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入免疫球蛋白是急性心肌炎支持治疗的关键步骤。然而,静脉输入免疫球蛋白是否能改善患者的心肌损伤,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近期,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杂志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探讨了在儿童心肌炎患者中免疫球蛋白静脉输入的疗效。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年龄小于21岁、临床诊断为急性心肌炎且在发病后14天内接受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并进行随访CMR的患者。在初次就诊时是否使用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由主治医生根据临床判断决定。收集了人口统计学、临床和CMR数据。延迟钆增强(LGE)定义为在存活性成像中钆信号强度比未受累心肌平均信号强度高出5个标准差的组织;该部分质量被测量并按左心室总质量进行指数化。应变Stress使用CMR特征追踪技术测量。
研究结果显示:在使用IVIg和未使用IVIg的患者之间,基线时各项指标没有显著差异,包括心室功能、容积、应变或CMR测量的指数化LGE质量均无差异。两组之间随访研究的时间也没有差异。在随访MRI中,指数化LGE质量仍然没有差异,心室功能、容积、应变或其他发现也没有差异。从基线到随访研究,两组之间指数化LGE质量的变化没有差异(中位数8.20% [四分位数范围1.72, 17.64]对比10.95 [四分位数范围3.47, 15.87],p=0.82)。在接受IVIg治疗的5名患者中,4名康复,1名心肌炎复发;而在未接受IVIg治疗的31名患者中,28名康复,2名复发,1名死亡。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了21岁以下的急性心肌炎患儿,静脉输入免疫球蛋白与未输入组相比,在基线和随访期间的心脏核磁共振数据。结果发现,不论是在基线还是随访期内的心脏核磁共振的心肌损伤参数均没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提示,从心肌损伤的缓解角度,似乎静脉输入免疫球蛋白对急性心肌炎患儿的改善作用有限。当然,本研究作为回顾性分析,而且仅有5名患儿接受了免疫球蛋白的输入,并不能提供足够质量的临床证据。但可以为后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路。
https://www.journalofcmr.com/article/S1097-6647(24)01209-2/fulltext
张毅 MD, PhD, FACC, FESC,
首届国家优秀青年医师,上海市“医苑新星”杰出青年医师,主任医师,教授,博导;
任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泛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中心主任,科研处副处长。
兼任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高血压学组副组长,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执行委员,中国CTO老伙计俱乐部成员,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每日毅讯》专栏作者,上海拳击协会理事。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在Lancet 2020(评论性文章)、Sci Bull 2024、Nat Aging 2024、Adv Sci 2020、Cardiovas Diabetol 2019、Eur J Intern Med 2024、Hypertension 2011/2021等杂志发表论文,H-index 23,ESI高被引论文2篇,主要工作被2023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和2024年中国高血压管理指南引用。2023年获上海市医学科技奖青年奖。2024年获中国医师协会《医师报》“推动行业力量·十大医学新锐”。申请21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授权,1项已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