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名偏头痛的中年女性,最近头痛加重,吃了抗头痛药后突然视力下降眼睛也疼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女性患者,42岁,因“双眼远视力骤失伴逐渐加重的头痛”就诊。
既往史:血管性假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高血压病、哮喘和偏头痛,而无屈光不正病史。
药物史:使用培哚普利和沙丁胺醇,无药物过敏史。过去12个月内,为缓解偏头痛症状,使用了5mg佐米曲普坦。近几日由于症状加重,她增加了用药剂量。
临床表现:
验光VOD 20/100−3.25Ds/−0.50×45°Dc=20/20
VOS 20/125−2.75Ds/−1.00×143°DC=20/20
测眼压双眼34mmHg(压平式眼压计),房角镜检查示静态时双眼房角关闭。无明显视盘水肿和脉络膜积液;A超测眼轴右眼23.5 mm、左眼23.5 mm,双眼前房深度2.52 mm;前节OCT证实房角关闭(图1A,B);
图1,前节OCT示停药前双眼(A右眼、B左眼)房角窄,前房浅
好好的,怎么就近视+房角关闭了呢?
先看看医生怎么看,作者考虑为“双眼急性药源性(佐米曲普坦)近视合并房角关闭”,嘱咐停用佐米曲普坦,予0.1%溴莫尼定滴眼液和1%布林唑胺滴眼液点双眼,2次/日。2周后视力恢复,裸眼视力右眼20/12.5、左眼20/16,眼压双眼17mmHg;房角镜检查双眼房角开放,前节OCT证实双眼前房明显加深(图2A,B):右眼3.06mm,左侧3.10mm,B超检查无脉络膜渗出。
图2,前节OCT示停佐米曲普坦4周后双眼(A右眼、B左眼)前房变深、房角宽
步入抗青光眼治疗的道路
停抗青光眼药物1周后患者头痛复发,用溴莫尼定和布林唑胺眼液后缓解。为减少局部药物使用,对患者实施了双眼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术后眼压控制好。随访显示其眼压与局部应用降眼压药物控制的水平相当。
为何会如此呢?
鉴于24小时内重复给佐米曲普坦引起眼前节反应,停止使用后症状迅速改善,推测佐米曲普坦是该疾病的致病因素。
佐米曲普坦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5-HT)受体激动剂,对血管组织上表达的5-HT受体1B 和 1D 压型有高度亲和力。通过作用于三叉神经血管系统,抑制神经肽的释放(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可导致硬脑膜血管收缩)发挥抗偏头痛作用。
脉络膜受三叉神经感觉纤维支配,该神经纤维含有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而虹膜睫状体复合体上也表达血清素(5-HT)能受体。
佐米曲普坦通过5-HT1B / 1D受体激活导致继发性房角关闭的机制尚未阐明。
1. 可能引起脉络膜血流失调,造成局部缺血缺氧,睫状体及脉络膜水肿、渗出,睫状体前移,晶状体-虹膜隔前旋,引起房角关闭;
2. 晶状体-虹膜隔的移动使悬韧带松弛,晶体厚度稍增加。
上述两方面因素共同导致了急性近视和房角关闭。有报道称其他几种导致双眼房角关闭的药物包括托吡酯在内,也能增强5-羟色胺能通路;5-HT相关受体1激动剂舒马曲坦可引起双眼房角关闭。
药源性房角关闭
药源性房角关闭被认为是易感、预先致敏人群中的一种特异质反应,常发生在药物治疗的前两周。该患者属于易感人群,使用佐米曲普坦长达12个月,长时间与之接触使双眼致敏,短时间内增加剂量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峰浓度,最终双眼发生了药源性反应。
因此:
1. 药物性眼损害与用药时间、剂量及患者易感性有关。
2. 由于专业的局限性或对某些药物不良反应认识不足,临床医师在用药过程中忽略了这些药物引起的眼损害的可能性。
3. 在使用上述药物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过敏史,做到个体化合理用药。
4. 如怀疑或确认药物引起的眼损害,则须立即停药并对症处理。
5 .药物使用过程中应加强随访并嘱定期行眼科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原文:
更多精彩回顾:
【惟视诊室】针灸治疗青光眼:小小针头,“威力”不小!
【惟视诊室】葡萄膜渗漏综合征! 可别小瞧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