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古玩元素网
古玩元素网官网:www.shgudong.com 服务导向:提供古玩收藏信息,古董拍卖信息,考古新闻,鉴定服务的平台。 品鉴专线:手机13818437994 固话 021-62170626 QQ:315196341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手艺门  ·  玩物,养志 ·  3 天前  
可爱多手工艺术  ·  丝带这样编竟有了豪华版的收纳,这是什么神操作 ... ·  6 天前  
可爱多手工艺术  ·  旧毛衣不合穿或款式过时也别随便扔掉,剪几刀改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古玩元素网

上海博物馆和英国巴特勒家族所藏17世纪景德镇瓷器特展(青花篇四)

古玩元素网  · 公众号  · 手工艺  · 2017-01-25 10:55

正文

关注"古玩元素网"-微信号:shgudong带你进入古玩行!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第一篇和第二篇和第三篇

上海博物馆和英国巴特勒家族所藏17世纪景德镇瓷器特展(青花篇)

上海博物馆和英国巴特勒家族所藏17世纪景德镇瓷器特展(青花篇二)

上海博物馆和英国巴特勒家族所藏17世纪景德镇瓷器特展(青花篇三)


96、青花壩桥行旅图瓶

此瓶短颈,直筒,平底。肩部有二个对称的铺首,耸额圆目,黑彩点晴.颌内贯通.原本应口衔金环,年长日久.失落难寻,内外施透明釉,釉色白中内青,平底微内凹,无釉。

器身两面分别为山水图和草书诗句。青花呈色浅淡,画面繁复而不杂乱。草木七绝一首:“奇花六出乱忙忙,分付家童整锦囊。行到壩桥驴背稳,得看新诗字字香。”笔迹浓淡相错,飞扬跳脱。落款为“庚辰仲冬日居易主人题”。时维康熙三十九年十一月间,序属仲冬。

画面中大雪漫天,银装素裹,冰封溪流,山壑间飞瀑乍凝。一位高士稳坐驴背,风帽寒衣,颔首笼袖,驴儿踏雪缓行,轻蹄得得。其后有童子负物相随。壩桥两侧,古松参天,雪压枝头,重峦叠嶂,深远莫测。

此器在制作时,采用部分浅浮雕手法,刻画树木与山峦,极富立体感。绘画技法是中国传统的水墨山水,以青花代水墨,描摹勾画,渲染衬托,俨然一副水墨山水的意境。

此瓶形似象腿,俗称“象腿瓶”,清代早期多见,又因造型呈直筒型,也被称作:”一统瓶”,取清代王朝一统天下之意,以体现大众冀望太平盛世的心愿。

该器制作精妙,绘画细腻,是康熙中晚期民窑。

(江松)

清康熙三十九年(庚辰) 1700年

高43.6厘米

口径16厘米

底径1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97、青花人物故事图瓶

此瓶胎体细腻洁白,自口至底渐厚重,通体除了足端无釉,其余皆施透明釉,器外壁釉面尤为光亮匀净。撇口、束颈,弧形肩,长腹下部内敛,至底外撇,底足呈浅台阶状。因其形似观音菩萨亭亭玉立,故有“观音尊”之称。是康熙时期颇为流行的一种瓶式。传世多为形制高大的器皿,像该瓶如此小巧玲珑则相对少见。

纹样用青花绘成,部为人物故事图,一身着盔甲之武将坐在帷帐内,旁站一举长刀卫士,前二武士持刀,一持棍探子进营帐作报信状,人物形象生动逼真。颈、肩、胫部辅助纹样分别为折技竹,三角纹与苔点纹。纹样用青花勾勒轮廓线,内以深、浅青花渲染,青花虽有浓淡变化,但主要呈两种色调,色彩明完鲜艳,有水印痕。器底有青花"珮玉堂制"二直行四字楷书款,字体不太工整。

以刀马人为主题纹样的装饰在清代顺治、康熙的瓷器上尤为流行。其情节大多表现«三国演义»、«水浒传»中的故事,画面多取材于当时流传的戏曲版画,故事内容大多能考,但亦有一些情节不明的画面难以考证。此瓶所绘即是其中一例。但从人物形象、衣着看,画面表现的很可能是«水许传»中的故事。(周丽丽)

清康熙中期约1676年—1700年

高25.7厘米

口径6.6厘米

足径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98、青花龙辇图瓶

此瓶敞口,丰颈,圆弧形肩,欣长腹,大圈足外撇,足端面平中见圆弧,形制高大丰满又不失亭亭玉立之感,俗称“观影尊”,是康熙时期流行的一种形式。

器腹主题纹样绘龙辇图,六龙蟠曲围绕在辇四周,祥云簇拥,下有汹涌海涛,旋涡与高耸的山石形成动静鲜明的对照,画面气势恢宏。纹样一側有“太平天子朝元日.五色云车驾六龙”题句,表明所绘龙辇是天子用的车。颈部辅助纹样为二幅对称的花卉草虫图。纹样绘画精细之极,青花色泽鲜艳明快,为康熙青花器中的精品。器底有青花"大明成化年制"二直行六字双圈楷书款。

辇原指人拉的车,秦汉后专指帝王后妃所乘之车,此瓶绘六龙御车图,表明是天子的用车。瓶腹所题七言两句取自宋代林洪«宫词»(其一) 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元日, 五色云车驾六龙〃中的后两句.明确点明了所绘纹样的主题。如此场面,壮阔精美的龙辇图在康熙瓷器上并不多见,传世弥足珍贵。从器底所书成化仿款及观音尊的造型看.多见于康熙民窑.而纹样绘画的精细程度又足以与官窑器媲美,表明民窑青花经过明末清初的发展,至1 7世纪晩期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此瓶即为其中代表作。从传世实物看.明末清初的青花呈色特别明艳光亮,这是由于用煅烧法替代水选法处理青花料的结果,成书于明崇祯末年的宋应星«天工开物»一书.对此工艺改革有详细的记载。(周丽丽)

清康熙中期约1676—1700年

高46.2厘米

口径12,5厘米

足径14.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99、青花八仙寿星图炉

此炉自口至底胎渐厚重,尤以器下腹为甚,口沿弧度微向外倾斜,圈足外撇,足壁外高内浅,足端宽平,端面浅lll1槽一周,留有双圈足痕,形制敦厚稳重。内里与圈足底部和略薄,釉面有细小的棕眼,外壁釉面光亮如镜,滋,国匀净。

器外壁主题纹样为八仙寿星图。八仙手持宝物,呈分散行走状, 上方有祥云簇拥的骑鹤寿星,下缀高山树木、湖石花草, 纹样绘画生动细腻,青花呈色艳丽明亮,器底有青花“大明成化年制”二直行六字楷书款,字体舒放随意。

八仙是传说中的道教八位神仙,即钟离权、吕洞宾、李铁拐、曹国舅、张果老、韩湘子、何仙姑、蓝采和,瓷器八仙图始见于元代龙泉窑,自明中期景德镇窑制品开始流行此种纹样后,至清各朝盛行不衰。画面主要表现八仙祝寿或祝寿途中的情景,同一题材的纹样往往有不同的构图,如八仙祝寿的场面——有的向西王母祝寿, 有的向老寿星祝寿等;祝寿途中的画面——有的绘八仙过海有的绘八仙腾云驾雾,有的饰八仙与群仙同赴瑶池途中的场景。画面一般多取材于戏曲版画,如该炉所绘八仙与寿星图,与明邓志谟辑著的«茶酒争奇»(明天启四年1624年,建安余氏華庆堂刊本)中的插图相似,只是刊本.中的八仙、骑鹤寿星分别为两幅图案,瓷器却将寿星、八仙两幅图案连在一起;其构图基本相同,只是八仙的布局比较分散.而且并不都面对天上的寿星,因此其刻画的主题显然不是八仙向寿星祝寿的情景。画面所表现的是否为八仙与寿星在赴瑶池会視寿路上相遇时的场景.尚待进一步考证。(周丽丽)

清康熙中期约1676—1700年

高15.1厘米  口径18.2厘米足径13.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100、青花山水图方瓶

此瓶撇口,丰肩,平肩微折呈四方直筒形,四角圆弧,长腹上宽下窄,方形宽足底.底心下凹成方形,形制高大,俗称″方棒槌瓶",又有“方瓶”之称。为康熙民窑流行的一种瓶式。通体施透明釉,仅宽足端面处无釉,釉面光亮滋润。

颈部辅助纹样绘康熙流行的呈对称布局的竹枝纹,器腹主题纹样为山水图,一壁一幅,内容略有变化。其中一幅绘渔父图,芦苇荡里,渔父们在小舟上饮酒垂钓,旁缀山石树木,左上方有宋谢逸«渔家傲»词:“秋水无痕清见底, 蓼花,丁上西风起,一叶小舟烟要里。兰掉为文,柳条带雨穿双1理,   自叹直钩无处使,笛声吹彻云山翠。_结落霜刀红缕细。新酒美,醉来独械莎衣睡。莎″在瓷瓶上改写为“蓑”字,两幅绘人物山水图,画上方根据所绘内容的细微变化,分别题"虎溪闲月引相过,带雪松枝挂荔罗。无限青山行欲尽, 白云深处老僧多"与“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舟”诗句, 前诗句引首有"木石居″白文章款,査为唐四憎«题五憎院»诗, 后诗为唐李白所作,第四幅绘停车小坐图,题唐杜牧“停车爱坐枫林晩,霜叶红如二月花”诗句,有“述古”圆形章款,青花呈色鲜推,纹样绘画细腻,器底有青花"大明嘉靖年制三直行六字楷书款。

 在山水人物图旁配以相应诗句题词的装饰,在明末清初的瓷器上尤为流行,其纹样之生动精美,为其他朝代的民窑所无法比拟. 此瓶即是该时期颇有代表性的作品。瓶虽无纪年.但传世类同的方瓶上有“庚午” (1690)与“甲戌” (1694)等干支纪年,这件瓶的制作年代当与之相差不远;器腹书、诗、画、印俱佳,其中“木石居”章款在康熙时期的瓷器上较为多见,是为作坊名。

(周丽丽)

清康熙中期约1677—1700年

高54厘米

口径16厘米

底径11.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101、青花岁寒三友图方瓶

方瓶四面自肩部以下渐收. 底部除了中心一块方形凹陷无釉, 内书仿嘉靖六字款.圆肩,喇叭形口.

瓶身有三面分别绘松竹梅“岁寒三友”,第四面绘有一株菊花。每一面都有与画面内容相关的铭文(详见附录2),器物上还有一个章款“木石居”,这是康熙时期景德镇一个重要的陶瓷作坊。

松、竹、梅等的技头均栖息有鸟,可能是喜鹊;菊花画面能文下方是一只蝴蝶。瓶肩四角饰各种折技花,颈部则绘有长自太湖石的菊花和紫菀花,以及两只蝴蝶。

与此瓶器形相同者,见有两个纪年分别为1690年和1694年的青花方瓶。至18世纪时这种器形似乎已不再流行,而出现了更为精致的方形器。(迈克尔.巴特勒)

清康熙中期约1676年—1700年

高51.7厘米

宽(肩) 16厘米

底径12厘米

巴特勒家族收藏

 

102、青花琴棋书画图笔筒

此笔筒直身,平底。口沿上端中心内凹一周,底心露胎一周, 中心有圆形凹陷,底外部一周施透明釉。底心凹陷内有“文章山斗”四字青花楷书款。

外壁绘青花琴棋书画图,画面以房只巧妙分割, 一道屏风前五人围坐,一人操琴,其余聆听,或斜倚侧首.或捋须凝神,更有二人击节而和,观其画面犹闻琴声,颇为生动。画图中童子挑幅,五人观赏着墨竹图軸,指点乾隆,各抒己见。另一屏风前二人对弈 .二人观局,神前舒缓宁静。书图中一人挥毫,余者躬身细观,童子捧现,面色恭致,琴棋书画的題材始于明代宣德.其中书图中描绘的多是观书画面如此书写着极少见。

琴棋书画的題材在康熙一朝极为流行,此件作品十足的书巻气证明, 该笔筒极可能是上层文人定烧的。(江松)

清康熙中期约1676年—1700年

高15.0厘米

口径17.9厘米

底径17.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103、青花琴棋书画图笔筒

此笔筒器底施白釉.中心作圆形凹陷,内书“大明成化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无圈款,这件器物釉色白中泛青。

器身所绘题材为琴棋书画,画面由两个部分组合而成。棋琴为一组,五人憩于松石间.二人倚松对弈,眉目低垂,神情恬淡;石边三人席地围坐,琴声悠扬.画面上首,有七绝二首分别描写琴棋的意境: “花影横窗夜月辉,琴声三弄有谁知。高山流水依然在,何处人间觅子期”。“昼长脱帽坐松阴,一着争先用计深,看来此局同兵法,于中谁识谢安心”。

另一画面是书画的组合.老者握管凝思,童子研磨颌首.另有侍童蹲坐案前.瑶琴横抱。老者背后屏风为靠,屏风的竖边使画面自然分隔,独立成局; 一側四人围聚,两两低语, 一童挑幅于前.山水隐约。且有二首七绝咏叹此景: "桂子飘香爽气清,临池落笔扫烟云。兴来写得黄庭就,沙上群鵝属右军”。“雪拥前峰出锦屏,笔端造化自生成。溪洲烟雨风波上,把钓何人是子陵”。

落款"邀月主人"并有“木石居”等章记。此器规整雅致,为康熙民窑青花之上品。(江松)

清康熙中期约1676—1700年

高14.7厘米

口径17.9厘米

底径17. 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104、青花西湖景色图瓶

此瓶敞口,长颈,鼓腹,胫、足外撇、矮圈足、足脊浑圆。内外及底施透明釉。

青花色泽浓艳,深蓝悦目,在白色釉层的衬托下更增娇艳。画面中所绘名胜为杭州西湖景色,多数景点有牌匾书写名称, “钱塘门”外三骑扬鞭, “三义庙”内老少对坐,“百岁居”旁雅士驻足,“湖心亭”中儒生闲聚,“祭禅伺”前小桥横卧, 学士桥″上文人相揖, “涌金门”外古树森然.“玉虚楼”前僧人闲步,八景之间错落有致, 并有众多人物陪衬点缀,全器共绘三十三人,多而不乱,密而不繁,人情百态,略显一斑。

这些景点,多已不复存在,仅“湖心亭”一景尚在,有些景点仅存地名,实景已失。

史家考证原杭州皇城在凤凰山下,北起凤山门,西到万松岭,东到候潮门,南到江干,方圆九里。皇城城门十座,分别是:武林门、艮山门、凤山门、清泰门、望江门、候潮门、清波门、涌金门、钱塘门和庆春门。至于皇城内的建筑,可查由明代钱塘县令在当年«钱塘县志»里的统计.有大殿三十.堂三十三、阁十三, 斋四,楼七,台六, 亭十九,其中涌金门、钱塘门毁于民国时期。(江松)

清康熙中期约1676年—1700年

高49.厘米

口径14.2厘米

足径13.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105、青花西厢人物故事图瓶

 瓶敞口,长直颈,圆鼓腹,圈足,底书“大清嘉靖年制”三行六字双圈青花楷书款。瓶胎细釉润,通体以釉下青花装饰,青花色泽幽菁平雅。

整件器物的装饰被分成了三段。颈部上段为山石梅竹喜鹊纹, 山石嶙峋通透,老梅遒劲,新篁揺风,喜鹊喳喳。下段表现的是婴戏图,画面中十个天真烂漫的男孩被分成了两组,一组在玩舞狮,一组在放风等,山石芭蕉等景物将他们分在不同的场景,但在人物关系和神态表情方面又有着相互的呼应。婴戏内容是中国艺术作品中最见喜爱的表现题材。                  

 瓶腹是装饰的主题纹样,在四个长方形的开光内.以叙事性的手法来讲述«西厢记»故事.这种形式类似于戏曲中的折子戏.从装饰效果来讲,既能独立地讲述一段故事,又能使得整个故事的情节得以连贯。按照时间的先后,这四个故事的内容为"惠明报信"、妆台报喜、“团鸾花烛和“张生荣归”。

 "惠明报信"是«西厢记»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中一折,内容为盗寇孙飞虎闻知崔莺莺之艳名,欲抢为妻,率群围困寺庙,张生欲传书好友白马将军杜君实平寇.和尚惠明自告奋勇杀出重围报信。画面正是描写这一场景,其中人物四人书生张生、法聪和尚和寺院长老法本,発发虬髯舞棍者为惠明和尚。

“妆台报喜”是«西厢记»第五本“张生庆团鸾”中一折,反映的是张生赴京、赶考得中状元,派书童向.崔.莺莺报喜,国面中的崔莺莺正手捧喜报阅读,眉宇中藏不住的喜悦,边上红娘正关切地等待消息,报信的书童则显得风尘仆仆

"团鸾花烛″是«西厢记»第五本“张生庆团鸾"中最后的大结局,画面中出现人物六人左側傘盖之下的官吏为自马将军杜君实, 他是特意赶来祝贺好友张生大婚之喜。站在大门台阶之上的张生身穿官袍正拱手答谢,门内的崔夫人表情肃穆,崔莺莺低头含羞,小红娘则好奇张望,人物形态传神。

“张生荣归描写的也是“张君瑞庆团鸾”中的一段故事,内容为张生赴京赶考得中状元,得官荣归故里,画面中骑着白马的张生容光煥发、意气风发,将少年得志、平步青云而正在壮游仕途的神韵表现得入木三分。

清康熙中期约1676—1700年

高42.9厘米  口径12厘米  底径1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106、青花釉里红题诗博古图笔筒

笔筒胎体厚重,口沿施釉,可见少许夹扁。器底有一宽为3厘米的无釉涩圈,可能是缘于烧造方面的原因。涩圈外的施釉区域宽约2.5厘米,涩圈内则是2厘米宽的施釉部分,再想里就是底部中心直径为4厘米的圆形凹陷,内有釉,刻“玉堂金马”四字款。

器物以青花釉里红进行装饰,器身一侧绘博古图,围以三线长方形框,另一侧则以草书题有一首诗。线框、物品以及诗文均微微凸起。框内还有题记:“庚午夏之吉写为琢玉堂玩”。

笔筒题诗书法精美,这种凸起效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在完成书写之后,工匠在文字周围又金星秀了剔地加工(并未看到在化妆土上书写的痕迹)。

诗曰:“把臂论交已十年,倒衣相见半依然。欲知千古濠梁意,尚泛重湖夜月船。一片长松堪结社,薄游芳草漫连天。山中事业无人问,君去还来听石泉。”

器物平底无圈足,且有一无釉涩圈,底部中心有一个圆形凹陷,这是17世纪最后二十年间笔筒的特征。(迈克尔.巴特勒)  

清康熙二十九年(庚午)

高15厘米口径约17.5厘米底径18厘米

巴特勒家族收藏

 

107、青花釉里红人物故事图笔筒

此笔筒器壁厚重,尤以底部为甚。口沿宽平.筒形腹,至下外修,大平底.底心内凹呈玉璧式。通体除了底心外周无釉.其余皆施透明釉,内壁釉色白中内青,外壁釉色颇白,釉面滋润。

纹样以青花釉里红饰成,主题纹样为人物故事图,人物生动,场面宽阔、青花、相里红色泽浓淡有致。器底有"大清康熙年制"三直行六字楷书款。

此笔筒为清康熙流行的一种式样.传世相类形制的笔筒有:“庚午”(1690)干支款的(图版.106),这件笔筒的制作年代亦当与之相差不远,为康熙中期的制品。

笔筒所绘纹样应该是«三报恩»故事,绘一对老年夫妇坐在厅堂上,后辈(大多穿官服)聚集厅堂前,二侍从持礼物随后而进。画面所绘与明崇祯十五年11642)刊本«滑稽馆新编三报恩传奇»二卷中的二幅插图构图相似.其中一幅绘一对老年夫妇坐在厅堂上, 题为“报恩”-,另一幅绘众官员在厅堂前的一幕,题为“悔荐”。«三报恩»是毕魏根据;马梦龙小说写成的传奇,故事讲述正统年间,鲜于同从五十七岁到六十一岁,三次应试高中,其房师都是蒯遇时。后鲜于同从刑部主事、台州知府直至浙江巡抚,对蒯时及其子孙三次援助,以报其恩,瓷器将这二幅画面组合在一起.其主题显然已有变化.究是表现传奇中叙述的鲜于同每年必遣人送礼问候蒯遇时的情景,还是刻画鲜于同历仕二十三年,腰金衣紫,赐恩三代,告老回家,乐观孙几科第的场面.尚待进一步考证。然根据«三报恩» 叙述的有侍从持物进厅堂的情节看,瓷器画面反映的应该是前一幕故事情景。(周丽丽)

清康熙中期约1676年—1700年

高14.8厘米口径17.8厘米足径17.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108、釉里三彩海水云龙纹瓶

此瓶宽肩,短颈,撇口,直身,近底内收,圈足.底部有釉.落青花双圈三行六字楷书款。

此器绘画所用颜色有蓝、红、绿三种.蓝色为青花,红色为釉里红,青色则为豆青,称作“釉三彩”。

此件海水龙纹瓶的腹部两側,绘二组相同的图画,海水汹涌, 怒涛击石,一条蛟龙腾跃海上,右爪前伸.左爪后探,威猛无比,岩石一側,红色鲤鱼奋力上跃,是中国神话中国神话中“鲤鱼跃龙门”的传说。

据说大禹治水时,要从鱼类当中招聘龙门的看护,并将它由鱼提拔为龙.做龙显然要好过做鱼.所以有大批的鱼赶去应聘。大禹所出的通关试题是:从龙门跃过去。对没有翅膀的鱼来讲,这着实是道难题。当然,最终有一条鲤鱼经过不懈努力,如有天助般地跃过龙门,变成了威风凛的龙。这种充满奇幻色彩的、通过努力彻底改变命运的题材,毫无疑问地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并频繁借助于艺术品作为载体而得以表现。

此类瓶在康熙中期很常见,如图版109、110所示。(江松)

清康熙中期 约1676—1700年

高41.6厘米

口径10.9厘米

足径1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109、釉里红九龙纹瓶

瓶制作规整,丰肩,腹壁至底漸收,短颈,喇叭口,足端平滑无釉,底施釉,书有成化六字款。

该瓶体以釉里红绘九条四爪龙.釉里红烧造相当成功.仅有个别之处尚未烧透,呈淡绿色,九龙之间饰有火焰。此外,瓶体还使用了另一种彩料,即以青花点缀龙眼。龙一般两两相对,翻转腾跃,仅在颈部为一龙戏珠。在古代传说中,九龙是守护天门的。

关于此瓶和下一件虎纹瓶的断代.目前未见有纪年器作为参照,据龙纹及器身直腹特征判断.此瓶似乎应属康熙早期,但学者们一致认为,大部分此类带有喇叭口和平滑圈足的瓶,都应是康熙中期的产物。(迈克尔.巴特勒)

清康熙中期约1676—1700年

高43厘米

底径12.5厘米

巴特勒家族收藏

 

117、青花刻花花卉纹碗

20世纪70年代后期,迈克尔·哈彻船长在中国南海打撈出了25.000件瓷器,此碗就是其中的一件。碗制作规整,圈足较高,足端平切.底部和口沿皆施釉。

碗外壁以青花描绘折枝莲、牡丹、菊花:花朵部分为刻划花, 上罩透明釉。牡丹、菊花的叶和刺用留白来表现:花枝之间各有一只蝴蝶在翩翩起舞。足根与口沿内外分别绘有青花双线.碗内心双圈内绘有一幅简笔山水,风格粗犷.与外壁完全不同:

虽然在海底沉睡有三百四十年之久,所幸此碗釉面磨损极少. 在哈彻沉船被打捞之前.我们所知道的仅有少数几件带刻划花装饰的器物,比如时代略晚一些的象腿瓶 (参见图版25)

(迈克尔.巴特勒)

约明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年

高9厘米

口径18厘米

足径7厘米

哈彻沉船所出

巴特勒家族收藏

   



118、青花桃形酒壶

此壶制作精巧,用于斟酒。尽管无盖,但注满却很方便,圈足较高,底部施釉,呈浅杯状,中间有一孔。壶内设一管.自壶底直通壶顶,将壶倒置便可注酒,即使快速转正酒也不会洒出。 S形流, 弓形柄,末端以长条形叶与壶身相连。

壶身一侧绘有盛开的折枝牡丹,另一面则是野黑樱桃.两条花枝均从壶柄顶端向下延伸, 壶顶绘一蝴蝶,壶身两側各有二只。器身表面还散布有一些竹叶,壶身与圈足连接处有一周倒置的拱形纹, 其上下饰双线纹。

这种罕见的器形在17世纪末曾被仿制,但结果不如人意。仿制品顶部是尖的,不像原物本来的那种形状,英国人用一位贵族的名字来命名这些仿制品,即“卡多根壶”。(迈克尔.巴特勒)

约明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年

高16厘米

宽(从壶柄到壶嘴)17厘米

足径7厘米

哈彻沉船所出

巴特勒家族收藏

 

119、青花克拉克碗

碗弧壁,自口沿下2厘米处外撇,至口沿又直上。足端相当粗糙,底微凸,有釉,有双圈,无款。

碗内外壁满饰花纹,图案被分成多个开光,这是克拉克瓷的典型特征。外壁口沿下方绘有折枝郁金香。主要纹饰由四个开光组成, 相对的两个开光内画面是相同的。在其中一个开光内, 一个傲慢的官吏正在训诫一位欧洲人.两人身后是一个多层拱门。而另外两片开光内的显著位置也绘有拱门, 一位憤怒的欧洲人正在房外责骂中国仆从。此外,碗上还有四个小型开光,内绘雏菊和郁金香。近足处饰缠枝花果纹。碗内心可以看到与外壁相同的拱门,以及河中的两只船和一个持杖的欧洲人, 仆从则消失了。碗内壁开光内的图案大多相同。

大约在1625-1645年的晚明时期, 大量中国瓷器出口到荷兰, 此碗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碗上绘有折枝郁金香,而该花恰恰是荷兰国花,绘制此碗纹饰的画工选择了一种写生风格来诠释中国和荷兰的关系,但在绘画时并未花很多的功夫,(迈克尔.巴特勒)

明天启崇祯年间约1625—1640年

高10厘米

口径23厘米

足径9厘米

巴特勒家族收藏



120、青花银釦壶

 壶采用花瓶造型,高足,弓形柄位置偏上。盖面上鼓.盖钮作圆柱形,中空,柄、盖均镶有银饫,并互相铰接,以便壶盖能够稳稳扣在壶身上。

壶身以青花描绘折枝花井.包括莲花、野黑樱桃等,圈足上方饰倒置蕉叶纹。壶盖上有两颗火珠以及四点环绕的方胜图案。

壶盖小孔可能是用来放置小棍棒或窄勺的.以便人们用来取用芥末,尽管从重的尺寸来看,要取用芥末其实并不容易。这类壶中,有许多都配有此种铰接盖.采用该工艺的目的是为了使用时更加方便。(迈克尔.巴特勒)

 清顺治年间约1645年—1655年

高14厘米

宽(执柄)12厘米

足径16厘米

巴特勒家族收藏


121、青花带柄酒杯

杯胎体厚重.器身呈圆柱形.至圈足处略外撇,底部露胎,口沿施釉。弓形柄位于杯身一側之上方.柄上钻有一孔,是为其镶银饫而准备的。

杯上所绘青花图案具有转变高峰期的风格。画面上,一位文士倚靠在一块山石上.正在赏花。从花叶判断,可能为郁金香,文士身后,左边有一些竹子,右边则是一块精致玲珑的太湖石,两名仆从正向他走来, 一人抱着一大捆卷轴,另一人手捧一件带有三角形盖子的物品。 V字形草地、多层次山石以及一个由山石和云纹组成的''背面'自上而下贯穿整个画面,中间正是器柄所在处。口沿下方装饰有一周郁金香图案,近底足处単线和双线之间是一周倒置的拱形纹。

1635年,荷兰人将炻器带柄杯从德国科隆送到景德镇,以其为模型,为荷兰市场生产青花酒杯,此类器物中有很多保存至今,这种酒杯通常有银质或银镀金的盖子,其原理与图版120所示青花银天壶壶盖相同。(迈克尔.巴特勒)

明崇祯年间约1636—1644年

高18.5厘米

宽(柄)14厘米

底径10厘米

巴特勒家族收藏

  

122、青花细颈瓶

此瓶是为荷兰制作的外销瓷,胎体厚重,圈足略显粗糙,底部施釉但无款。颈部细长, 口沿下方7厘米处有一段圆形鼓出部分。

瓶腹绘有精美的人物故事图,具有转变高峰期风格。肩部饰折枝雏菊,颈部圆形鼓出部分为图案化的缠枝莲花.其上下方均绘郁金香图案。器身所绘为“文王求贤”,即周文王访求姜太公的故事。当时姜太公已从朝廷隐退,隐居垂钓于渭水之畔(以往有几本图录中将姜太公错认为王太公)。在文王的再三恳请下,姜太公最终同意离开隐居地,回到朝廷为文王效力。

画面风景具有转变高峰期所有的典型特点:v字形草地、多层次山石,用于分割画面两端由云,石组成“背面”,两座陡峭的山以及其上的一轮明月。

此瓶造型仿自16世纪土耳其伊兹尼克所制瓶类器。有意思的是,这件具有土耳其风格的瓶为景德镇外销荷兰的瓷器,瓶上所绘则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历史故事。此瓶制作于崇祯时期( 1 628-1644) 。

其他许多转变高峰期瓷器上也绘有此图。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中国人都可以根据画中姜太公的恭谨姿态及其身旁鱼竿.马上辨认出画面所绘内容。然而似乎没有什么材料能够说明荷兰东印度公司曾试图弄清楚画面的确切含义,他们也很少向本国客户做解释,他们很喜欢转变高峰期瓷器, 不过这只是因为销路比粗瓷要好得多。(迈克尔.巴特勒)

明崇祯年间约1635—1644年

高36厘米

足径11厘米

巴特勒家族收藏

 

130、*青花兽形炉

炉胎体厚重,呈神兽状,有四足,头部可与身体分一:造型模仿16世纪日本青铜器。兽口张开.以便出香。

神兽四腿中空,膝盖处微有褶皱.尾巴虽小但毛发画得浓密。椭圆形器身上饰浅浮雕变形图案,自腿部前后向上延伸,在体侧形成卷涡,期内以蓝底百花形式绘雏菊或紫苑花器身口沿下方饰有一周叶脉纹,叶形作四瓣状。

兽头底部有一椭圆形子口,因与器身扣合较松,兽头可相两侧略微转动。兽耳小而尖,头顶上方有一弯角。阔鼻、凸眼、浓眉等的塑造都相当写实。这些特征连同神兽口,牙、舌等处的刻画,令人觉得似乎是一只真的动物在仰视。

(迈克尔.巴特勒)

明天启 1621—1627年

高20.5厘米

宽(自尾至胸)约15厘米

巴特勒家族收藏

 


131、青花鸟纹盘

这是一件为日本市场生产的青花器,口沿微微外撇,口沿处由于长期的使用而出现爆口,圈足矮而斜切,足脊粘砂.外底留有明显的跳刀痕,器底无款。釉色白中内灰。

青花色泽蓝中泛灰。盘心所绘纹饰为民间俗称的“英雄独立”题材,是中国文化中常见的谐音比喻方法,画面中乱石礁岩,枯树穿空,波涛激岸,漩涡汹涌,夜色中冰轮斜挂,云朵烘托, 一只苍鹰独立礁岩,凝脾回顾,傲视冷月,透露着一股英雄气概。外壁绘三朵小花点缀,       

 “英雄独立”的纹饰一直流行在明末清初,另外可见同样题材的青花五彩作品,是这一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器物。(江松)

明天启 1621年—1627年

高2.6厘米

口径15.4厘米

足径6.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第一篇和第二篇和第三篇

上海博物馆和英国巴特勒家族所藏17世纪景德镇瓷器特展(青花篇)

上海博物馆和英国巴特勒家族所藏17世纪景德镇瓷器特展(青花篇二)

上海博物馆和英国巴特勒家族所藏17世纪景德镇瓷器特展(青花篇三)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玩元素网整理自书籍资料,同行转载请署名古玩元素网整理,否则一律投诉到底!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可以在朋友圈分享此文!

也可关注我们的微信号:shgudong 阅读更多精彩的文章。

您也可以点击“阅读原文”,阅读更多的文章!。

购买古董、参加拍卖加微信:15201921803(微信号:guwanyuansu)

鉴定与古董买卖 请加微信:shgudong (给我们留言)

全国热线:4000897882

订阅古玩元素网,请扫一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