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零售老板高参
一个为零售老板赋能的全媒体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亿邦动力  ·  美国恢复中国小额包裹关税豁免权;Temu开启 ... ·  17 小时前  
蛋先生工作室  ·  2025年2月8日鸡蛋收盘价 ·  昨天  
幸福成长札记  ·  第64天在闲鱼上卖货,先做好长期的事情 ·  2 天前  
幸福成长札记  ·  第64天在闲鱼上卖货,先做好长期的事情 ·  2 天前  
掌上平度  ·  平度这里的“青甜”“首尔红”上市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零售老板高参

开店这么多,合格的店长你缺吗?|2017新零售年中观察之二

零售老板高参  · 公众号  · 电商  · 2017-07-17 19:44

正文



培养一个合格的店长需要多少年?开店太多,配套的人才,又从何而来?



文 | 万德乾

零售老板内参独家专稿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6月30日, 《零售老板内参》APP(微信ID:lslb168) 推文: 《2017新零售半年观察:开店太多,顾客不够》 (点击查看) 文章结尾,提示系列文章的第二篇,会涉及《开店太多,人才不够》现象。

本文所谈开店太多,人才不够的现象,其目的,是探讨资本和创业者大举进入一个原本迭代相对缓慢,业态相对固化 的行业时,带来的新开门店在短时间内,能从哪里网罗足够多的人才?

目前所热议的无人便利店,解决的是基层员工的人手不足的问题。但是,更深层次的中层员工特别是店长这一级别,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缺口又该如何解决?是搜罗各种跨界人才?还是说找传统零售业挖角?而原本依附于行业,历经标准化晋升洗礼的零售人才,又如何在旧体系没落中,把控自己的位置,寻找新的出路?


1

培养一个店长的时间成本


2017年已经过去的半年所发生的盛世盛况,恐怕是任何站在2016年12月31日当口的业内人士,所始料不及的。

无人店的核弹级的空前火爆,《零售老板内参》APP(微信ID:lslb168)已经呈现多篇原创及转载报道。很多传统线上企业,以及纯互联网资本纷纷大举到线下开店,也丝毫不落下风。

阿里上周五刚刚“认领”了盒马鲜生、美团要开“掌鱼生鲜”,还有本来生活网在成都、苏州开出的实体超市。还有各大便利店公布在未来3-5年要拓展的门店计划。


试问,这些看似非常靠谱的实体店拓展计划,不缺资本、不缺计划、不缺想法和模式创新,但会缺人才吗?

密集的开店计划,短期内从哪里找来密集的人才?

这里定义的人才,不是简单的零售企业员工或高管。而是具有专业性、创造性、开拓性;进能开辟未知市场,退能坚守业绩城池;引领或适应市场变化,顺应或满足顾客需求的拔尖人才。

既然以开店数思考人才如何补给,我们这里就以门店的店长(店总),作为人才思考的切入口。毕竟,在传统零售业看来,店长(店总)是最能代表人才定义的特殊岗位。

扪心自问,你培养一个店长需要多少年?现在你的店长储备够吗?

店总就像县市(书记)长,是治理统筹一个地方(区域市场)全面事务的基础一线岗位。

以线下零售业规模最为庞大的大卖场业态举例。

比如,大润发从基层选拔培养一名店总,至少需要10到12年时间。一个本科毕业生入职大润发,一步步努力成长学习,最快也要到33岁左右,可独立接任一个门店担任总经理(店总)。

新入职的员工,经过培训考核之后,作为储备干部,安排某课(品类)开始实习,然后生杂百三大课轮岗。经过一到两年,安排区总部工作培训,再派驻其他门店轮岗。经过6年打磨以后,再派往大区新开门店,负责新店的开店工作。期间,还会多次派往上海总部培训。

大约经过10年的多次轮岗培训之后,经过课长、经理等职位晋升,以储备店总的身份,派往某门店做实习店总。再经过一至两年的经验累积,区总部推荐,获得上海总部稽核考评通过,才可独立派往门店做正式店总经理。

一个合格的大润发门店店总,需要熟悉门店运营的所有方面。商品数目、售价、厂商清单、价签、货架陈列、仓储、客流动线、商品动销周转、业绩计算、客服、防损等。 所涉及专业项目多达数百种。 以及与区总部、上海总部采购、行销的配合,甚至门店所在城市的政府关系维护,都是门店店总亲自协调出马。

培养一名店总,大润发付出的综合成本是非常惊人的,坊间更有大润发店总是挖不走的传闻。可以说,店总这级人才,在大润发已是稀缺宝贵人才。

这还不算采购、DC物流、土地开发、物质设备、行销招商等各部门的人才培养和晋升。

据悉,大润发分区一个做面点的大师傅,都是各店甚至外面商家极力邀请培训的专家级人才。这也是大润发门店内,生鲜区熟食面点深受忠诚顾客欢迎的原因之一。

这样的人才,同业或同行公司以百万年薪挖角,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老行业补给新零售人才缺口


线下实体零售业艳羡的大润发门店人才,都是基于大润发门店务磨合成熟,SOP高度标准化,人才晋升体系完备下的产物。

简单的说,他们都是为大润发这艘航母标配的好用人才。

这样的人才,在沃尔玛、家乐福、永辉、步步高、华联、红旗,以及三大日系便利店,时间总和各有不同,但也都是类似的培养和晋升模式。

进一步的推问,在线上线下一体化,互联网思维驱动,技术推进的新零售大势下,这样的传统零售业进阶出来的人才,是否适配好用?

行业给出的答案为:是的。而且行动时间,远比2017年来的要早。

且不谈阿里、京东近几年从传统零售业囊括的众多人才。以新零售首个新物种盒马鲜生为例,2016年1月从开出首店开始,盒马到今年,从未停止过从传统零售行业吸引优秀人才。

今天的盒马,在采购、门店规划、运营、新品开发等各个业务部门,都不乏来自沃尔玛、全家、大润发、联华等传统巨头的各类人才。

新零售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盒马在创始初期对人才的定义可以侧面佐证:新物种在创业初期,更加需要来自传统企业的成熟专业人才。

盒马鲜生现任上海区总经理张国宏,此前职位就是百联集团旗下联华超市总经理(八卦一下:张国宏入职盒马的时间,恰好是易果生鲜从永辉手中接盘联华股份的2016年年底)。

没错,年初的新晋便利店网红便利蜂,运营的初始团队,也是来自便利店领袖级公司——7-Eleven。



人何以为人才?


人到人才,重在两点激励:新的价值追求、资本慷慨推动。

行业风口来袭、明主英明领导、公司管理科学、培训制度先进……都是充分条件,却也并非必要。

2014年,原本极力谋求在港上市的阿里巴巴集团,在无法通过港交所同股不同权的“技术性”规则壁垒后,辗转纽交所成功上市。在解决了同股不同权(即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制度)后,阿里开始大规模引入职业经理人到集团各大重要岗位。

截至到2017年7月,阿里集团所有重要岗位,均完成自成立至今的二次或多次人才换血。

在外界看来,阿里的人才储备之顶尖,人才梯队建设之高明,人才数量之艳羡,人才培养及成长之科学规范,备受各界肯定。

就像100多年来人类商业史上出现的那样,顶尖公司在顶尖时期,全面汇集全球顶尖人才。比如爱迪生(通用电气前身)公司、福特汽车、AT&T贝尔实验室、IBM、英特尔、思科、微软、谷歌、苹果。

不过,这里并无意探讨阿里人才文化,马云的用人策略和阿里HR体系建设,也非三言两语可精准触达。

以阿里举例,是为了发现,人因为什么才发展到公司内部认可,行业一致公认的人才?

就像阿里巴巴现任集团CEO张勇(花名逍遥子,2007年入职淘宝时36岁),他从一个财务专业出身,10年时间得法成长,最终成为阿里新零售的领军人物,才能带领偌大阿里集团在新零售征程上,披荆斩棘的趟路。


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


还是那句话:新的价值追求、资本慷慨推动。

就像上文提到,新零售各物种创业初期,渴求传统零售业人才加入。而传统零售业人才甘愿放弃奋斗坚守多年的资历(有些还有行政级别在身),愿意投身新物种,受到的激励,离不开新平台带来的更高价值释放、专业能力更大程度的发挥, 更多资金和资源的“武器”支援, 以及所获得的资产回报的翻倍。

零售业的一个天大的魅力,在于新物种的诞生和规模化复制推行,从来都是全套方案整合的结果。

也就是说,基于一个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发明,就想在零售业大杀四方,站稳脚跟。无异于异想天开、痴心妄想。

就像美国苹果公司,几乎从来不发明智能手机的新技术,但苹果公司从来都是智能科技最好的方案整合方,并得以至今引领智能科技产业。

同理可证的是,任何新物种提供的服务和价值,以及对应需求的人才,也都不是凭空从零开始,都是基于一定程度的成熟方案整合。

一个优秀创始人或领导者,推出一个新零售物种和新方案后,实践落地的人才队伍,自然就是那些已具备传统体系下标配打磨出的标准化人才。

这些人才在专业的培养和丰富经验的储备下,一旦接入体现更高零售价值的新物种之中,原有的专业能力,无缝对接,如鱼得水。

以为旧思维下被固化的传统零售人才,无法适应新零售下新物种的互联网思维?

这种思维,本身就是旧思维。

谷歌公司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总结的好:新世界由“野蛮人”创新,“文明人”建构。

就连传统零售业代表的大润发,20年前创业之初,也是从更传统的行业中汇集人才搭建起来的。董事长黄明端来自极端讲究供应链精细化管理的纺织业,早期区总店总,则来自万客隆等成熟品牌企业。

盒马鲜生创始人侯毅,不也是可的便利店、京东物流经历出来的创业人吗?

反向推理,从传统大公司主动走出去的创业型人才,也是过去10年来,几乎垄断了中国互联网独角兽级别公司。比如著名的网易系、阿里系、腾讯系、华为系、联想系创业大军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