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ru(好好住 ID :
@如森
)
与杂鱼住在胡同的小院老房里,
由东西两房和中间的一个小院组成
。这一片区域,正好满足两个人的职住需求—— Ruru 是甜品师,而杂鱼则是私厨厨师也是个设计师,他们俩的住家生活、日常工作还有私厨餐厅的每日招待全都在这个院子里有条不紊地进行。
▲
2015
年 9 月的《悦食Epicure》封面,陈柏霖正是坐在杂鱼和 Ruru 家中进行拍摄。 上图:/ ©《悦食Epicure》
这两个典型的南方人在北
京城中心的胡同院子里住了三年多,对房子改造了不少,保留了老屋的岁月感,又能赋予其新样貌,这个小院也被平添了一些京都町屋气质,接地气又不失品味。
▲
小院的一年四季。
房子位置
北京东城区
房型
东西两房独立分开,各一室一厅
面积
两边各 50 ㎡
装修花费
20 万元
入住时间
3 年半
图片来自本文编辑及
好好住APP用户
「如森」
1.西房
男主人杂鱼在几年前租下了西房,房型原是传统的胡同老房「三进式」,三个基本等分的空间。他用了四个月的时间,把西房改造成如今的模样——拥有
更大的公共空间与独立的厨房
。
西房如今不仅是住家,亦是他的私厨餐厅「杂鱼治」所在。
对杂鱼和 Ruru 两个人来说,餐桌始终是家里最重要的一个空间——正如她所说,「没有什么比美味更治愈和抚慰人心。」
▲
两个人都十分擅长料理,也甚少外食,并总能让餐桌上的花样时刻变化。
▲
可坐六个人的长木桌,一侧是长椅,一侧则是三把独立的单椅。天花板顶较高,垂挂三展简洁但具工业感的吊灯。
▲
当已经有点厌倦各种洞洞板或是铁艺相片墙时,餐厅里的这块「大装饰板」很是让人惊喜。杂鱼收了亲戚不要的
旧货木床板
,将其竖过来倚墙摆放,就成为
一块颜色与材质都完美的墙面装饰
。
这个厨房既要承担两个人日常功用,又要每日招待客人,那厨房应该要巨大无比功能齐全吧?!并非如此,这个由
「吧台+后厨」
构成的厨房并没有大部分人家里的大。重点还是
如何有效利用
!
▲
选择料理器具,实用最重要,品牌是其次。
挂着暖帘的门洞后是一个
小而紧凑的厨房
。三面料理台,左边是备料区,中间是灶台与切菜区,而右手边则为洗菜洗碗区。对于料理器具的选择,杂鱼是绝对的实用主义——
「锅是消耗品,其实日本职人的那个锅只适合温火煮啦,姜母鸭这种还是要用 15 块一个的土锅来做。」
▲
古董器物还是平价大路货功能上都是平等的。
私厨厨师的身份再加上本身就是日本器物爱好者,这个厨房的三层木搁板上,
大大小小的碗盘加起来约莫估计 100 个
,不分贵贱地有序叠放在一起。和他们俩聊到日本旅行时,杂鱼说「天津飞日本比北京飞便宜多了,省下的交通费又能多买一些碗了。」
▲
对物件更有逻辑,随时收纳。
空间小反而建立起对于收纳更加严谨,并要求物尽其用。每一块地方都要发挥起作用。使用东西会用一次后立马收拾,要不很容易就乱套。小空间的整理容易树立起对于物件的逻辑性。
▲
吧台让空间更有层次亦多储物空间。
吧台台面是杂鱼自己
买了旧木头再与木工师傅一起做成
的,虽显粗糙但木头上不做作的凹陷倒也具有个性。「刚搬来北京时比较穷嘛,家具能自己做就都自己做。」
▲
角落展现主人品味,让小空间更有玩心。
吧台的角落很生动,日本作家器物和有趣玩意儿簇拥,甚至牛油果本身都无意中成为装饰品。
2.东房
东房主要是 Ruru 的甜品烘焙工作室,因此格局与西房略有不同。几乎全部打通,以玻璃隔断分隔料理区与大厅。
▲
玻璃门隔断区分空间 + 半岛台操作空间。
空间
以玻璃移门区分空间
,更为通透,也能防止在工作时候,家里两只猫的打扰。同时,
一张桌子与料理台面连接形成「半岛台」
,方便工作时候的操作动线。
▲
搁板与 S 型挂钩的大量使用。
甜品烘焙材料与器具等都整齐地放在墙上的搁板与 S 型挂钩上,让操作空间最大化。
▲
落地置物柜既是收纳亦是展示。
失物招领的落地收纳柜是「百宝箱」,器具、摆件、香薰等等全都在这个置物柜中,柜内以收纳篮或木盘二度收纳分类,既能装东西又能将这些东西优雅有序展示。
▲
无论东房还是西房,家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
各个角落里都有些让人觉得十分有趣的小东西。
3.院子
试问,谁不希望自家有个小院呢!杂鱼是厦门人,随性的闽南人气质在他身上颇为明显,穿着人字拖在院子里泡茶已是常态。更让人羡慕的是,到了天气舒服的时候,这个院子也成为他们与朋友「露台野餐」的最佳场所。
▲
圣诞的花环还在墙上,椅子或是桌几都为旧物,
小院里更多是惬意,
灯旁的风铃亦显风雅。
▲
天气舒服时,小院用餐也成为他们的日常活动。
- Q & A / 好好住 X 如森
-
Q./ 为什么在北京不选择公寓而选择平房呢?
A./
一直都想有一个小院子,可以种喜欢的绿植,也可以在小院子里干些活儿,能
体会四季不同的光
,还有周围猫咪时不时在屋顶散步。之前有流浪猫在屋顶生的小猫被我们捡下来送给朋友领养,现在已经是只少女喵啦。
同时
北京胡同感觉更接地气
,外出行动也更加方便,进进出出也能跟邻里打招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