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声
「三声」聚焦文娱创业领域的企业、人物、热点、资本,提供最专业的文娱产业报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扩展迷EXTFANS  ·  神吐槽 | “没有绞盘的男人根本不算是男人” ·  昨天  
扩展迷EXTFANS  ·  神吐槽 | “没有绞盘的男人根本不算是男人” ·  昨天  
我要WhatYouNeed  ·  看过《好东西》的人,不敢想有多幸福。 ·  4 天前  
讲师成长研习社  ·  令人唏嘘的武汉“孕妇选美比赛”,撕开了当下社 ... ·  3 天前  
讲师成长研习社  ·  令人唏嘘的武汉“孕妇选美比赛”,撕开了当下社 ... ·  3 天前  
华策影视  ·  电影《误判》定档12月27日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声

上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中国电影要回归对品质的追求

三声  · 公众号  · 娱乐  · 2017-07-04 23:10

正文


中国电影票房在经历了2015年同比增长48.7%的大爆发之后,于去年呈现“断崖式下跌”,从业者们该报以怎样的态度?


编辑整理 | 王小琦 


在最新一期“第一财经”《中国经营者》节目中,上海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任仲伦分享了他对于电影行业的一些新看法。


几年前,他曾引用过这样一句话:“电影工业是一个模糊不清的产业,不仅对外行人如此,对于内行人也是如此。”


如今,这个越来越靠资本驱动的行业,是变得逐渐清晰,还是仍旧充满“不确定”?


中国电影票房在经历了2015年同比增长48.7%的大爆发之后,于去年呈现“断崖式下跌”,对此从业者们又该报以怎样的态度?对于这些问题,任仲伦与节目主持人刘晔、电影制片人关雅荻交流了自己的观点。


以下内容整理自任仲伦在节目中的发言。

任仲伦

电影产业怎么赚钱?


我2003年上任后去美国,拜访了当时五家大的电影公司,他们告诉我“产业链”三个字。


有一个公司老板给我看他们去年的财报,当年度新片的收入只占收益的30%左右,而版权收入占70%以上。实际上只靠新片收入是不够的,版权的连锁开发,是支撑这个企业能够在潮起潮落、风雨不定的行业背景下,保持长治久安的一个根本。


好莱坞六大公司,产业链更为完整,制片、版权、发行、主题公园,还有一些新型媒体,一系列构成整个产业链。


2016年迪士尼财报显示,整个迪士尼收入大概是556亿美元,净利润达到了93.91亿美元。美国六大公司里它现在算第一。票房收入去年全球达到了将近75亿美元。但在整个556亿美元的营收结构里,影视娱乐收入只占16.97%,更多可能来自于相关其它产业。


比方说衍生产品开发就达到55亿美元左右,将近10%。其它如主题公园的各种收入,都超过了制片本身。这是我们要打造上影这样一个大型影业集团,必须去思考的。不走单一的制片道路,走一个产业链完整的、大型影业公司的道路,这可能是我们悟到的一个战略选择。

中国电影要回归对品质的追求


2016年电影节期间,美国南加州电影学院院长,来做了一个演讲,题目关于电影艺术和电影品质。他讲完后跟我说,到这里他变成了一个孤独的布道者。没有人在讲艺术,没有人讲电影品质,全在讲票房,全在告诉他,一两年我们超过他们。


到了去年下半年,增速放缓的迹象就出来了,去年暑假期间,超过十亿票房的,就是上影出品的《盗墓笔记》。一个暑假至少应该有三到四部影片会超过十亿,于是很多媒体说,中国电影界要重新进入冬天了。


实际上造成这个的原因,我仔细想了想,第一毫无疑问,前几年连续增长,尤其是2015年度48.7%的增速,是超速的。所以到2016年,在这样一个超速发展的基点上,有一点调整下落,我觉得也属正常。但是没想到放缓了那么多,仅为3.7%。


根源实际上在前几年的超速过程中已经埋下了,影片质量首先成了一个大问题。大家都觉得票房在不断增长,就急功近利,哪一部影片成功,模仿的蜂拥而起,变成一批影片。


过去一个剧本的创作至少在半年到一年,主创人员进入这个剧组,至少花两到三个月研读剧本、研读角色,进组后导演还会组织他们进行交流、谈戏,再去外景体验生活,最后拍摄。前前后后一般应该是一年半到两年,现在一般的影片半年、十个月,就拍出来了。一线演员忙得很,一会儿参加真人秀,一会儿参加节目,拍几天又走了。影片之所以增速放缓,跟质量也是有关的。


第二市场规范也起了一定作用。2016年以前,大家为了促销影片,用了很多,有的甚至不太规范的促销手法,票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法。据官方权威人士分析,大概票补在10%以上,那么有50到60亿元不是直接由票房产生的,但也被认为是票房。清洗掉这50-60亿元,才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一个真实状况。

电影的核心还是创造


2015年12个亿,差不多年人均看不到一次的电影;2016年13亿,差不多中国人人均看一次。美国是人均四次,如果我们哪一年做到人均四次了,那么中国这个产业的空间很大。


最核心的问题,电影除了商品的本性外,还是一个艺术创造,拥有它的思想、艺术价值。这个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不是用钱堆出来的,是需要一批思想者、创造者去完成的。


所以我经常讲,如果我们没有天才的天分,那至少应该有匠心。没有天分,也不愿意用匠心,只用钱去堆,堆出来的结果一定会受到惩罚和报复。


我们现在从国家层面提出,大国向强国发展。强国的最大标志,不是影院超过了美国,荧幕数超过了美国,影片数量超过了美国,而是我们有多少真正意义上能征服人心的电影。


很多人看完《摔跤吧!爸爸》跟我交流,这部影片看上去好像并不那么惊艳,也不是太离奇,但在中国的发行已经超过十亿。这是一个最大的,也很简单的问题:回归到人情、回归到人性,回归到人物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


实际上所有艺术最本质的都是这个东西。如果我们撇开了这些,讲视效、视听、特技、特效,不是根本。中国电影可能是到了这一阶段后,经过一番潮起潮落,应该更深切地认识到,电影的核心还是创造。

中国电影的成长方向


第一,在产业、企业、运行上,中国电影和美国电影的落差,技术上的差别可能更大。美国始终在不断提升它的技术能级,拉开与第三世界国家电影制作的水准。


第二,它有比较成熟的制片经验。对于电影来讲,成熟的制片经验很重要。我们过去强调、总结比较多的是艺术创作经验,很少去思考制片经验。所以一讲发展电影产业,想到的是导演、演员、编剧,但实际上最基础的力量是制片人。制片人才是推动这个行业最基本的团队。


第三,是一个全球的市场体系,还有金融服务体系。所以美国电影产业是一个完整的,甚至可以说完备的制作体系。这个体系是中国电影要学习、借鉴、努力的。


电影最初的功能,各个国家认识不一样。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电影,相信电影是审美,把它看成比较极端、好的艺术品,比较摒弃它的商业功能。你跟法国艺术家说美国电影没文化,一般他们会给你敬一杯酒。在我们中国,或说有些国家,对电影最初的认识,除了反应生活外,可能还有一个文以载道。


作品要传达一点思想,这是艺术的认知功能。美国电影可能一开始就认为是娱乐。艺术的三大功能:认知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这三大功能拥有更广泛观众基础的应该是娱乐功能,美国电影就是把娱乐功能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也是比较迅速赢得更多观众的捷径。


电影这个产品需要一些共鸣,这个产业从一开始就要巨大的资金去投入,没有几十万几百万以上的人群跟你共鸣,那你完全不必用这个方式去表达。当你用投资昂贵的表现形式去表现的时候,表现的不仅仅是你个人,而且要通过个人表达去触摸到更多共同的心灵和情感,这样才可以完成。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点击关键词 更多精彩文章


 跑男 | 娃娃机 嘻哈 | 西部世界 | 香港 | 知识付费 | 乐视影业张昭 | 专访俞永福 | 异形 | 精酿啤酒 | A站 | 柠萌影业苏晓 | 深夜食堂 |  音乐节 | 企鹅影视 | 中国第一天团 | 芒果TV | 爵士乐,即自由 | “第三梯队”院线 | 知识付费 | 摔跤吧,爸爸 | 周健工 | 私人影院 | 直播监管 | 丧茶 | 贾跃亭 | 仙剑 | 马东谈狼人杀 | 博纳 | 快手 | 大悦城 | 樊登读书会 | 网吧复活AVG | 青岛影都 | 速8 陈可辛 | 娃娃机 | 微博短视频 | 电影巨头业绩对比 | 奇葩说 | 腾讯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