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浪潮工作室
提供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看世界的态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鄂A6PZ19,紧急逼停! ·  20 小时前  
人民网  ·  国货,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不知道的? ·  2 天前  
人民日报  ·  6辆车6个人,在高速上围住了这辆货车…… ·  3 天前  
新华社  ·  可怕!出租屋里竟堆满了肉毒素 ·  4 天前  
新华社  ·  夜读|今晚,讲三个“容”字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浪潮工作室

别让廉价的眼泪,毁掉格斗孤儿的前程

浪潮工作室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8-01 11:05

正文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公众号:菁城子。

菁城子是陈兴杰的笔名,他是原罗辑思维视频节目主创,阅读广博。同时,他也是一名专栏写作者。菁城子鲜明的写作特色是:话题围绕市场经济和自由主义,不遗余力为之鼓与呼。


菁城子自称是古典自由主义者。很多人对这个领域陌生,他自己写了一篇阐释:古典自由思想的遗产 。


菁城子的文章简洁清晰,知识量足,观念鲜明。他总能从各领域阐述自由市场的价值,呼吁人们关注权力干预。比如下面这篇,谈近期很热门的格斗孤儿,他从尊重个人选择的角度,反思义务教育,同时呼吁不要干预民间慈善。这样的理性声音,在当下情绪宣泄的舆论市场,是很宝贵的。

 

别去管格斗孤儿了

 


电影《霸王别姬》有一段戏,让人印象深刻。童年的程蝶衣和小癞子逃出戏班,遇见一戏院请角儿唱戏。灯火辉煌,彩衣绚烂,众声喝彩,两个逃出戏班的孩子看得泪流满面,喃喃自语:“他们怎么就成角儿了?他们得挨多少打啊?”


随后,程蝶衣默默地回戏班。虽然他知道将面对师傅毒打,这在戏班已是家常便饭。


我看电影时心里就想:柔弱如程蝶衣,如果他不回戏班,接下来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呢?


作为孤儿(程蝶衣父亲不详,母亲将他抛弃至戏班),在兵荒马乱的世道,一个小孩子,脱离戏班庇护,他可能被诱拐欺负,为奴为仆,乞食街头,也可能学坏,甚至可能沦为饿殍。对程蝶衣而言,回戏班学戏,倒能看得见希望。


最近我看成都的格斗孤儿新闻,两名少年被一家格斗俱乐部收养,整日在格斗场挥洒汗水。他们大概都做过同一个梦:站在UFC 赛场,战至最后,缚上金腰带,仰天大吼。接下来,就能领取一笔他们没见过的大钱。


十几岁的孩子,每天练习枯燥的博击技,没有梦想,很难支撑下去的吧。


训练至艰难痛苦,最想离开的时候,他们不走,大概是要反复问自己:为什么要走,走到哪里去,还有比这里更好的选择?


答案往往是,没有。这就是他们面对的残酷人生。


这两名少年,小龙和小吾,他们今年都是14岁,父母双亡。他们的家乡是中国著名的贫困区四川凉山,经济之差,常人难以想象。用他们的话来说,如果回家乡,他们就只能吃“洋芋”(也就是土豆),几乎没机会吃肉。


在格斗俱乐部这里,不用花钱,吃得还不错。“这边伙食比家里好,有牛肉、鸡蛋”。没挨过饿的人,不知道这句话的份量。


过去很多家长送孩子去“练体育”,一个重要原因是:只有练体育,才有机会吃饱吃好。姚明最早就体育,也是他母亲发愁,孩子不停长个,饭量太大,在家里总吃不饱。当时少体校有伙食补助,每天至少有牛奶供饮,于是姚明母亲早早送他去练体育。


姚明母亲是当时上海的城市职工,她有这样的忧虑,更不要说贫困地区的家长孩子了。有人给两位少年管饭,伙食条件还不错,这当然是很诱人的选择。这样的选择并不丢人。


两名少年留在家乡,除了面对贫穷和饥饿,最让人绝望的是,那里的生活几乎没有改善的可能。凉山交通不便,环境封闭,土壤贫瘠,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几乎也难有产出。到成都生活,他们就有机会接触到更广的世界。


有些人说,当地政府死哪儿去了,怎么没来抚恤孤儿。所谓抚恤,通常是给一笔不多的钱,给到监护人那里(孩子的亲属)。对两个孩子来说,会有根本性的改善吗?要么就把孩子送到福利院。封闭特殊的环境,对孩子成长其实更不利。


说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很多人说,不是有义务教育法吗,他们该回到学校接受教育,怎么能容许他们自己出来讨生活。


对于这种“何不食肉糜”的说法,我向来不以为然。莫说当地没有读书条件,他们无人照顾,即便两个孩子接受政府救济,在家乡学校读书,难道就是更好的选择吗?


想想看,即便他们念完义务教育课程(漫长的九年),接下来是什么,照样是打工讨生活,没有根本性改善。对他们而言,早早出来见世面,有一技之长,才更重要。谁说格斗俱乐部的生活就不是一种教育呢?


据媒体报道,孩子们除了接受艰苦的博击训练,其实也有少量文化课。这一点和体制内的体校系统相似。有趣的是,倒是很少人质疑体制内的职业运动员。大概在他们看来,国家包养的运动员,再怎样不读书,文化水平再差,多少还有保障,私人俱乐部没人管孩子读书。


事实相反,这些孩子们在训练同时,也在接受着积极的教育。比如说,每当孩子们气之时,教练就对他们说:“你回去做什么呢?放牛还是放猪?当要饭的啊?还是当二流子去?”这些都是大实话,也是很好的教育。教育不只是教书识字,最重要的是,要懂得生活大道理。


直截地说吧,收养这俩孩子的格斗练训场,我认为他们是在做善事,以一种很多人不能接受,是却合情合理的方式,帮助孩子成长。


生活是残酷的,从小教育残缺的孤儿,真让他们念完初中考高中,他们上大学吗,读书出路大家很清楚,俩孩子根本没什么优势;若是他们吃常人不能吃之苦,走寻常孩子不会走的路,倒不失为一条奇径。


我知道很多人担心,格斗俱乐部收养俩孩子,是想训练,继而盘剥他们,把他们当摇钱树。这类似古代戏班子从小养苗子。因此,很多人紧抓“商业演出”,希望咬出这方面的问题。


从新闻看,俱乐部老板否认商演。我倾向于相信这种说法。未成年人商演,法律风险太大,对正规俱乐部而言,其实并不明智。


退一步来说,即便这些孩子参与商业演出,那又如何?也许,他们能分到一些钱,并且早早学习赚钱的技能,实在没什么不妥。合理地商业化,还能激励更多人投入到这个行业,解救更多贫困无依的孩子。


很多人视商业为罪恶,把赚钱当成盘剥,进而认为:一旦商业化,这些孩子就是斗兽奴,被压榨,被虐待。这是怎样的思维跳跃呢。


格斗俱乐部的创始人恩波,他来自四川阿坝,同样幼年丧父,在经历多年的贫困生活后,通过练习散打,参军成为特警战士,并在军营比武中夺冠。退役之后,恩波经商赚钱,念念不忘出身,他希望个人经历在孩子身上重演,于是开办格斗俱乐部,收养孤儿。做慈善的思路合情合理,也很值得赞扬。


很多人一听格斗训练场几个字,就脑补“斗兽场”,想象他们悲惨,希望政府管一管。这是一种泛滥的善心。真正有价值的善心,是面对现实,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私人慈善的付出。


格斗训练场不是旧式戏班,体罚虐待当然不对,也为法律所禁止。但是,不能因为格斗教育“残酷”,就想象俱乐部暗无天日,进而再将其禁止——这是在扼杀民间慈善。


据媒体报道,恩波格斗俱乐部已经培养了几百位孩子,他们很多人都是孤儿。这些孩子们走出俱乐部,走上社会以后,有的经商,有的成为特警,成为运动员,甚至还有人拿到散打冠军。教育并不只有在校一途,私人慈善大有可为。从成果来看,称格斗俱乐部的创始人恩波为慈善家、教育家,也许并不为过。

 

—— < 完> ——

 

菁城子的近期观点 


我支持王者荣耀  小孩当然可以玩手机,他们也容易学会。至于家长担心的问题,损害视力,过于沉迷,这些都可以解决。教他在光线充足的地方玩,要用正确的姿势,控制每次玩手机的时间,引导他理解休息的必要。这些都是家长该教的,正如教他穿衣吃饭、刷牙漱口,一样的自然。

 

顶住计生成赢家  推行计划生育期间,政府宣传“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这个口号迷惑了很多人。城市养老金寅吃卯粮,受通胀侵蚀,问题越来越多。农村养老问题也很严峻,负担重不说,独生子女不敢离家太远,不敢冒事业风险。这个时代,谁能真的指望“政府来养老”呢?

 

赞成捕杀流浪狗  看似温情脉脉,大谈“狗权”的爱狗人士,在他们的眼中,人类所受的威胁倒是不值一顾。他们对狗大谈“狗权”,就是没把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权当成要紧的事情。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