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荔浦市以丘陵地形为主,荔浦河、马岭河由西向东流贯全境。荔浦砂糖橘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春节前后上市。每年12月下旬,当地果农会在砂糖橘树冠上方覆盖塑料薄膜,覆膜期间一般不再喷洒农药。
材料二:荔浦市制定了《荔浦砂糖橘团体标准》,设立果品分类、质量、包装、运输等规范标准,引领果业发展。图1为荔浦市地理概况示意图。
(1)评价荔浦市砂糖橘种植的自然条件。(5分)
(2)说明砂糖橘树冠覆膜的目的。(6分)
(3)简析制定荔浦砂糖橘团体标准的地理意义。(4分)
本题以砂糖橘为背景材料,以荔浦市砂糖橘种植的自然条件,砂糖橘树冠覆膜的目的,制定荔浦砂糖橘团体标准的地理意义为切入点,考查了农业区位因素、区域地理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1)评价荔浦市砂糖橘种植的自然条件。(5分)
答案:
有利:纬度较低,光热资源丰富;(1分)(旱季)灌溉水源充足;(1分)丘陵地形排水好。(1分)
不利:降水年际变化大(夏季风不稳定),旱涝灾害多发;(1分)土壤(红壤)肥力较低。(1分)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评价类试题”需要从“利弊”两个角度回答(由于让你评价的事和物,基本都已经“成型”,说明一般以有利条件为主,或“利弊”各占一半)。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极大,主要体现在气候(含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以及生长期等)、土壤、水源、地形等方面。
【继续滑动查看】
具体来说,荔浦所处的广西地区,纬度较低,且属于季风气候影响区,光热水资源丰富(河流众多,降水亦较丰富,特别是枯水季的灌溉水源充足)。“荔浦市以丘陵地形为主”,地形坡度较大,排水较好(作物不易积水而伤亡)。但是,受(夏)季风不稳定性的影响,降水年际(及季节)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不利于作物的生长。此外,南方的红壤、砖红壤有机质含量少,肥力较低。
(2)说明砂糖橘树冠覆膜的目的。(6分)
答案:
增加树冠内温度,防止水果遭受低温冻害;(2分)遮风避雨,提升沙糖橘品质;(2分)错峰上市,扩大市场。(2分)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树冠覆膜,或因太阳(短波)辐射(含红外线和紫外线)可以穿透白色农膜到达地面,使得地面增温。换言之,增加树冠内温度,防止水果遭受低温冻害(看准覆膜时间是“每年12月下旬”。冬春季覆盖黑膜的概率低,因为只有白膜才能引起“温室效应”提高温度)。
【继续滑动查看】
砂糖橘在春节(公历1月中下旬至2月中上旬)前后上市,而12月下旬是处在果实收获前(成熟期),顶上覆膜,类似我们打伞,可以遮风避雨,提升沙糖橘品质(不会因为刮风、雨打而落果或腐烂)。此外,覆膜的农业,就是类似大棚农业,可以通过改变水热配比而改变上市时间(即错峰上市),既能扩大市场,又能增加收益。
(3)简析制定荔浦砂糖橘团体标准的地理意义。(4分)
答案:
有利于砂糖橘产业专业化、规模效益明显;(1分)保证砂糖橘质量;(1分)打造砂糖橘品牌,扩大市场;(1分)促进就业。(1分)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制定标准的最大意义就是专业化、规范化,即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保证质量(有量没质走不远,质与量共同提升才有希望)。所以说,制定荔浦砂糖橘团体标准的地理意义,首先是利于当地砂糖橘产业化、专业化、集群化(规模效益)发展。
【继续滑动查看】
其次,规模化发展的砂糖橘,产业效益高,品牌知名度好,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最后,产业规模扩大,既能增加既有利益者的利益,又会“增效扩容”,即带动其他人群的就业(增加收益)——投身砂糖橘种植、采收、加工及销售等各环节。
现实中柑、橘并用,为此类作物(水果)的通称。但理论上,柑和橘存在一定的不同,如《辞海》中解释道:柑与橘除共性外,柑的春叶先端凹口不明显。柑的花、果较大,果皮略粗糙,且海绵层较厚,包着较紧,剥皮稍难,如芦柑、椪柑、蜜柑等;橘的花、果较小,果皮海绵层薄,包着较松,剥皮较易,如蜜橘、砂糖橘等。
注意,上世纪70年代末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中,“橘”简化作“桔”,“桔”为“橘”的俗字(“桔”本有中药“桔梗”之意,音同“杰”字)。1986年,“二简字”遭废止。换言之,今日的“桔”只能作为桔槔(一种较为轻便的汲水工具)或桔梗,而不应当再作为“橘”的正字使用,“砂糖桔”不如写作“砂糖橘”。
图片及部分搜索资料均来源网络(侵删)
文字 | 利之王
编校 | 小庞哦
审核 | 利之王
地理蹊
地理爱好者的家园
欢迎关注 | 分享
您的支持就是小蹊的动力
转载需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