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对市场机会产生“见解”,最重要的是懂得机会存在于变化之中,懂得有变化就有机会。
市场中有机会,如同大海中有鱼虾一样,可是机会不会原地待在那里,等着你去捕捞。守株待兔、墨守成规是不行的。
必须要用变化的眼光去审视周围发生的一切,久而久之,你就会有捕捉机会的“见解”与“感觉”。
要是一切都不变,不可能有任何机会。30年一贯制,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衣服穿久了产生“感情”,穿旧衣服成为一种“美德”,服装业就不会有发展机会。改革开放后处处在变,频添许多机会。人们看到变化,就能看到可能的机会,形成捕捉机会的见解。
“时间”就是金钱
“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把时间与金钱联系起来了,使一些经营者有了“见解”,去挣“时间”的钱;做“时间”的生意;吃“时间”的饭。
1、“时间”上的机会
一张广告,挨家挨户送入信箱,告诉人们,你想买煤、换气、看家、带孩子、寄东西、取邮件、跑个腿、送个货,只要拨通一个电话,就会得到帮助,不失为一桩好买卖。
现在人们口袋里的钱多了,生活节奏加快,以及五天工作制的推行,人们有了闲暇时间,希望加深生活内涵,提高生活质量。由此推动了花时间的消费,如看电视、看电影、逛商店、旅游观光、打球、钓鱼、听音乐、喝咖啡、唱卡拉OK、跳舞、上业余学校、读书等等,促使一批产业兴起并获得发展。
人们从时间的消费中获得了乐趣,人们感受到了消费中“时间”的存在,人们开始追求“时间”上的存在形式,而不是物的存在形式。
只要时间过得愉快,只要时间能带来健康,只要时间能消除疲劳,只要时间能使人忘却烦恼,任何物质形态上的消费都行,玩碰碰车也行,玩保龄球也行,实在没什么好消费的,去看别人打牌下棋,跳迪斯科或扭秧歌。人们不再简单地打发“时间”,人们需要对“时间”赋予个性和个人认定的意义。
其结果导致时间观念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使“时间”从事物存在形式中分离出来,在人们的头脑中,有了独立且可以加入个人意志的“存在形式”,时间观念改变后的商业机会,便由此产生了。
2、把“时间”留住
时间价值,莫过于青春。青春时的浪漫与荒唐,令人难忘。然而,无忧无虑、充实而紧张的青春季节,不觉一晃而过。人们深感人生漫漫,时光飞逝。
把“时光”留住,就是企业的市场机会
,即让青春在人们的心灵上延伸,像年轻人一样潇洒自如,充满活力,愉快地度过余生。
企业可以在传统的医疗保健与治疗康复业务的基础上,发展以社交、娱乐、学习深造、丰富精神世界为核心的经营业务。诸如妇女健美俱乐部、休闲旅游、形体艺术学校、兴趣指导中心、艺术修养联络站、诉兑服务系统等等,以及与此相关的商品与服务设施的制造与开发。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与物都会老化变质,人们恨不能让时间倒流,探感“子在州上曰,逝者如斯夫”。
克服“时间”上的麻烦,使事物“保鲜”,就是企业的未来机会。
诸如保持食品色、香、味的“家用真空包装机”;易拉罐与酒瓶的“密封盖”;保持蔬菜与瓜果新鲜的“冰箱加湿器”;一个月内持续发挥药效的“定时驱蚊器”;保持室内清新空气的“光电感应换气扇”;保管珍贵物品的“收藏中心”;让居室充满青春气息的“室内设计与服务中心”;写字楼与厨房、卫生间的“清扫公司”等等。
3、让“时间”富有意义
按牛顿的理论,时间是均匀流失的,对谁来说,一天只有24小时,谁都希望时间不要白白流失,让时间富有意义,这就是企业未来的市场机会。
每个人总是习惯把时间分为上午、下午与晚上,总是干完一件事再干一件事;这样,时间就出现“间断”。一些国有商店的作息时间,就是按这种“时间间断”安排的,消费者上班,商店营业;消费者下班,商店打烊;中午还要关门休息2小时,每每让消费者吃闭门羹。
其实这种“间断时间”,正是企业做生意的机会,企业完全可以给“间断时间”赋予意义与价值,使人们的时间更为充实,更有效率。
留心观察,早就有人在做这些事情了,例如在车站码头开设咖啡屋、商店与报刊杂志亭;在火车上推销杂志、介绍旅馆与旅游线路等等,使人们等车坐船的时间具有意义。
日本一家饮料公司,为了能向等候电车的顾客推销饮料,对顾客的等候时间进行专门研究,保证顾客能在下趟电车到来之前,完成掏钱购买,起瓶盖、饮用饮料并扔掉空瓶上车。
如果我们能打开思路,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开设午间购物、观光巴士,午间健美、艺术与趣味讲座,或开设午间专家门诊与健康咨询,午间生活指南。像日本家庭妇女一样,专门在午间组织旧衣物与家庭闲置物资交易市场。
可是,中国人大都午间睡觉、打盹与闭目养神,要是下午没事,往往一睡就过去了。其实,人的寿命与睡觉多少无关;睡多了,欲望与情趣压抑,不到50岁,万念俱灰,精彩的人生,过早变得无精打采。
使“时间”富有意义,莫过于“时间”利用的多重化。
定时洗衣机、定时电饭煲、自动录音与外出留言电话机、自动关启收音机等等,都是多重利用时间的杰作。使顾客在忙别的事情的时候,甚至在睡觉的时候,也在消费这些商品,还有什么比这更美的事呢。
电视机厂家可以开发多时间段录像机;磁带企业可以生产高性能、长时间录像带;电话机公司可以设计定向预约电话,在预定的时间内向对方传递事先录下的话。
此外,还可以发展各种预约事业,50年后向孩子邮递一封充满亲情的平信;10天后的某时某分,向亲朋好友送去一束鲜花;3个月后的某日,让一辆出租车停在某机场接人等等。
使那些被间断的时间,难以利用的时间具有意义与价值,这就是未来的机会。
4、争分夺秒抢“时间”
10年前的1小时,与现在的1小时相比,价值与意义大不相同,现在的1小时能干许多事。可是,人们还沿袭过去的时间概念来做生意,早上8点上班,9点开门,开3小时的会,讲1个小时的话,一天干8小时,1小时给多少钱等等。在经营者那里,多少分钟,多少秒钟,全部忽略不计。快9点了,那就9点钟正式签约;已经10点多了,那就下午再说,争分夺秒成了一句空话。
殊不知,多少生意的机会,就在不知不觉中忽略掉了。现代生活往往是挤不出半小时而耽误吃饭,懒得等10分钟而耽误理发,想多睡5分钟而迟到等等。现代生活的“时间”已经是按“分秒单位”计算了,已经是在“计分”与“读秒”,而不是“计时”。
麦当劳把时间单位定在“秒”上,认为现代人的生活繁忙,没有时间作无谓的等候。
一切使忙碌的顾客焦急等候的行业,都必将衰败。麦当劳的信条是:不让顾客等候30秒。
两位美国博士合写了一本名为《一分钟经理〉的书,揭示了
“少量时间,大量满意”
的普遍需求规律。
在公司,在商店,在生活中,如何有效利用每一分钟,成为一个人强于另一个人的原因。
现代社会,在各种情景与状态下,一分钟时间足以让一个人做出各种举措:一分钟决断、一分钟消费、一分钟演讲、一分钟小说、一分钟建议、一分钟推销、一分钟沟通、一分钟授权、一分钟管理等等。
方便面成为一大产业,基本原理就是以“分钟”为消费的时间单位。开水一冲,3分钟可以进食,并且“好吃看得见”。当一些餐馆髙薪聘请名厨掌勺时,另一些餐馆则在简化菜单,规范程序,力求“快速”,以便大挣其钱。
当速冻饺子、速冻包子大行其道时,有谁看到这是“时间单位”变化所带来的机会呢。假如我们能为消费者争分夺秒的话,那么市场的机会俯拾皆是,从微波炉、电火锅、压力锅、蒸气熨斗、傻瓜照相机、一分钟成像、袋泡茶、三合一咖啡,到10分钟理发店、3分钟化妆室、15分钟汽车流动健身房、1分钟购物站、10分钟流行音乐带、30分钟电影、5分钟喝完的罐装啤酒、2分钟吃完的袋装果仁等等。
时间是短缺资源,做时间上的文章,便是企业机会的来源。
“空间”即是机会
与“时间”相对应,“空间”也是稀有资源。现代人的空间感觉越来越强,四通八达的交通,永不消失的电波,使地球成了一个“村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了,走哪都是人,真烦;密密麻麻的影子,叠在你的身上,使人无法想像“世外桃园”的故事。
虽然佛经上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说法,可是世间有几人能超凡脱俗、得道升天呢。人们依然生活在空间之中,如经典物理学所判定的那样,每个物体都在一定的空间中,每个空间都存在着相应的物体。广泛而强烈的空间感,使人想到改变或运用这种“空间感”,去开拓市场机会。
1、“空间”上的机会
谁都会有这种体验,有些商店,进去就想出来;有些商店,进去不想出来。糟糕的商店不是太挤就是太空;好的商店既明快又充实。
商店的购物环境,讲究“三维空间”,即销售者空间、购买者空间与商品货物空间。
三维空间必须适中,疏密得当,才能令人舒服。好像人际关系一样,彼此有一定的距离,太远太近都不好,“近则不逊,远则怨。”空间的运用,对商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满满当当,令人窒息;空空荡荡,令人发慌。
调整好购物空间,就能有效地吸引顾客,做大生意。这就是“空间”上具有的机会。
一般来说,商店开门一小时内,顾客不会太多,商店就必须把东西堆得满满的,尤其在门口,要制造人为的购买气氛,看上去热热闹闹;制造人来人往的错觉。甚至可以事先发出通知与邀请,让附近居民赶来等开门。要不这样,开店后的一小时是很难熬的,没有人来,店堂内空空荡荡;店堂越空,行人越不敢进来。
随着顾客增加,很快店堂内就沸沸扬扬、熙熙攘攘起来了,这时商家应该想办法拓宽三维空间,把先前堆得满满的货物撤掉,导购人员在空间位置移动,甚至撤走一些导购人员,加速结算与付款过程,利用广播把一些顾客引开,帮助购完商品的顾客离开商店等等。否则的话,人满为患,也会把后来者吓跑。这就是空间运用上的机会所在。
上海“小绍兴”白宰鸡老板的经营绝招就是,客少的时候,开票、结账与上菜慢些,造成生意兴隆、顾客等吃白宰鸡的假像;客多的时候,设法让顾客尽快品尝,加快周转,保持适度空间,使食者安稳,等者不急。可见,从“空间”入手,寻求市场机会,并非无稽之谈。
2、提高“空间”质置
空间原本是一个物理量,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当人类脱离自然界之后,空间就成了人类生存的依托。尤其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使生存空间的质量下降,集中表现在居住条件上。
财富的积累,私有的产生,导致城堡与居室的发展,结果是大大背离人类自身生存上的本意,划地为牢,作茧自缚,拒他人于门外等等。自家大门一旦关闭,生存空间的质量随之下降,空气变得浑浊,阳光变得昏暗,信息变得闭塞,人际关系变得淡漠等等。
围绕着生存空间的质量,人类运用了一切智慧,展开了不懈的努力,创造了无尽的机会。遗憾的是,生存空间质量依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使“空间质量”上的机会,呈无限趋势。
早些时候,只要有块自己的空间即为满足;挖个窑洞,住上一辈子,也挺快活。进城之后,一片嘈杂,需要安静,有了门窗与隔音材料,大门一关,自成一统,不亦乐乎。给建筑业、家电业、厨具业、家具业、卫生陶瓷业、电讯业、照明业带来许许多多数不尽的机会。
而且机会还在进一步发展,从电扇、换气扇,到空气清洁器、干燥器、除湿器与加湿器、空调、中央空调系统;从普通照明与采光器具,到节能长效照明器材、太阳能采光设施、电子窗帘、防紫外遮光器具;从卫生陶瓷,到超豪华温水便座、电子保健测量便座、清洁剂、芬芳剂、除臭剂等等。
当人们拥有物质上的许许多多东西的时候,内心上的孤独也随之产生,为了安抚心灵,使居住在封闭空间中的人,有依有靠,有着有落,新的事业机会又来临了。从家庭电视、家庭音响到家庭影院、家庭酒吧;从防火、防爆、防盗、防毒装置,到综合报警系统、呼救与紧急避难减灾设备;从家庭护理保健箱,到定期循环上门检查与诊断服务系统、家庭护理抢救咨询服务中心等等。
当生活上一切都有着落的时候,人们会突然发现,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是自身的功能性退化,远离自然,使人类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返璞归真,心想自然,将成为普遍的追求。
然而,人类一旦进入斗室之中,其本性彻底背离自然界,没有一种力量可以真正使人类回归到原始自然状态。根据这种情况,企业在“生存空间”上便又有了新的机会。例如,按森林地带的要求,制造家庭新鲜空气的超微尘吸纳器、超微尘净化器、加氧器或氧巴、森林芬芳发生器、森林浴系统、模拟森林气息的疗效枕头、清香木质装饰材料、室内自然生态系统。
还有可以瞭望日月星辰的浴室,汹涌澎湃的按摩浴池,按有名温泉水质调制的疗养浴池,各种变化莫测的室内森林、沙漠、绿洲与大海场景等等。
人类在提高“空间质量”上的一切努力,似乎陷入“怪圈”,丰富的物质充斥“空间”,并没有真正给人带来安逸与清新感;相反,嘈杂的电器声波与磁场,不可名状的芬芳与气息,远离他人的寂寞与孤独,常常使人深感人生的悲哀,搞不清为什么活着,弄不懂为谁活着,从而使“空间质量”的机会,进入了精神与心灵层次,呈现出无限的趋势。
3、改变“空间”的感觉
人们对待事物的“空间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古代人欣赏胖人,认为胖就是美,胖是富贵的象征;现代人喜欢瘦,认为瘦就是美,瘦是矫健的标志。
当人们普遍地把干瘪瘦小,与不诚实、没信誉、阴险、奸诈、算计与刻薄等感觉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你得多吃多睡,长胖点。当人们普遍地把脑满肠肥,与好吃懒做、无所事事、虚伪、胆怯、拙劣、浮躁等感觉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你就得减肥了。
改变事物或商品的“占有空间”,去迎合人们的价值观取向,就是市场机会之所在。
事物一旦在空间上收缩,便显得微不足道,在人们的想象与把握之中,引发人们的怜悯与恻隐之心;人们容易在“弱者”身上找到感觉,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即所谓“乐于施舍”、“同情弱者”。哪怕是凶残的动物,如鳄鱼、狗熊与老虎,哪怕是邪恶的东西,只要做成“小玩具”也会畅销。
事物在空间上收缩,可以减轻人们空间上的压迫感。
如大瓶白酒、大袋奶糖、大块蛋糕、大只火腿、大厚本书等等,看一眼就让人叫苦不迭,深感沉重与压抑,使心灵失衡。
而小的事物,给人以活泼、轻松的感觉,诸如随身听、台式音响、袖珍组合文具、便携式电脑、小型照相机、微型液晶电视机,一样接着一样走俏;连微型小说、报刊文摘、小馒头、微型玩具车也跟着大受欢迎。
空间收缩与“简化”不是一回事
。小孩可爱,在于跟大人一样,五官齐全、有胳膊有腿。
只有在保持原有功能与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等比例“空间收缩”,方显事物的精致、珍贵、可爱、小巧玲珑、充满活力。
使人们看到小瓶威士忌,忍不住想买一瓶;看到小馒头,忍不住要吃一口;看到小坤包,忍不住买一只等等。并非小的好喝、好吃与好用,而在于“空间收缩”,产生了可亲可爱的美感与魅力。
对企业经营者来说,未来机会在于缩小事物所占的“空间”。
运用“空间收缩”来谋求市场机会,只是一个方面;使原有事物扩大,通过“空间膨胀”,也可以造成一种新的感觉,产生新的市场机会。
外国电影看多了,审美情趣随之改变,变得丰富多彩。小巧为可爱,高大为漂亮,强壮为健美;穿久了紧身衣裳,也想来点宽松式等等。空间上的感觉也在变,或大或小,没有定数。中华文明,本来就以空间上的高大宏伟著称,从皇家园林、古长城、古建筑,到博大胸怀、宽怀大度,讲的都是“空间放大”的倾向。
礼尚往来,大大方方,礼品小了不行,显得小气、吝啬;节日蛋糕、结婚蛋糕,越做越大,越送越大,连月饼都做出蛋糕模样,好不气派。
精明的商人,会灵活运用空间大与小的概念,达到促销的目的:实物小小的,让人喜欢,惹人喜爱,吃在嘴里甜在心中;包装大大的,里外三层,既精致又卫生,拿起来轻,送出去大,又有面子又气派。
“朋友在义,亲戚在礼”,意思到了就行,管他中间是空气还是实物。饭店生意,易大不易小。来客吃饭,在聚不在吃,桌子要大,使满座高朋保持空间距离,既占场面,又不拘谨。碟、盘、碗、勺要大,菜肴量要小,充实而不压抑,赏心悦目,不致于吃糊涂也便于上菜撤盘。
凡是需要显示气派、端庄、稳健、富有、豪华的事物,都有必要在空间上予以放大,如大屏幕彩电、大容量冰箱、高级沙发、豪华家具、超级轿车、豪华游轮、高档相机、高级公寓、上流餐馆、名牌手表、豪华首饰等等,无不在空间上予以膨胀与放大,以获得畅销的机会。
凡是坚实、可靠、足价、耐久的东西,都有必要在外观上造成“足够空间感”,显示出浑厚、敦实、充实与宽大的内在质感,方能吸引顾客。诸如饮料、滋补品、陈年老酒、贵金属制品、木质家具、山地车、载重车、工具书、公文包、防盗门、压力锅、健身器材、体育用品、打字机、电脑、传真机、金笔、旅游鞋等等。
正确运用“空间”上的感觉,是未来企业的机会所在。
4、创造第三种“空间”
纸与印刷术的发明,把人类引入第二种空间,使人类不仅拥有自然界生生不息的第一种空间,还拥有书本与画册上的精彩世界,通过第二种空间进行自由创作,记载历史,传播思想,发泄情感,沟通感受。
从而跨越第一种空间的制约,使今人为古人折服;使今人为古人担忧;使今人为后人操心;使今人为后人悲哀。企业经营者在第二种空间中占尽了便宜,并继续在第二种空间上寻求与开拓未来机会。
显像管的发明,开辟了人类第三种空间。人们的娱乐、思考、学习、咨询与工作,完全可以在显示屏幕前进行;人们可以在自己的家中,看着遥远的人,举行会议,展开讨论,商量工作。
小小的终端与世界相连,没有国界的障碍,没有地域的阻隔,在感觉上可以即时拥有现实世界的每一个真实的场景与画面。
人们可以凭借第三种空间提供的一切,进行积极的思考、想象,再创造与重构,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空间感,对企业经营者来说,可获得前所未有的市场机会。
无论你是教育培训工作者,还是文学名著编辑者;无论你是推销员,还是工程师;无论你是经营饭店,还是出租汽车;无论你是生产商品,还是制作艺术品,你都可以从第三种空间中找到全新的机会,第三种空间正等待着你去开拓。
国际人才开发与培训、国际疑难病诊所、国际文化研究院、国际专业连锁店、国际兴趣俱乐部、国际商业订货等等,都是第三种空间所带来的市场机会。
“快活”也是财源
一提到“快活”,人们自然会想到“观光”、“旅游”、“体育”、“娱乐”等事业,其实不然。快活的含义很广,乐善好施为快活;花光手中的钱为痛快;还有清心寡欲,超度众生为愉快;或者大汗淋漓、气喘吁吁、饥肠辘辘、精疲力尽都可以赋予“快活”的内涵。
使原本很苦的差事,变得有意思、令人兴奋、使人满足、深感充实、回味无穷、充分宣泄等等,这就是企业的市场机会。
1、让“快活”成为寻常事
现代生活那么紧张,吃饭、睡觉、工作、聊天、学习等等,一样也免不了。有几个人有时间去唱卡拉OK,有多少人有钱上饭馆、打网球、跳迪斯科。说那里是娱乐场所,还不如说是工作场所;进出饭馆的常客,差不多都是强打着精神进去,哭丧着脸出来;酒桌上“因公负伤”、“以身殉职”也并非笑话。
真正的“娱乐”事业,存在于大众的衣食住行之中,使大众能在寻常事中得到“快活”,这才是取之不尽的机会。
人生如炼狱,一点不假。为了一顿饭,忙得累死;为了干净的房间,弄得苦不堪言。有时不得不想,人为什么非要吃饭,为什么非整理屋子。做饭过程很苦,再美味的饭菜也倒胃口;打扫卫生受罪,再干净的房间也没意思。
以往的企业通常从物理学、医学、营养学、生理学、工程学的角度考虑问题,很少有人从享受与快活的角度思考问题。许多已生产出来的消费品,大都让人苦不堪言,难以消受。
假如我们能改变一下观念,让吸尘器发出的不是高分贝噪音,而是美妙而富有节奏的迪斯科舞曲,人们一定会愿意经常打扫房间,经常使用吸尘器。如果让各种中成药制成“速溶咖啡”与“可口可乐”,美味可口,并装在美观方便的容器中,那治疗就变得很愉快了。倘若牙膏制成液体状,晶莹剔透,并增强快感与爽口成分,使刷牙过程变得赏心悦目,富有情趣,那么刷牙也不再是花费时间的麻烦事,刷牙过程本身就变得快活,成为一种享受。
工业的许多原则,往往本末倒置,追求物的价值,而忽视了人的本性要求。
产值、产量在上升,而人类的挫折、紧张、孤独与恐惧等感觉在增强。
工业原则把“快活”看作浪费,把“享受”当作奢华。
从来不去想一想,老虎用爪子洗脸是为什么,以为人类洗脸的目的是为了“社交”,为了“干净”,为了“漂亮”。现在的洗脸用品,讲究除污与护肤功能,根本不考虑“快活”的效用,难怪不懂干净,不爱漂亮,没有社交意识的孩子,见洗脸就跑。
如果懂得“快活”的道理,商场就应该注意购物环境的营造,使顾客减轻购物的苦楚,使整个购物过程犹如漫步在展厅之中,令人快活,心情舒畅,留连忘返。而不是给人倍受煎熬的感觉。
同样,建筑企业与厨具生产企业,应该致力于厨房环境的改善,加大空间,改善排风系统,配上精巧别致的厨具,诸如轻巧的刀具、鲜艳的器皿、奇特的炊具,外加各种摆设、座椅、茶具等等,使饭菜制作的过程,如同各类收藏家在摆弄收藏品一样,使下厨成为令人满足与高兴的事,而美味佳肴,只是“快乐”过程的自然结果。
小说家写小说,美术家画画,艺术家捏泥人,为什么能如此投入,如此执著,孜孜不倦,原因是他们在为自身的情感宣泄,他们在“劳作”中找到了自身的乐趣。
把生活中的一切,变成快活的过程,其中的机会是取之不尽的。不妨可以设想一下,把厕所改造成“创造性思维的场所”;把洗澡变成“喷泉音乐会欣赏”;把睡觉变成“体检、理疗与按摩过程”等等,其中有多少机会,难以想象。
2、创造“快活”的时光
一讲快活,自然会想到“有钱”与“有闲”,认为快活是富裕后的事情。如果仅从“资源”上考虑,快活就成了多余的事。殊不知有钱难买快活亊,有钱难买好光阴。
快活是一种感觉,是一种观念;观念上的快活,并不受时间与金钱的资源约束。自由、创造与成就,属于观念内涵,在日常起居生活中,在日常消费中,增加自由度、创造性与成就感,就能使消费者的时光变得快活,这就是市场的机会。
超级市场,开架售货之所以大受欢迎,究其原因是顾客的“选择自由度”大了,每位顾客不必担心售货员的脾气与品性,不必去讨好售货员,不必在他们面前低三下四,可以自由自在地试鞋、试衣服、选商品。买东西的过程变得潇洒、自如与快活,甚至很过瘾。
自助餐也是这样,没这么多麻烦,不必与做菜的、跑堂的、接待的、侍候的人打交道;关系简单,内心轻松与自在。一客一价一时间,爱吃多少吃多少,爱吃什么吃什么,真叫痛快。
工业社会的本质是排斥自由,造就普遍的依赖与约束,造成物对人的排斥,人对人的制约。
增加自由度,无疑便是一种受欢迎的方向,是机会之所在。
自由为“创造”留出了余地,使消费过程成为一种创造或再创造过程,令人快慰。
人类不同于动物,其真正的乐趣在于创造。如果给消费过程增加点创造性,其乐可见。航模制作,让大孩子忘乎所以,乐此不疲;电脑博弈游戏,令大学生如痴如醉。
创造使人高兴,创造令企业发财。家具公司不妨把家具做成“七巧板”式组合家具,使顾客能够张开自由创造的翅膀,按照自己的意愿,调节空间格局,变换视觉效果,改变外观造型,组合不同色彩与风格。
服装公司可按搭配与重组的要求,从款式、面料、质地、颜色,到服装、钮扣等等,成系列成套制作与销售,或五件套、六件套,甚至九件套,让顾客能按不同季节与场合,进行自由组合与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