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一个教师的行走空间
我在这里老去,也在这里思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教育报  ·  《哪吒2》破100亿!评论区留给你…… ·  18 小时前  
内蒙古教育发布  ·  解码《纲要》① | ... ·  昨天  
上海教育  ·  30项入选!2024年度上海市教育评价改革优 ... ·  2 天前  
上海教育  ·  30项入选!2024年度上海市教育评价改革优 ... ·  2 天前  
河套融媒  ·  巴彦淖尔市教育局发布最新通知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一个教师的行走空间

让教育回复温暖与和煦

一个教师的行走空间  · 公众号  · 教育  · 2021-05-28 15:00

正文

早晨坐电梯,忽然发现电梯里的灯箱广告换了,赫然一行字:“您来,我们培养您的孩子;您不来,我们培养您孩子的对手”——是一则培训机构的广告。这不是利诱,而是赤裸裸地威胁。我不禁想问,谁给了这些机构这样的胆气,让它们能够如此张狂!但事后冷静想想,给它们如此胆气的恐怕还不是某一种力量,而是更为复杂的社会存在,因为更可怕的是这则广告似乎还真的是说出了一个社会事实。

现在还没有到培训机构进行补习的孩子大概是寥若晨星了,这个年龄阶段的在校学生大多数都是从小在各种培训机构中长大的,对他们来说节假日和平时的休息时间进补习班是生活的常态。不管孩子成绩是好还是差,进补习班似乎都是他们觉得理所应当的选择。而且,目前的情形大有补习机构“替代”学校相当部分职能的趋势,学段衔接,教授新课,复习迎考,专项指导,只要和考试有关的内容一应俱全。甚至在一些学生那里,已经形成补习机构学习为主,学校教育为辅这样本末倒置的局面。这样的补习也给家庭带来不小的经济压力,有一次我坐出租车,司机告诉我,自己之所以辛辛苦苦出车,主要是为孩子攒补课的钱,一打听,说每年要二十多万,而且他说这还不算多的。

造成这样的局面的幕后推手当然是资本。 2019 年好未来、新东方以及中公教育的总市值都已经超过了一千亿,而 2020 年的疫情助推了在线教育的发展,许多教育机构又开始打线上培训的科技牌,整个教育培训机构的市值又有更大的提升,从统计数据看,港股教育公司的市值较 2019 年上涨约 140% ,增速之快令人瞠目。由于资本的介入不仅是资金的注入,更是将一套较为成熟的市场运作方式带进了培训机构,更重要的是,资本所代表的人类逐利的本能激活了教育培训机构发展的原生动力,快速“催熟”着这个行业,牟利的本性让机构“无所不用其极”。

当然,能让资本如此“横行”的,实际上是强大的市场需求,而如果深究这种市场需求,其实更深层次的是力量是来自潜藏于人们心中的教育观与学习观。在不少人看来接受教育就是为更多地占有社会资源打下基础,在他们心目中全然没有意识到教育本身应该是指向人的健康成长的。所以,教育这个本来应该为人的成长服务的社会行为,反过来成为压迫与扭曲的力量,最终形成了教育的“异化”。而以“考试”为中心的学习,也同样让学生苦不堪言。在不少学生看来,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就是为了通过这样的竞争手段排挤他人,而用来自我激励的话语也常常是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某地某校的教室里就有这样的横幅:多考一分,干掉千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家长甚至学校都成了这种扭曲的教育观和学习观的奴隶,在不正确的道路上远走越远。不妨想一想,如果抱着这样的观念,一旦当学生实现了自己所谓的“目标”,第一个放弃一定就是学习本身,因为学习在他们看来不过是获取社会资源的手段而已,什么体会学习的快乐,什么终身学习的理念都是可以抛诸脑后的。而这样做的代价最终就是整个民族都会处于一种“厌学”“弃学”的状态,其结果也必然将一个民族拖入愚钝蒙昧的境地。

而在此局面中,学校的角色就变得非常尴尬了。从理论上说,学校应该是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的,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国家也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规约学校的行为,但是,现在培训机构咄咄逼人,大有占领学校学科教育阵地的趋势。但须知,“为人的”学科教育和“为分的”学科教育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而且学校教育的功能也远远大于学科教育,所以从理论上说,培训机构教育是无法取代学校教育的。但是遗憾的是,我们不少学校,在这样的教育局面下,在不正确的社会文化取向“压迫”下,无论是办学思想还是办学模式都有向培训机构靠拢的苗子,甚至有些学校还以此作为“卖点”加以标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