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教育局关于鼓励全市中小学校推行课间15分钟的通知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号召,全面落实“双减”政策,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提升学生体质和心理素质,
决定在全市中小学校范围内鼓励实施并推广15分钟课间时长
。
一、目的意义
将课间时间延长至15分钟,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充足的休息与活动时间,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户外、沐浴阳光,有助于缓解学生学习疲劳,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对于有效保护学生视力,降低近视率和肥胖率,增强学生体质和免疫力,愉悦师生心情、和谐师生关系,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营造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
二、主要措施
(一)充分认识重要意义,科学稳步实施。各地区、
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一地一策”“一校一案”的方针,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确保课间时间调整工作平稳有序推行
。可将原有课间时间进行适当延长,从延长1-2个课间开始逐步推进,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课间安排,确保学生拥有足够的休息和活动时间。
(二)精心规划活动方案,丰富活动内容。
各学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间时间进行体育健身、益智娱乐、文化艺术等活动
。鼓励学校充分利用操场等场地资源,组织学生开展跳绳、跑步、小型球类运动、开发自编校园广播体操、课桌操等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项目,也可设置体育活动角,配备相应器材,并安排体育教师进行专业指导,确保学生运动安全与效果,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教室或走廊等区域,为学生提供棋类(如象棋、围棋、跳棋等)、魔方、传统游戏、拼图等益智玩具,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益智竞赛,锻炼思维能力与竞争意识;借助教室多媒体设备,课间播放经典音乐、诗词朗诵、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等音频视频资料,陶冶学生情操,同时,可设置书法、绘画展示区,让学生在课间进行简短的创作交流,提升文化艺术修养。
(三)强化组织管理,加强设施保障。
各学校要成立专门的课间活动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课间15分钟活动方案与安全应急预案
。班主任应积极参与课间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工作,任课教师要在课间做好学生活动的引导,关注学生安全与行为规范。体育教师、美育教师等应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学生提供专业的体育技能培训与艺术创作指导;要合理安排活动场地与时间,补充必要的器材和设施,定期检查活动设施设备的安全性,及时进行更新、维护和保养,为学生创造更加适宜的课间休息环境,确保不同年级、班级的学生都能有序参与活动并保证设施设备的使用安全。
(四)建立监督评价机制,强化监督检查。
市教育局及各旗县区教育局将加强对各学校课间时间调整工作的监督检查,坚决杜绝禁止学生出班、出楼等情况,严禁教师挤占学生课间时间,确保将课间时间真正还给学生
。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将予以严肃处理。各学校也要建立内部监督评价体系,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家长反馈等多渠道收集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不断优化课间活动质量。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各实施学校要充分认识保障课间时间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实抓好。
(二)认真组织。各实施学校要根据本通知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加强宣传。各实施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课间时间延长工作的宣传引导,争取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四)及时反馈。各实施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如遇到问题或困难,应及时向旗县区和市教育局反馈,以便及时研究解决。
延长课间时间是一项关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希望各地区、各学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