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温书先生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欢迎进入思考与阅读的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厦门日报  ·  陈若琳,有新消息 ·  10 小时前  
厦门日报  ·  突发!广东一公交车起火,6人遇难 ·  10 小时前  
厦门日报  ·  突发!美国两架飞机相撞 ·  昨天  
厦门日报  ·  冲上热搜!申公豹“代购药单”火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温书先生

一个人格局越来越低的3个迹象

温书先生  · 公众号  ·  · 2019-05-25 20:20

正文

点击上方 「温书先生」 即可关注

回复 “晚安” ,送你一张特别推送

文 / 小欧姐   图 / 花瓣网

来源:MBA智库(ID:mbalib)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 林静朗读 音频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两类人:


第一类人,面对大部分人和事,以及新的挑战,都采用开放积极的心态。


他们很少对别人产生怀疑,也很少被骗,而且因为资源、人脉丰富,路子会越走越宽。


第二类人,即便凡事都谨小慎微,但却总能听说他们遇到各种坑,或者各种不顺利的事。


越是纠结,越是失去,如履薄冰地过每一天,却什么都没有得到。


他们用无谓的敏感和戒备,将自己与好的机会之间,筑上了一堵墙。


1


格局越低的人,越容易过分谨慎。


之前我曾帮一家公司找过一个技术类岗位,因为需要对接国外,所以员工要能上夜班。


有一个候选人,各方面条件都符合,也愿意接触这个职位,但就在准备去面试时,动摇了。


他的理由也很简单,他希望企业能告知他具体每天几点上班。


其实,沟通下来,他并不是介意夜班到底是上多少小时,以及每周如何排班。


他介意的,只是企业不能在面试前,把具体的排班时间告知他,并且在他心里,企业无法做到在面试前准确告知,就代表了不正规、对他不够尊重、剥夺他的知情权等原则问题。


他当时其实是很急于找工作的,但就因为自己的这些无端猜测没有去面试,从而失去了一个本来不错的外企机会。


半年后,当我再次看到他的简历时,他仍旧在找工作。


格局太小的人,总是将原本无关紧要的问题,放大到原则层面,从而不断暗示自己,这不能做,那不能行,最后错失了所有机会。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有人问农夫:“种了麦子了吗?”农夫答:“没,我担心天不下雨。”


那人又问:“那你种棉花没?”农夫答:“没,我担心虫子吃了棉花。”


那人再问:“那你种了什么?”农夫:“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安全。”


想的太多,且把每件事都想成了最坏的结果,为了不让自己受损失,最好的办法,就是什么都不做,是这些人的惯有思维。


2


格局越低的人,越容易对“自尊”过于敏感。


有一次去吃自助餐,看到两个人在自助餐台前大打出手。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就是争抢食物。但奇怪的是,自助餐的食物是源源不断供应的,按理说,完全没有必要为了吃的打起来。


而且,在他们打架的过程中,新的食物已经端上来了。


可笑的是,这时他们却谁都不在乎那个原本被争抢的东西了,都变成了为了自己的“尊严”而战。


殊不知,从争执的那一刻起,他们在别人眼中,就成了笑话。


与之相对的,却是另外一种做事方式:


有个做销售的朋友,和我说过他开拓客户的经历。


他当时在一家很小的公司,想开拓一个比较知名的客户。


由于两家公司量级上差的太多,加之客户本身也有比较稳定的供应商,想挤进供应商名录,相当难。


朋友一连去了很多天,客户都借口没时间,连会议室都没让他进。


他也不气馁,每天去客户办公室报道,客户不见他,他就坐在前台接待处,一等就是一天。


开始,前台小姑娘对他还挺客气,可后来,他天天坐在人家面前,还把本来放快递的地方也占上了,小姑娘话里话外,对他充满了嫌弃。


朋友的心态却很平和,不仅不生气,还在闲着没事时,帮小姑娘把前台周围整理了一番,把原本杂乱无章的快递,摆放的合理又有序。


这下,前台小姑娘对他的态度也转变了很多,时不时地帮他和公司业务部门的人说说好话,没过几天,他就真的和客户走进了会议室,谈上了合同。


乔布斯曾说:


“我特别喜欢和聪明人在一起工作,因为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


层次低的人,只能从事件中看到情绪;而真正厉害的人,会从情绪中看到机会。


越是格局高的人,越不会让自己因为过分的敏感,而错失真正有意义的事。


3


格局越低的人,越容易将资源看成威胁,从而错失改变的契机。


加拿大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他的作品《异类》中,讲了这样两个人的故事:


作为同样智商195的聪明人,兰登和奥本海默,却过着截然不同的人生。


拥有罕见高智商的兰登,曾两次考入大学,但都没读太长时间,就退学了。


退学的理由,一次是因为错过了奖学金申请时间;一次因为学校拒绝了他的调课申请。


都不是什么大事,但兰登从此不再相信学校。


没有文凭的他,成年后一直从事各种体力劳动:建筑工、捞蚌工、酒吧保镖、农场主,过着漂泊的一生。


与兰登智商一样的奥本海默,这个天才在受教育阶段遇到的麻烦一点也不亚于兰根。


甚至奥本海默曾在博士期间,因对导师不满,企图用偷来的化学试剂毒死老师,结果被发现,奥本海默因此被判了缓刑。


尽管带着这样一份有严重犯罪记录的档案,但他居然在多年后,成功地说服了“曼哈顿计划”项目的面试官,得到了这个有历史意义的工作。


就这样,这个在求学阶段有污点的人,却成为了人类第一颗原子弹项目“曼哈顿计划”的带头人。


同样拥有高智商,同样在求学阶段困难重重,但两个人对待困难的态度及做法,却截然相反。也因此拥有了不同的人生。


作者在书中说到:


“在如何从社会获得想要的东西方面,奥本海默具有某种特别的悟性。”


“他总会促使事情朝着他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而兰登,从小生活在底层,从他记事起,权威机构就是他生活的对立面,他不但不会试图利用权威,来帮助自己实现目的,甚至对权威有着根深蒂固的抵触和排斥。


所以,一旦发生一点小事,他会马上认为,是权威再一次和他作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