龟妹妹在币圈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每一次活动,不论线下还是线 上,都是人气爆棚,像冬天的里的一把火,点燃了我们这些从业人员的信仰和热情。

元元: 你之前的工作经验很丰富,能说一下进入区块链之前的故事吗?


许超逸: 经历丰富一词换个说法其实是我在区块链行业属于年龄偏大的创业者。

我2005年大学毕业,工作十三年后开始创业,期间也换过几家公司,都是属于非常优秀的科技公司。工作岗位从研发、市场、战略管理、投资都做过。最后没有可换的了,只有创业。

从整个职业发展的轨迹来看,是顺其自然的,甚至命中注定,我是要走上创业这条道路的。


我非常羡慕这个行业里创业的90后、95后的小朋友,他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看到他们的时候,我常常会感叹自己老了。

元元: 之前的几份工作都为你之后的创业带来了什么样的宝贵经验呢?


许超逸: 我特别感谢这些年来,能够在中国优秀的科技公司有不同岗位的历练。


这让我的知识结构相对完整和全面,也让我能够对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有清晰的了解和认识,事先能够为每一件事情做人员和资源的储备,在关键的决策之时,不要犯重大的错误。

元元: 听说你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是怎么学习和进修的计算机知识呢,中间有什么样的波折吗?


许超逸: 如果我和大家说,读大学的时候化工专业快要念不下去,迫不得已改专业去读计算机,然后无心插柳柳成阴的进了IT行业。


这个故事可能比较精彩,也足够曲折,好像也符合一些极客的传奇经历,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我读初中的时候就自己学习编程语言了,大学读化工专业是一个意外,不过这并没有妨碍我的职业发展。


计算机这个行业门槛很低,只要自己感兴趣,买台电脑,绝大部分课程都可以自学,拿本书努力的啃啃,练习练习就完了。 不需要老师教,最重要的是动手能力,实践出真知,经验产生价值。

我大学的时候把计算机和软件相关的各种证书,能考的都考了,参加过一些编程比赛,工作后自己也闷在家里也开发过一些软件,那会儿是典型的程序员宅男。用erlang写过协议栈,用飞狐写过股票的自动化交易系统,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小玩意什么的。

元元: 初中就自己学编程?当时是因为喜欢吗还是好奇?


许超逸: 初中的时候最早是玩学习机里面的游戏,觉得蛮有意思,后来就自己开始看编程,然后学五笔自型。


我现在和大家交流就是用的五笔,估计小朋友里面没有几个人会的。

元元: 2017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你是一个怎样的心情和经历呢?


许超逸: 说来也巧,我从2012年就开始做创业社群和天使投资了,那时纯属兴趣。


但那会儿的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互联网这个行业,没有放到区块链和数字货币。

最开始是建QQ群和创业者们交流,后面就跑各种圈子、俱乐部、创业路演、创业大赛,逐步的从听众席到评委席、嘉宾席。


再往后我到很多高校、很多政府机构都做过关于创业和投资的演讲,也辅导过不少大学生和早期团队的创业。

2016年的时候教育部征集全国的优秀创业导师,有家高校的领导就向教育部提名了我,最后经过层层审核入选,正式印发证书、公示出来是2017年。

这个称号对我来说是一份极大的荣誉,因为这是国家层面的认可,份量很重很重~


这么多年来,我也一直在不断努力和进步,希望能够对得起这份荣誉。

元元: 除了工作还有别的爱好吗,每天工作多久呢?


许超逸: 创业之后的感受就是,做一个普通的职员、正常上下班是最最舒服的,因为每天只需要工作8小时,其他时间都可以用来休息。


我自从创业之后,基本上每天工作20小时以上,即便如此,我觉得还有很多事情没有来得及做,或者做的不够好。

工作累的时候,会刷刷抖音、听听歌休息一下。爱好的话, 我很喜欢科幻,尤其是那种硬核科幻。


《流浪地球》上映的时候,我买了大年初一的第一场票,看完以后我热泪盈框,觉得中国的科幻电影真的有希望了。

为什么我走上区块链创业这条道路,我觉得跟我喜欢科幻也有关系,科幻需要有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区块链也是一样。


因为很多东西都是未知的,需要有足够的想象力才能去做。

很多外行朋友至今都无法理解,为什么我们币圈人愿意花几万甚至十几万去买一枚没有任何底层资产支撑的比特币,觉得我们是一群疯子和傻子, 因为他们缺少想象力,哈哈。

元元: 你觉得创业以后最不容易的事情是什么,是怎么平衡好这个事情的?


许超逸: 我本来想说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很不容易,但转念一想,创业者是完全没有生活的,所以这个永远无解。

那我换个答案好了,创业是一个长跑,保持足够的体力很不容易。去年我们是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的一年。


今年我们在行业里面已经有一定的根基了,我想我会分配更多的时间用来锻炼身体。


多运动一些,保持健康的身体,足够的体力和脑力,持续的走下去。

元元: 今年的主要工作内容和计划是什么?


许超逸: 整体上来说,今年是区块链行业的过冬之年,存活之年。


所以在春节后,我把业务和团队都进行了精简和瘦身, 专注于做好临界金融公链这一件事情,其他事情我们通通不做。

元元: 怎么进入币圈或者区块链这个行业的,领路人是谁?和他之间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吗?


许超逸: 我在2013年第一次读比特币的白皮书,但那会儿的认识还很肤浅,觉得比特币是一种金融创新,但并没有觉得比特币能够改变世界。

随着点滴累积,2016年我把区块链行业做了一个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兴趣才浓厚起来,然后花了更多的时间做研究。


包括自己搭节点,在以太坊里面写智能合约,在山寨交易所炒币,还投了一些国外的1C0项目。

2017年经过朋友介绍,认识了分布式资本的沈波沈总,接触到了行业里面真正的大咖,和他们交流学习,才真正的领略到区块链行业里最核心、最精彩、最本质的东西。


沈总是我入行的导师,如果没有沈总的引路,我不可能有今天的事业和团队。

元元: 刚入圈的时候市场行情怎么样,身边的人对这个圈子的看法如何?


许超逸: 2017年是结构性的大牛市,中间有短暂的回调和9.4的政策监管,以太坊在2017年涨了100倍,NEO以前叫做小蚁,这一年里面涨了1000倍,涨几十倍的1CO项目到都是,基本上是随便捡钱。

币圈的前辈们早期的投资成本都很低,持币没有卖的话,基本上都赚了很多很多钱,短时间里面快速实现财务自由。

圈外的朋友们对币圈基本上是羡慕嫉妒恨,有急匆匆的要拎着钱往里面冲的,也有不敢入场在外面说风凉话的,这两类人往往互相鄙视,互道一声“SB”。

元元: 能否聊一聊您的创业和投资经历。


许超逸: 我们是同一支团队,两个品牌,两块业务,投资品牌叫做BKFUND,2017年12月正式运作,是一支以token投资为主的基金。


尽管遭遇了2018年的断崖式大熊市,以募集币本位计算,依然取得了97%的账面回报和近40%的已实现收益。


如果有了解2018年的token投资的朋友会知道,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证明我们投资能力和风控能力在行业是属于第一梯队的。

区块链业务品牌是临界(Hashgard)公链,这块是2018年3月份开始,中间一段时间我们尝试过拓展其他业务领域。


包括交易所和Dapp Store我们都非常深入的研究过,也做了一些小规模的投入。


但在2019年年前的管理层会议里面,我决定做战略性的压缩和放弃,2019年只保留公链业务,以活下来为主。

元元: 在币圈遇到过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后面出现了哪些转机让你完成蜕变?


许超逸: 以前觉得互联网行业已经是属于发展非常快的行业,但 入了币圈之后才知道,区块链行业的信息密度、行业迭代速度要超过古典互联网十倍以上,更不要说其他的传统行业。


我以前做投资,属于看别人赛跑看了很多年,真正自己开始做,还是头一回。

而且第一次就给了起伏如此剧烈的区块链行业,压力是非常大的。


短时期内要完成从投资人到创业者、企业家这种角色的转变,这对我来说是遇到的比较大的困难。

但我自己也在不断学习、进步和成长,按现在的业务方向和管理规模来说,我给自己打及格分吧,能应付的来。

元元: 最多有过多少数字资产?现在对金钱还有兴奋感吗?


许超逸: 说实话, 我没有时间数自己的钱包加在一起到底有多少钱,我每天思考的都是业务。


另外经历了好几轮的动荡,一会儿账面数字每天都在大涨,一会儿又每天在大跌。


我现在对数字的波动没有太多的感觉,就算一天缩水几十倍我的心态也很坦然。

2018年的大熊市出了好多段子蛮好玩的,我挑几个来给大家乐一乐。


第一个段子说:最近币圈多了一批百万富翁,他们个个气宇不凡、神采奕奕,毕竟他们以前都是亿万富翁。


另一个段子说:有一个币圈朋友,去年和我聊要买北京二环的哪个高档楼盘,今天晚饭的时候偶然遇见,他对我说,老板,这是你的外卖。

元元: 你觉得区块链领域和其他领域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混迹这个行业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许超逸: 区块链行业的信息密度、行业迭代速度要超过古典互联网十倍以上,所以对这个行业里面的创业者来说, 敏锐的感知能力、快速的学习能力、以及强大的执行能力,三者缺一不可。


我觉得可以再加一个,无论行情有多惨,日子过的有多苦有多艰难,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的面对,相信春天总会到来。

元元: 选择投资项目时有自己的标准吗,能否分享一二?


许超逸: 区块链行业和其他行业很不相同,对古典互联网、对很多传统行业的冲击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可以做借鉴,但不能完全照搬在传统领域的投资经验。

我们通过历史可以发现,每一次颠覆式的变革都会产生新贵。


他们往往并非过往行业里面的成功人士,甚至有的都不是精英阶层,完完全全是通过抓住了时代的机遇,来实现屌丝的逆袭和阶层的跃迁。

所以我投资区块链项目的时候,并不关注创业者的背景出身,我觉得这不重要。


我更在意的,是创业者对区块链的认知和理解,能不能用区块链的逻辑来思考若干年后的世界是怎么样的,未来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和产品。


如果他的认知是原创性的、独创性的,这是非常难得、非常少见的,我觉得是有机会获得成功的。

元元: 能不能分享一下您和您的创业伙伴之间的故事?你觉得团队的成功因素是什么?


许超逸: 在创业过程中,我最高兴的事情是,我们的团队能力进步都很快,很多小伙伴刚刚毕业或者工作时间不长,但是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迅速的融入到集体里面。


成长为区块链领域的技术专家或者运营专家。甚至有的小朋友很快可以自己独立的来管理部门和小组。

最难过的事情是最近做了团队的大幅缩减,我们是完全从零开始的团队,代码是一行一行开始写的,微信群、telegram的群都是一个个拉起来的。


你能很想象的到我要决定让一部分陪同我最早创业的伙伴们离开,是一种什么样的痛苦和煎熬。

相聚即是缘分,我想尽可能善待每一位共同奋斗过的伙伴,团队缩减我们在年前就已经决定。


为了让大家过个好年,节前给所有人发了年终奖金,过了元宵节,才正式公布缩减计划。


现在要说成功,我觉得还离的太遥远,先活下来好了,剩者为王。

元元: TPS我的理解是比特币网络每秒钟能够处理的交易数,这样的理解全面吗?它是怎么影响公链的发展的?


许超逸: 中本聪设定了比特币的区块大小是1M,根据出块的平均时间和每条交易记录的大小,我们就可以计算出来比特币网络本身的性能,算出来每秒能处理7笔交易,这就是比特币的TPS。

如果交易能够及时的被链上确认,付款就是有效而且不可篡改不可抵赖的。


但如果在网络拥堵阶段,矿工按照手续费从高到低来打包交易,交易费低的转账就只能被放在矿池的mempool里面,如果长时间拥堵的话。


这条交易有可能会被mempool所丢弃,转账就会失败。

去年我记得我有一笔比特币的转账因为手续费过低,快2天都没有收到,最后没有办法购买了一个加速器,提高手续费,很快就被矿工打包了。

如果将来要实现链上的大规模应用的话,是对链上的性能有要求的。


比特币和以太坊拥堵的时候大家都体验过了,我觉得在性能方面是不能够满足大规模商业应用的,所以需要提高TPS。

元元: 请预测一下公链未来的发展格局和竞争状况?


许超逸: 第一代公链是比特币和山寨比特币时代,第二代公链是以太坊和山寨以太坊时代,第三代公链最耀眼的特性是跨链。


每条公链都像是在小岛里面的独立王国,跨链好比是一座座珠港澳大桥,把一个个小岛都连接起来的,让小岛里的信息、资源都能够快速的触达与共享。


你能想象得到这对未来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跨链有好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案,我最看好的是Cosmos和Polkadot。


地圈完了,路修起来了,这些区块链领域的基础设施基本上就完善了,后面会进入第四代公链,也就是我说的行业垂直公链。

元元: 在BKFUND发展的如火如荼时,创办Hashgard的原因是什么?


许超逸: 做投资的那会儿,我们看了很多和金融、资管有关的区块链项目,聊几圈下来以后没有特别满意的。


大家突然就脑子犯浑了,一 拍大腿说既然投别人干这个不靠谱,不如我们自己来干,然后就开始做临界了。


其实相比来说,做投资要轻松很多,做项目太累太累了。

元元: Hashgard所规划的愿景是什么?现在做了哪些方面的规划了?有哪些投资方,为何能吸引这些投资方?收益方便透露吗?


许超逸: Hashgard是想要成为一条金融行业的垂直公链,能够解决目前在金融行业里面的一些痛点,我们正在朝着这个目标一步步的向前走。

全球投资我们的机构大约有80家, 其中一部分我们在官网做了披露。


吸引到这么多投资机构的原因 ,我想是因为我们基于区块链技术来构建未来的金融体系是想的比较清楚的,“可信金融”这个理念也是我们首先提出的。

现在是熊市,看市场价格的话,投资机构都是亏损的,以投资当时的法币价格来算的话,大概亏了90%。


但我最近翻了一下记录,发现我们的很多投资机构都没有抛掉GARD,我想应该对我们团队充满信心,看好我们的未来价值。

元元: 做投资多年,你觉得什么样的项目是最吸引投资人?项目方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


许超逸: 项目需要有亮点,有特色,才能够吸引到投资人,但最重要的品质是诚实。


其次就是项目团队一定要和你的投资人坦城相待,这个非常难,但也是很重要的。

很多项目团队喜欢美化自己、包装自己,甚至有的故意造假、撒谎,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对于专业的投资者来说,泡泡一戳就破了,谎言一拆就穿了 ,亏了别人的钱,你自己也不好过。


投资有风险,这个大家都知道,赚亏是另外一回事,但不要辜负了别人的信任。


元元: 目前做过最成功的投资是什么?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许超逸: 过往投资案例里,收益高的一级市场项目其实有很多,比如OmiseGo涨50倍,深脑链涨60倍,Kyber涨 7倍,其他的我不太能记得清具体涨幅了。

这个也算是区块链行业本身的特点,虽然熊市的时候会很难受,但牛市来临的时候,会涨的让你怀疑人生。


好多人会后悔自己没有在低价的时候多屯一些筹码,或者是稍微赚一点就抛掉了,错失了很多赚钱的机会。

元元: 目前Hashgard进展到哪一步了?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难和挫折是什么?你们是怎么解决的,现在还会被这个问题所影响吗?


许超逸: Hashgard正处于公链开发阶段,测试网络上线并且逐步迭代,并会在合适的时机发布主网。


我觉得最大的挑战在于,我们现在所做的是个完完全全创新的东西,没有先例可以依循,没有东西可以借鉴。

甚至我们跟很多金融领域的专家交流,他们也并不清楚金融公链到底要怎么做,因为很多金融的专家并不理解区块链,甚至也不认为金融必须要用区块链。

所以大部分的创新都要依靠于我们自己的思考与摸索,我们能够逐步的总结出金融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


并有用区块链的方式来解决, 困难总是会解决的,我们是向好的方向去发展。

元元: 那你对Hashgard是抱有怎样的期待和想象呢?


许超逸: 我希望将来大多数朋友们想要去创建一个自己的金融产品,或者做一个金融类DAPP的时候,首先想的是使用临界(Hashgard)公链来做,就像现在大家发币会想到以太坊,交易所会想到用币安和火币一样。

元元: “不谈TPS的公链,还可以谈什么?”为什么把标题取成这个?


许超逸:我们去年在做投资看项目,特别有意思的是,说自己要做公链的项目团队很多。


可能他现在只是发了一个ERC20的币来交易,可能他完全说不清楚为什么一定要做公链,都会说自己是要做公链。

为什么呢, 因为大家都说币圈的估值模型是越底层越值钱,公链最高,协议层其次,DAPP估值最低。


所以融资的时候都要讲公链的故事,好把估值做上去。

但出来讲公链具体是什么、到底有什么、能干什么的人很少,说自己的公链和别人的公链有什么区别的人也很少,因为懂公链的人就很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