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与爱立信在2014年发生的专利侵权诉讼,据称近日已达成和解,对于当下在海外市场高速扩张的小米来说将是重大利好,意味着它正高度重视专利授权合作,为它在海外市场的扩张提供重要助力。
小米海外市场扩张之忧
小米成立于2010年,到2014年三季度曾一度夺得国产第一和全球第三大手机品牌的名号,自那时候起它就有意开始向全球市场扩张,并在同年7月份进入当时有潜力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市场的印度,而它也如愿在进入印度市场仅仅半年时间即成为该市场份额第五的智能手机品牌。
2014年底,爱立信以专利侵权为由起诉小米,导致小米的手机被禁售,不过很快借助高通的专利授权迅速被解禁,但小米需要每销售一部小米手机缴纳100印度卢比(约合人民币9.4元)用于法院提存,而采用联发科芯片的小米手机依然被禁止在印度市场销售。
2015年底,小米4手机在美国市场获得FCC认证,随即被知名的NPE(也被称为“专利流氓”)Blue Spike以专利侵权为由起诉,这导致美国虚拟运营商迅速下架小米手机。
可见专利一直都成为阻碍小米在海外市场扩张的忧患,也是导致它进入欧美市场的最大障碍。
小米积极解决专利问题
为解决在专利上的弱势,小米积极通过自己申请专利授权的方式增强专利实力,截止2017年11月其在国内市场申请了超过6000件专利。
更重要的是小米通过收购专利以及进行专利授权合作的方式解决专利问题。早在2014年的时候小米悄悄成立智谷专利运营公司收购专利,不过业界很快就了解了智谷与小米的关系,在爱立信以专利侵权为由起诉小米之后,小米开始直接在全球进行收购专利和进行专利授权合作。
小米强化与专利巨头高通进行专利授权合作,2016年开始降低与联发科的合作力度,主要采用高通的芯片推售全网通手机;与Intel、微软等购买专利和进行专利授权合作,2017年又与拥有众多专利的诺基亚达成专利交叉授权合作,如今再与爱立信达成专利授权合作,这都显示出它对解决专利问题的积极态度。
解决专利问题后有助于小米在海外的扩张
2017年小米摆脱了2016年的颓势,其智能手机业务显示出迅速复苏的势头,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更已夺取了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在其他新兴市场如乌克兰、乌拉圭、俄罗斯等市场也取得了市场份额前五的位置,小米在海外市场的扩张主要放在新兴市场显然体现出它认识到自己在专利方面的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