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一个乐团曾像波兰华沙交响乐团那样,给身兼独奏与指挥的我以如此的满足。
——耶胡迪·梅纽因 ,1991年8月29日
波兰华沙交响乐团
摄影Miroslaw Pietruszynski
具有传奇色彩的波兰华沙交响乐团,成立于32年前,创建之初得到小提琴大师、指挥家梅纽因鼎力支持,并亲任首位客座指挥,梅纽因说,“从没有一个乐团曾像华沙交响乐团那样,给身兼独奏与指挥的我以如此的满足。”
指挥大师潘德列斯基
摄影Armstrong Music
当代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被音乐评论家誉为“20世纪最后的作曲大师”、“活着的贝多芬”。作为指挥家,潘德列斯基指挥过全世界几乎所有著名乐团,长期担任北德爱乐、华沙爱乐指挥,及多个音乐节艺术总监。
钢琴家扬·李谢茨基
摄影Mathias Bothor-DG
国际乐坛炙手可热的新星,15岁签约DG,年仅20岁已由DG发行四张唱片。与阿巴多、丹尼尔·哈丁、艾玛努埃尔·艾克斯、马友友、祖克曼等音乐大师同台。
“这位音乐家有着罕见的精细与非凡的想象。”——《波士顿环球报》
演出时间:2016年11月3日 19:30
演出地点:北京中山音乐堂
点击购票
指挥:克里斯托弗·潘德列斯基
钢琴:扬·李谢茨基
曲目:
潘德列斯基:弦乐小交响曲
肖邦:第1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第7交响乐团
1. 点击阅读原文并上传本文截图,我们将选出6名读者每人送出波兰华沙交响乐音乐会门票各1张,共6张。
2. 本活动参与截止日期为2016年10月25日。
所有福利中奖情况请向iWeekly周末画报公众号回复“中奖”两字查询中奖名单
第一次见到克里斯托弗·潘德列斯基,是在18年前的1998年10月。那一年举行的第一届北京国际音乐节邀请这位享誉世界乐坛的波兰作曲家与钢琴家傅聪合作演出,而担任演奏的乐团是中国交响乐团。那时我担任该团艺术策划部经理,从潘德列斯基走近乐团大门的那一刻开始,我比众多的音乐会听众、甚至比乐团演奏员们更早地见到了大名鼎鼎的潘德列斯基。
潘德列斯基看起来像一位圣者或先知。他沉默寡言,留给我深刻印象的是他那双仿佛洞悉世间万物的深邃眼睛。指挥乐团排练时,他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以简练的言语提出技术要求,我几乎从来没有听到过他长篇大论地向乐团讲解自己的音乐。他相信音乐能够通过演奏“自我言说”,而无需通过语言加以解释。
那次音乐会的曲目以他自己的一首作品开场——选自《失乐园》的《小柔板》,之后是莫扎特的第27钢琴协奏曲,下半场是德沃夏克著名的第九《自新世界》交响曲。傅聪年轻时在波兰的学习经历使得他能够用潘德列斯基的母语波兰语交流。在协奏曲中,通常独奏家对作品比需要掌握更广泛曲目的指挥家更熟稔于心,因而,在排练莫扎特的协奏曲时,傅聪有时用汉语与乐团直接交流。有些指挥会对这种做法感到不快,但潘德列斯基只是平静地朝钢琴方向看一眼。
四年后的2002年,我担任中国爱乐乐团业务部主任,与潘德列斯基大师有了更多的接触,因为潘德列斯基是中国爱乐乐团的首席客座指挥,几乎每年都会应邀前来北京与乐团合作举行音乐会。他指挥的曲目非常广泛,并不限于自己的作品。除了海顿、贝多芬、舒伯特、德沃夏克和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曲等,他还指挥过吴祖强改编华彦钧的弦乐队版《二泉映月》。虽然潘德列斯基不是那种技巧精湛、激情四射的指挥名家,但他身为作曲家的视角使得他常常能从古今作曲同行的作品;里发现一些独特的内涵。而他指挥过的乐团名录——其中包括世界最顶级的柏林爱乐乐团——是让很多不从事作曲的“专职”指挥家也艳羡不已的。
2003年,中国爱乐乐团前往华沙大剧院演出。在到达波兰之前,乐团先在巴黎歌剧院演出一场音乐会。如此一来,此次欧洲巡演的曲目中需要一首由潘德列斯基大师创作的、内容与法国相关的作品。我想到了乐团在2011年12月一场由潘德列斯基指挥的音乐会下半场演奏的他的第四交响曲《柔板》,于是这首作品就成为那次巴黎和华沙音乐会的重头曲目。这首交响曲的创作起因于法国文化部和法国电台的委约,潘德列斯基在三十多分钟长的沉重滞缓的柔板音乐中,以音乐这种独特的语汇对法国大革命进行了思索。
当潘德列斯基的音乐由中国音乐家在华沙大剧院演奏时,获得了热烈反响。舞台工作人员中两位年轻女士非常熟悉潘德列斯基的这首作品,她们兴奋地比较余隆和中国爱乐乐团的演奏与潘德列斯基指挥波兰乐团的不同,得出的结论并非孰高孰低,而是二者各有奇妙——多么值得赞赏的艺术品位和胸怀!
潘德列斯基的每一首作品都包含着对人生与自然的深沉思索,从他的成名作《广岛受难者挽歌》,到后来的《圣路加受难曲》、《最后审判日》(“奥斯威辛清唱剧”)、歌剧《劳敦的魔鬼》、康塔塔《宇宙演化》、《失乐园》、《小交响曲》、《波兰安魂曲》、《耶路撒冷七座门》(作为耶路撒冷建城三千年庆祝仪式的闭幕式作品,其世界首演于1997年1月9在耶路撒冷举行)等。
正是在那次华沙音乐会之后,应潘德列斯基邀请,我有幸与乐团总监余隆等到大师在克拉科夫城郊的家中做客。他家中的院子里生长着许多树木,大师告诉我们,其中有一棵是他从中国带回的树苗,已经成长为大树。四年后的2007年,潘德列斯基在北京保利剧院指挥了他新完成的第八交响曲,让我进一步感受了他的“树木情结”。
在这首有着《无常之歌》标题的交响曲中,女高音、女中音、男中音与合唱共同歌唱了树木的生命以及与人类休戚与共的命运。最后一段《花园》的唱词源自《玉娇梨》:“春日花园里,独坐思悄然;林木高入云,芳草齐争妍……赖你美景,赖你繁茂,让我也身列诗家一员。”潘德列斯基这位伟大的环保主义者,对中国一往情深。
撰文:王纪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