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肥肥猫的小酒馆
好酒无需招牌。欢迎关注知乎最高赞答主肥肥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王路在隐身  ·  AI的衰老死亡,以及焚书坑儒 ·  16 小时前  
界面新闻  ·  陕西洋县通报“政府院内群众抱干部腿” ·  昨天  
王路在隐身  ·  我爱deepseek的幻觉——叙事权争夺与因果罗网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肥肥猫的小酒馆

中国老龄化,注定会是我们这代人未来的商业机会

肥肥猫的小酒馆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08-04 16:25

正文



本文作者 | 肥肥猫


01

中国的未来会更像今天的哪个发达国家?

很多人都在说中国的明天就是美国的今天。这恐怕过于乐观了。中国的未来会更像日本多一些。

也许从规模上看,三亿人的美国比一亿人的日本和中国更接近,但是社会的发展趋势,最终是人口结构,而不是数量决定的。美国的西语人口正在迅速膨胀中,在未来几十年内将有效支撑美国人口中的年轻人部分。而中国和日本都不是什么移民国家,缺乏外部来源补充,自身原有人口因为医疗水平提高而迅速老化。

看这图:蓝线是日本,红线是中国。可以看出中国的劳动人口模式和日本几乎是重复的,只不过平移30年而已。


我国“少子化”危机甚至会比日本更严重 ,老者增多,而青壮者渐减。强烈推荐大家看一部NHK的纪录片:“银发经济”,日本关注养老问题要比我们早了一代人。

65岁以上的老人占整体人口比例,在70年代的日本还不到10%,到2010年已经增至23%。预计到2060年将接近全国总人口的40%。经济水平和日本差不多的香港和韩国也差不多,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上海早已是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





这就是东亚经济体的宿命,这就是我们国家的未来,这是从我们这代人的出身就注定了的命运。

我们也许将目睹中国房地产价格的最终崩塌;受少子化影响导致停办的学校将不断增多;我们将面临高昂的税收甚至财政赤字,养老金体系也会在不堪重负下崩塌。


整个中国像日本一样进入老龄化社会,是我们这代人一生中仅有的几个大的标志性历史趋势,将在未来彻底改造中国社会的一切。



最近几年大家都在说风口,过去10年的大风口是房地产。照我看,养老产业这个大风口就要到了。

现在也许感觉还不明显,这只不过是因为上一个婴儿潮(50一代)才刚退休没多久,失能老人比例还不多。 但随着他们年龄继续增加,养老产业的爆发正在缓慢而坚定地向我们走来。


但这对于我们中的一部分人也意味着机会,未来一定会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投身养老事业。就算现在还没有那么多人在这个行业里,未来严峻的供需矛盾也会用价格杠杆提高整个行业的薪酬水平,把许多人吸引进去。 养老产业本身极其周边配套也将成为极为有利可图的行业。



02

日本养老模式为什么值得我们研究?

其实中国人并对于西方式的养老院接受度并不高,西方人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和我们完全不同。多看几部美剧电影就知道,他们在子女成家之后和父母非常疏远,也没有和老人共同居住的需求,所以在老人失去行为能力后,被大批量的送往养老院,子女可能只是每个月开车去看看。而中国传统的孝文化注定了我们的养老模式和西方会有很大差异。

日本的老龄化全球最高,一个表现就是 白发工作者 特别多。在大阪的时候我看到很多爷爷辈的人还在开出租车,在中国很少见。因为在中国这些人的同龄人几乎都在菜市场和公园里。可以说日本老人在出行和生活方面都受到了该有的尊重和照顾。



反观中国,老龄化这个问题其实政府并不想引起大家过多的关注,这里面带来的社会问题非常多,没人出面解决,所以干脆不多谈。

因为老龄化比中国早得多,所以日本这么多年已经摸索出了许多成熟的经验。日本式的养老模式,主要是政府牵头,介护制度保证,以小型居家养老单位为主,根据需要也会选择养老院生活。

日本好多适老化细节,对于人性的关怀都比我们先进,加上日本人精细的性格,使得养老非常专业化和细分化。


特别是日式护理人员的观念问题和我们有很大的不同。即:


照顾你不是代替你做所有事情,而是激发你的潜能,帮助你完成你现在的身体状况所不能独立完成的事情。


这不仅让介护一方做的更轻松,也让老人感觉自己没有那么“颓废”,活得更有“尊严”。

近期看到的一段视频,让人感触颇深




现在医疗技术越来越好,人们对平均寿命的期望也水涨船高。


你看看那些老干部活多长就知道了—— 这证明了只要资源到位,理论上我们都能活到八九十岁甚至更多。而整个社会的福利体系,还是按照人均寿命70岁出头来设计的,根本负担不起这么大的比例。

养老服务的提供者,未来只能是具有先进理念的外部供应商。



03

为什么护理、介护这类工作将来会非常有利可图?

养老是个金矿,这一点已经有很多嗅觉灵敏的企业和投资者都意识到了,但现阶段咱们国家的养老商业化投资还是以买房子为主,这是非常原始和不发达的表现,说明整个国家还没有从盖楼的思维中走出来。

养老不完全是地产,涉及方面很广,是一套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医疗护理、康复、健康管理、文体、餐饮,以及日常起居呵护。而且老龄化产业带有一定的公益性,应该在服务上多做文章,不只是房地产商卖房子那么简单。


地方政府过去画一个圈,就能变出一个产业园的模式,现在已经不行了。只盖楼没人才是不会有高科技的,同理,只有房子没有服务人员的供给,养老也无从谈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