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说话太容易的时代,我们或许忘了,守口如瓶,是品质,更是一种修行。
《增广贤文》:
“
守口如瓶,防意如诚,宁可负我,切莫负人
。”意思就是守住自己的嘴巴,像瓶子一样严密,不要多言。
《摩诘经》有云:“
防意如城,守口如瓶
”,不让杂念侵扰内心,不让言语随口而出,是为人处世一大戒律。我们或许做不到防意如城,却应该警醒,真正的智者,守口如瓶。
三国时期,杨修在魏军中担任行军主簿。曹操进军汉中与刘备决一死战,两军对峙,刘备据险不出,曹操率领大军进退两难。
一天夜里部下向曹操请示军中守夜的口令,曹操脱口而出:“鸡肋”。
杨修听闻,立即命令部队收拾行装。大家围上来忙问何故,杨修自鸣得意地说:
“鸡肋这东西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说明主公是打算回家了。”
曹操知道后立刻以惑乱军心之罪杀了杨修。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就职于海军时,一位朋友向他打听美国海军在加勒比海一座岛上建潜艇基地的事,罗斯福看了看四周,仿佛是害怕别人注意,然后轻声问他的朋友:“你能保守秘密吗?”
朋友回答道:“能,当然能!我会守口如瓶!”
罗斯福笑了笑,接着说道:
“那么,我也能守口如瓶。”
“定谋贵决,机巧贵速,机事贵密。”
谋者之心,机事之密都不可随口而出。宁因不言被人责怪,毋因多言惹祸上身。
守住了口,不吐露他人的秘密,也就守住了自己的品德。“定谋贵决,机巧贵速,机事贵密”,不吐露自己的秘密,也守住了成大事的智慧。
一个和尚曾传授贾平凹成就大事的秘决:心系一处,守口如瓶。何谓守口如瓶?
他人是非,不如不言;
人云亦云,不如不言;
言而不当,不如不言;
旧事重提,不如不言;
知而不行,不如不言。
真正的智者,知而不言。
《欢乐颂》五个女孩里面,最受人欢迎的,是高冷得有点不近人情的安迪。在两季的电视剧里,几乎所有人碰到问题时,最先想到的就是安迪。
樊胜美把身份证、银行卡都交给安迪保管;曲筱绡的家庭大战爆发时找安迪帮忙;关关把喜欢赵医生的秘密告诉了安迪;王柏川公司破产,也拜托安迪保守秘密。
在二十二楼里,每个人都有或大或小的秘密,和不想大肆宣扬的是是非非。在他们向安迪倾诉和求助后,不管当事人是什么态度,在安迪那里这些秘密都是一个句号。
正是如此,所以每个人都对安迪保持绝对的信任。
对他人的秘密守口如瓶,是对别人的生活领域的尊重,也是赢得他人的尊重的利器
。守口如瓶,是为人处事最聪明的策略。
如果说,明知不问是人格魅力。
那么,知而不言,就是人格的顶级修养。
宋丹丹就具有这种魅力。
她在24岁时,有过一段闪婚,仅维持一年,鲜为人知。有人问起,她说:
“对任何人,我都不曾透露过那段往事的印迹。因为我答应过他,绝口不提。”
办完离婚手续后,她们一起看了场电影,吃了顿饭。
在饭桌上,他认真地对她说:
“丹丹,我跟你结过婚,娶过你做我的老婆,已经很幸福了,但是有件事你一定要答应我。”
她看着他:“什么事?”
他说:“将来你如果有名了,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永远别提我的名字。”
二十多年过去了,宋丹丹履行着承诺,一直守口如瓶。
她说:
“我不说,是因为尊重。”
《增广贤文》里写:“
守口如瓶,防意如诚,宁可负我,切莫负人
。”
意思就是守住自己的嘴巴,像瓶子一样严密,不要多言。
这么多年,外界一直揣测着宋丹丹的几任婚姻,但她始终不辨。
她是聪明的,
知道有些话不能贸然说出口,伤人不利已
。
孔子一日曾与几位侍坐的弟子闲谈,让他们谈谈志向。子路性子急,孔子话音未落,他就洋洋洒洒地讲了一大套。可子路万万没想到,他这一通情感流露,却让孔子转身就赏了他一声冷笑,这热脸可是大大地贴上了凉屁股。
孔子事后也解释了冷笑的原因——“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不是说你讲得不好,而是你这沉不住气的劲儿,太不像样。
孔子一直强调“敏于行而慎于言”,遇事须机敏麻利,雷厉风行。可
讲话最忌“抢”,一定要思虑清楚,等时机恰当,再慢条斯理地说出来。
急着发话,本就易失之慎重。即便话本身没什么毛病,若说话的时机不成熟,好话也多半成了坏话?
几个月前,在四川泸州一所中学,一名初二男学生意外死亡。
几天后四川公安发布学生死亡事件的通报,声明死者是跳楼自杀,网上却开始涌现出一批谣言,例如“死者生前被毒打”“凶手是其他学生”等。
再由不明真相的群众口口相传,谣言进一步演化成了:
“死者生前被毒打,24根钢管被打弯”,
“钢管打死孩子的五个凶手是镇长、派出所长、校长之子”,
“学生尸体被强制火化”,
“军警开始镇压当地老百姓”。
最后当一系列的谣言被击破时,我们才发现事情的真相,跟一开始警方公布的一样。
在这个舆论迅速发酵的时代,
适时地沉默,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智慧
。
我们拥有了太多发声的渠道,却唯独失去了保持沉默的智慧。
智者先思后言,愚者先言后思。
想要守脑如玉,首先守口如瓶。
有一句话,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它包含了一个道理,就是当计划还没有变成现实的时候,它还仅仅是一个计划。一个计划要从空想变成现实,期间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变数。
每到放长假或者过新年,朋友圈就会有很多人兴致勃勃地分享假期计划。
“我要每个月看一本经典名著。”
“我要每周去健身房锻炼五个小时。”
“我要去国外旅游。”
但在现实情况里,这些计划往往是无疾而终的。对计划和目标言之凿凿的人,只是用计划的讨论来取代计划的实施。
同时有一些人,他们常年不出现在朋友圈里,但只要见面一聊天,你就会发现他们悄无声息得取得了很多成就。
埃尔温·斯特里马说:
“
谁有生活理想和实现它的计划,谁便善于沉默,谁没有这些,谁便只好夸夸其谈。
”
这就告诫我们,如果我们内心有了一个计划,那么我们最好的方法就是好好地将它保守于心底,不露声色地一步一步将它付诸实现,而不是第一时间把它坦露出来。适当地保持缄默,培养守口如瓶的品质,是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的良好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