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狐言论史
狐眼观文,狐言论史,游戏人间,无拘无形。但求良师,一日三省;但求益友,推腹置心。向广大朋友分享古今中外的文学大观,历史纵谈,大千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鱼羊史记  ·  男人最掉价的10个行为 ·  17 小时前  
史事挖掘机  ·  旧事文摘:千年前宋代壁画12生肖没有蛇,被“ ... ·  17 小时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盘点历史上5大最荒淫的皇帝,兽行比比皆是,尺 ... ·  2 天前  
历史大学堂  ·  公元1457年,于谦被“欲加之罪”斩于街市, ... ·  21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狐言论史

清朝改革明朝弊政,严禁地主蓄奴?历史发明家何时休!

狐言论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8-01-05 00:00

正文

蒙元王朝建立了一个奴隶制色彩浓厚的世袭户籍制度,而明初的户籍制与其截然不同,

事实上无论《中国经济通史》还是《中国社会通史》在涉及明初户籍制度的时候都认为相对于蒙元制度,朱元璋建立的明代户籍制度是极大的进步。

民籍在各方面都不存在限制,军籍和匠籍确实有相当大的限制,可能存在籍别压迫问题,那也和明末江南蓄奴风潮不存在因果关系。


因为在明初户籍制度被严格执行的时代,根本就不存在大规模蓄奴,按明初户籍制度和大明律的相互佐证,除官员和勋贵外,任何人都不得蓄养奴隶,而官员和勋贵的人数也有严格的限制,明初的三品大员也只能有8名家养奴,民人一旦私蓄奴隶发现即处死,按明初这个标准,明末江南大部分蓄奴之家,不是僭越就是毫无资格。


事实上,明初的笔记也极少见到蓄奴的记录,而江南地区开始大规模蓄奴始于嘉靖中叶,而此时恰恰是户籍制度瓦解,征银取代人身依附的时候。

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户籍制度的瓦解才带来了蓄奴行为的回潮。

明初复古思想造成的儒教理想主义,带来的公认简朴、纯正的风气。


士绅阶层开始大规模享乐的时代恰恰是商品经济兴起后,古板的正统思想瓦解,纵欲性灵、解放自我的思潮盛行的年代。


明代蓄奴行为的兴起同商品经济的发展正相关,恰恰是无节制的商品经济破坏了明初一系列保障小农、军队的制度(里甲、粮长、开中),自耕农无法从原有制度中得到保障。

政府控制力下降无法控制纵欲的士人群体,共同造成了明末的大规模蓄奴。

当然,实际上相当大一批“奴隶”,他们名义上的“主家”,即没法进行人身控制也没法进行经济控制,只是大家合伙钻大明税收空子的产物。


满清王朝的建立,是篡夺了明末农民大起义的结果,

大顺军在北中国实现的有限土地改革,剥夺了藩王和大地主的非法产业、隐匿土地分给农民,却在满清和旧明官吏的相互勾结下被彻底反攻倒算。

清朝既没有明初的小民结社和上访自由,又早早的和旧明残渣同流合污了。

清廷表面禁止农民卖身与地主成为世仆“庄奴”,严禁地主逼迫农民负担苦役,然而这绝不包括皇族宗亲和满洲八旗老爷的庄园。至于臭名昭著的“逃人法”,更不消说。

雍正帝废贱籍,废的究竟是哪些人:“丐户,乐户,疍户,世仆(这里的世仆更接近于轿夫),伴当”,确实是善政,是好事,却和佃农无关,更和皇族宗亲、满洲八旗蓄养的大量家奴无关。

想想《红楼梦》是哪朝人写的,映射哪朝之事?晴雯和袭人又是什么身份?


即使去掉八旗体系,清廷也远远谈不上严禁地主逼迫农民。

如果按《大清律》不允许异地买地,来证明清中叶的土地兼并是不存在的,那根据《大明律》,明朝连连贪污腐败都不存在了么?

“世仆”也即“家养仆”在法律层面上被严禁,要到清末新政,正儿八经修第一部现代国家法的时候,而那时满清王朝,早已经日薄西山了。


微信公众号: 狐言论史 huyanls1012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