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电影节期间,美国南加州电影学院院长,来做了一个演讲,题目关于电影艺术和电影品质。他讲完后跟我说,到这里他变成了一个孤独的布道者。没有人在讲艺术,没有人讲电影品质,全在讲票房,全在告诉他,一两年我们超过他们。
到了去年下半年,增速放缓的迹象就出来了,去年暑假期间,超过十亿票房的,就是上影出品的《盗墓笔记》。一个暑假至少应该有三到四部影片会超过十亿,于是很多媒体说,中国电影界要重新进入冬天了。
实际上造成这个的原因,我仔细想了想,第一毫无疑问,前几年连续增长,尤其是2015年度48.7%的增速,是超速的。所以到2016年,在这样一个超速发展的基点上,有一点调整下落,我觉得也属正常。但是没想到放缓了那么多,仅为3.7%。
根源实际上在前几年的超速过程中已经埋下了,影片质量首先成了一个大问题。大家都觉得票房在不断增长,就急功近利,哪一部影片成功,模仿的蜂拥而起,变成一批影片。
过去一个剧本的创作至少在半年到一年,主创人员进入这个剧组,至少花两到三个月研读剧本、研读角色,进组后导演还会组织他们进行交流、谈戏,再去外景体验生活,最后拍摄。前前后后一般应该是一年半到两年,现在一般的影片半年、十个月,就拍出来了。一线演员忙得很,一会儿参加真人秀,一会儿参加节目,拍几天又走了。影片之所以增速放缓,跟质量也是有关的。
第二市场规范也起了一定作用。2016年以前,大家为了促销影片,用了很多,有的甚至不太规范的促销手法,票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法。据官方权威人士分析,大概票补在10%以上,那么有50到60亿元不是直接由票房产生的,但也被认为是票房。清洗掉这50-60亿元,才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一个真实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