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18 岁的王为面临着一个抉择,是继续留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还是转学去悉尼大学深造?国际化教育的呼唤下,王为选择奔赴澳洲,只身求学。如今,十二载春秋,倏忽而过,回望曾经的那个决定,近乎重启人生般,埋下了少年创业者一路高歌的伏笔 ——
2018 年,王为回国创业,锚定留后学业辅导市场,创办 HD EDU 海道教育,任创始人兼 CEO;2019 年,产品扎根澳洲,后进军英美市场,全球化之路徐徐展开;2020 年,自建平台上线,实现全面线上化,开创留后教培线上课时代;2021 年,服务用户达 30 万,获险峰长青投资;2022 年,推出留后市场首份学术诚信行业准则,填补行业规范空白;2023 年,业务范围覆盖英美澳新 4 ⼤主流留学国家、40 多所高等院校,全球累计服务留学生破 40 万人……
从悉尼⼤学的一个校园社团,到留学后市场头部品牌,王为向多鲸分享了 HD EDU 海道教育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以及 AI 时代的意欲何为。
2016 年,AlphaGo 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人工智能「平地惊雷一声起」。2021 年,元宇宙横空出世,虚拟与现实的界限进一步打破。如今,大模型的兴起极大加快了教育领域的变革进程。从人工智能到元宇宙,前沿技术赋能教育的进程不断加速,在虚实融合、人机交互的发展趋势下,教育智能硬件厂商如何在市场冲出重围?近日,多鲸专访讯飞幻境董事长闫宏伟,共同探讨元宇宙等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面临的挑战,教育智能硬件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发展趋势。
相较于教育企业,闫宏伟更愿意将讯飞幻境定义为科技型企业,这家成立于人工智能元年的企业,如今已经成长为元宇宙行业领军企业,并将自主研发的软硬件体系与数字内容综合解决方案应用到教育、文旅等行业。
2017 年,移动支付爆发,微信、支付宝推出付款码;AlphaGo 团队现世,三战击败柯洁;手机流量「提速降费」,互联网套餐「星火燎原」……回眸望去,科技发达程度、生活便捷程度远低于当下的 2017 年,仿佛已经是异常遥远的过去。
而在人工智能大幕缓缓拉开的 2017 年,刚刚「降世」的核桃编程也面临着一个颇具风险的抉择,是跟随市场主流选择一对一的编程教育模式,还是寻求突破推出基于创新科技的互动课程?最终,在没有对标参照物的情况下,核桃编程选择了以实操形式为主导的产品形式,经过的反复摸索、投入、研发、验证,花费 7 年时间,服务上百万付费用户,从而成为少儿编程行业的头部企业。
而今,在「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政策背景之下,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出台,核桃编程如何跑出差异化竞争优势,助力少儿编程教育从「试点」、「推广」迈入「普及」?近日,在第 83 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现场,多鲸对话核桃编程合伙人兼 COO 齐峰,分享人工智能时代核桃编程的发展历程、产品策略、行业洞见,一解少儿编程教育本质与发展趋势。
「双减」政策落地后,教育回归学校,课后服务成为学校新刚需,学生的学习渠道得到延展,而校园课后服务平台和智能学习终端也成为诸多机构新的发力点。成立于 1990 年的鸿合科技,基于其 30 余年的教育信息化运营经验,于 2021 年面向全国正式推出「鸿合三点伴」项目,截至 2023 年 12 月,已与全国百余区县达成合作,覆盖 7000 多所学校、惠及学生总数超 700 万。
近期,多鲸专访鸿合科技 330 项目销售总经理付翔,共话课后服务行业的机遇和困境,教育智能硬件和软件在课后服务中的应用,以及 G 端教育装备的发展前景。在加入鸿合科技的 20 年中,付翔先后负责公司的区域、电子白板等创新业务,在他看来,课后服务与教育信息化的结合,不只解决短期的托育需求,更是使课后服务走向规范化和高效化,最终推动课后三点半成为培育创新人才的新阵地。
2018 年,鲸鱼机器人发布了第一款智能积木机器人,填上了教育机器人行业的品类空白。此后六年,历经「双减」和「疫情」两大黑天鹅事件,公司发展速度不减反增,以「AI+教育+机器人」的模式,构建出了 3 - 22 岁全年龄段、适合家庭、学校、培训机构等全场景的全球最广教育机器人产品线,自称是全球销量第一的教育机器人公司,其产品销往全球 30 个国家,超 10000 所中小学、3000 所幼儿园、8000 家机构使用 ,打造了四位一体的教育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教育生态,在短短 6 年时间内,达成估值数十亿人民币。
一路高歌猛进的故事背后,是创业团队厚积薄发的 22 年。早在 2002 年,鲸鱼创始团队便进入机器人行业,以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作为首次创业方向,最终,团队锚定 AI 教育机器人这一细分赛道,鲸鱼机器人就此开启新篇章。
近日,多鲸专访鲸鱼机器人副总裁吕佩章,探讨如何用新零售思维,重塑教育机器人市场。
近些年,教育行业「大事」频出,全民教育焦虑与日俱增。随之而来的,是网络讨论热度居高不下,「鸡娃」「牛娃」「小镇做题家」等网络流行词频频霸榜,成为各路玩家吸引流量、获客营销的有力抓手。「海淀妈妈」,就是新近出现的「教育热词」之一。
顾名思义,「海淀妈妈」是指生活在北京市海淀区,对子女教育学习独具心得的妈妈群体。与其他妈妈相比,「海淀妈妈」似乎更爱「鸡娃」,却也「鸡娃有道」。例如在教育方法上,「海淀妈妈」更加善于运用辅助设备,为孩子引入丰富的学习资源。2023 年以来,教育智能硬件热潮爆发,听力机、学习机、词典笔等设备深入走进家庭场景,成为了「海淀妈妈」们的好帮手。
作为听力熊联合创始人,同样也是一名「海淀妈妈」的袁琳,对于听力机的产品定位,有着「创业者和家长」两方面的观察与体悟。在她看来,听力机应当应用于多场景,不论是桌上、车里,还是家中、室外,都能够发挥其便携优势,同时满足家长和孩子的需求,为学习和生活赋能。袁琳相信,听力机将会以其轻量便携的硬件优势,以及兼具学习娱乐的内容优势,从教育赛道破圈,延伸为孩子定制、随身的「专属端」。
纵观从「英语听力教辅」到「专属端」的成长路径,听力机目前所处阶段尚处早期。在这条道路上,听力熊作为探索者,秉持着怎样的信念、取得了哪些成果、未来还将走向何方?近日,多鲸对话袁琳,听她娓娓讲述听力熊的十年创业故事。
在品牌众多的市场中,成立于 2015 年的玩瞳科技瞄准图像识别落地教育领域的机遇,专注于学习场景的视觉图像分析,以反射式 AR 等交互形式,应用于机器辅助的阅读、作业和学习。最近,多鲸专访玩瞳科技创始人黄勇,一起聊了聊教育智能硬件的产业图景,以及大模型时代下教育智能硬件的发展方向。
在玩瞳科技内部,黄勇绘制了一张清晰的教育智能硬件产业链全景图。版图中,教育智能硬件市场被分为四个核心环节:一是由芯片、存储、屏幕、摄像头等组成的元器件环节,二是由外观设计、结构设计、软硬件一体化研发、生产制造等组成的 IDH/ODM 环节,三是学生手机、平板学习电脑、点读笔、扫读笔和打印机等品类和品牌厂商,四是由 To G 信息化建设、To B 设备采购、To C 线上电商和线下零售等组成的市场和渠道。
结合玩瞳科技在实践中的定位和交易情况,黄勇预估,教育智能硬件市场规模预计在 2025 年超过 1300 亿元。其中,器件原厂、IDH/ODM、品类/厂商、市场/渠道四个环节的价值分配占比分别约 19%、15%、22% 和 44%。市场/渠道环节分到的蛋糕最大,接近 586 亿元。
戳此查看完整原文 >>>百人谈 | 出版逻辑的教育智能硬件,大模型最先落地内容供给
格如灵科技,自 2016 年创立以来,便深耕于 XR+教育领域,即便在近年来行业环境充满挑战的背景下,依然凭借其在虚拟现实软硬件研发及推广领域的卓越实力,成功跻身国内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前列。目前已经取得 221 项 VR 软件著作权及 39 项专利。连续四年被评为中国虚拟现实 50 强企业,2022 年北京「专精特新」企业,2023 年江西「专精特新」企业,种子独角兽企业,成功实施落地近千个项目案例,其市场影响力和技术实力均得到了广泛认可。
在 2023 年,尽管面临行业监管趋严和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的双重压力,格如灵科技却实现了扭亏为盈的壮举。公司全年营业收入达到 1.83 亿元,净利润更是攀升至 1763.53 万元,充分展示了其强大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近日,多鲸专访格如灵科技的创始人&CEO 张琨,就教育智能硬件的企业发展之道和行业未来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
「丑小鸭会变成什么?」
「现实中是丑大鸭!」
「成为奥特曼算不算理想?」
「在梦里算!」
这一幕啼笑皆非的师生对话是圆桌星球思辨课的真实教学场景。在圆桌星球创始人&CEO周枫看来,这也是思辨教育的核心要义: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甚至不论对错。「我们希望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授课形式,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教会这一代孩子独立思考,补足公立教育里缺失的部分。」
2018 年,秉持着这一教育发心,圆桌星球背后的母公司维学新知在杭州成立,并正式建立品牌「读写圆桌会」。疫情期间,公司逆势而起,2021 年课程学员达数万名,同年品牌升级更名为圆桌星球。以用户量论,圆桌星球短短几年,已跻身素质教育领域头部公司。近日,多鲸专访周枫,就圆桌星球的企业发展之道和素质教育未来趋势进行深入探讨。
戳此查看完整原文 >>>百人谈 | 圆桌思辨,万名孩子的苏格拉底对话
从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到衰退期再到寻求第二增长曲线,这是行业及企业发展必经的自然规律。但在东方启明星创始人、总裁靳星看来,在素质教育行业尚处初级阶段的时候,这家成立 15 年的少儿体育培训品牌已经在持续探索新的增长机会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主营业务少儿体育培训之外,靠营地、赛事、装备乃至 IP 及衍生业务,在素质教育行业东方既白、少儿体育培训迎来黎明之前,立志成为一颗指引行业进化的启明星。
戳此查看完整原文 >>>百人谈 | 少儿体育培训, 黎明前的进化论
2005 年的夏天,心怀教育理想的任林从公办学校离职,开启寻梦之旅。从早年的教学经历中,任林发现:公办学校的美术教育,并不能使孩子的艺术素养得到极大提高;墨守成规的教法,也无法展示孩子的个性。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在学习专业美术知识的同时提高艺术素养,任林创立了大卫美术教育,希望孩子们能在真正意义上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做生活中的艺术家。
从课件分享时代到系统教学时代,再到智能教学时代,直至今天的人工智能时代;从「大艺术家」视觉艺术课程 1.0 起步到 5.0 面世,大卫美术教育已经走过了 19 个年头。站在行业「拨云见日」的转折点上,任林将继续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带领 800 余所学校、近 5000 名专职教师团队稳扎稳打,走过更多个 19 年。
2008 年奥运会开幕式上,当那幅苍莽浩瀚、通篇青绿的《千里江山图》书画卷轴徐徐展开时,李小娅有了一个奇妙的预感:奥运助力中国经济腾飞之后,中国传统文化势必也将腾飞。次年,出身于北京大学法学专业的李小娅,毅然选择投身于书画教育,在彼时尚属小众「独美」的书画教育传统业态中,创办了汉翔书法。
十五年倏忽而过,如今汉翔书法已摇身成为以书画为载体的传统文化素质教育品牌,向成人及儿童提供软笔书法、硬笔书法、国画等传统文化课程,已累计获三轮融资,运营线下直营校区近 60 家,累计服务学员数十万人。
如何从握一支笔到帮助无数孩子把握好千万支笔,从书法爱好者成为书画教育行业的开拓者?近日,李小娅接受多鲸专访,分享了汉翔书法十五年里通向书画教育三公里口碑首选的「道」与「路」。
戳此查看完整原文 >>>百人谈 | 通向书画教育三公里口碑首选的「道」与「路」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是《论语》中蕴藏的儒家智慧。千百年来,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推崇人在言语上的谨慎迟钝、在工作上的勤劳敏捷,也就是常说的「少说多做」。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我们进入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少说多做」或「只做不说」,显然已不再适用当今社会。就拿身边来说,不会表达、羞于表达已成为通病,催生了一批批只知埋头苦干的「老黄牛式」职场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人们对于强化表达、沟通、演讲能力的需求日益强烈,口才培训市场应运而生。
2010年,在聚焦口才培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少儿阶段,两个黄鹂横空出世。面向4-13岁阶段用户,两个黄鹂打造了「少儿口才」概念,基于少儿的习惯和特征,推出关键期口才教育体系产品,让孩子们的口才能力「赢在起跑线上」。
成立14年来,两个黄鹂在细分赛道持续扎根,时至今日成为细分赛道头部。这期间,两个黄鹂经历了哪些高光时刻,又跋涉过多少晦暗低谷?近日,多鲸对话两个黄鹂创始人、中国传媒大学原副教授肖弦弈,重新梳理创业故事,探索两个黄鹂的诞生、落地与突破、成熟。
百年前,近代中国在懵懂之中,搭载着新文化运动的「航船」,开始探寻这片名为「赛先生」(Science 科学)的陌生沃土。百年之后,「赛先生」在万千学校、企业、工作者的努力之中走入千家万户,实现科学教育实现从 0 到 1 的突破。百年更迭,科学教育已写入国家发展政策文件,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为中国教育走上时代前列添薪蓄力。
在线 STEAM 科学教育品牌赛先生科学(以下简称「赛先生」),正是借此得名。2017 年,赛先生问世,定位中小学教育阶段,面向 3-18 岁少儿推广 STEAM 课程体系、 PBL (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育方法及科创竞赛辅导,课程内容涵盖物质科学、自然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等科学教育重要方面。历经 7 年创业,时至今日,赛先生已成为中国科学教育赛道中为数不多广受好评、蓬勃发展的企业。
回顾其历史沿革,正如名称由来,赛先生「洋为中用」,为国内 STEAM 教育引入海外经验建起桥梁,并做到吸收再创造,一步步积累资源、扎根本土、拓展业务、吸引用户,最终站稳行业领先地位。这其中,赛先生做出哪些正确决策,又面临哪些困难阻碍?近日,多鲸对话赛先生创始人卢申彪,重新梳理发展脉络、故事细节,一解赛先生的萌芽、诞生与落地、成熟。
戳此查看完整原文 >>>百人谈丨政策频发,科学教育如何成为挂钩升学的「硬素质」?
从机关公务员到幼儿园志愿者,再到青少年公益项目的发起人,最终成为启行营地教育创始人,走完这条进阶之路,赵蔚用了 16 年。如今,启行营地教育已成为创新教育的实践者。为4-18 岁青少年提供营地教育项目,通过冬夏令营,研学旅行,培养青少年应对AI时代和未来挑战所需带学习能力、生活能力与生存能力。
16 年坚守,其中艰辛、个中滋味,赵蔚并不多言。她只淡然强调一句,16 年来,启行营地教育的初心 —— 提供最优的教育解决方案,从未改变。启行始终相信青少年可以改变世界,而营地教育何以让青少年改变世界?赵蔚用启行营地教育的十四字教育理念回答这一问题,「没有围墙的学校,没有边界的教育。」
戳此查看完整原文 >>>百人谈 | 营地教育的「任意门」与「理想国」
人类的阅读史是一部科技与文化交织的演化史。
在这片沃土上,造纸术让文字跳脱竹简的束缚;活字印刷术的问世,使文化传播的速度迈入全新纪元。每一次技术革新都改变了人与书籍的关系,更推动了文明的跃迁。
而今天,第三次阅读革命正悄然登场。从传统的静态纸质书到动态的数字阅读,再到可交互、反馈式的体验,交互式阅读以技术为舟,重新定义了「人与内容」的连接方式,让知识变得更加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