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香港凤凰周刊
《凤凰周刊》凭借正直媒体人的良知与敏感,忠实记录转型阶段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民主和法制发展进程;以海外视角,详解大陆及两岸三地重要事件,在全球华人圈内广受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  ·  ​李雯雯:冠军归来 ·  昨天  
人民网  ·  傅园慧、王懿律等,入职浙大! ·  3 天前  
都市晨报  ·  刚刚,徐州启动橙色预警!明早出门请注意 ·  3 天前  
环球时报  ·  泣不成声,安理会一幕!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香港凤凰周刊

解密希拉里的政治污点

香港凤凰周刊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2-23 17:00

正文


【点击此处 2017年让我们陪您走下去】


原题为《解密班加西事件》

 

奥巴马政府坐视不救,事后迟迟不承认是恐怖袭击,这一切都很符合他的中东战略逻辑,但给希拉里带来难以摆脱的政治污点。

 

发生于2012年9月11日的班加西事件,始终是时任国务卿的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绕不过去的一个政治污点。希拉里在大选中败于唐纳德·特朗普,班加西事件后遗症未尝不是一个原因。

 

班加西事件,一名利比亚武装人员站在燃烧的美国领事馆前。

大使无辜命丧黄泉

 

2011年2月,“阿拉伯之春”蔓延至利比亚,1969年起就统治利比亚的穆阿迈尔·卡扎菲政权,在内部民众骚乱和外部大国集体敌视的环境下倒台,卡扎菲时代长期被强力压制的地区、部落、宗教矛盾集中爆发,利比亚全国从街头革命引发的骚乱走向内战,大批军火流入各派武装手中。内战刚爆发时,中情局(CIA)借机深入利比亚建立秘密情报站,以刺探情报并搜集、追踪流散的便携式防空导弹、化学武器和其他敏感武器装备。

 

2011年10月,卡扎菲及其接班人被反卡武装抓到,随后双双被杀,但内战并未因各派武装的共同敌人的消失而停息。各派彼此攻杀,大国和地区国家纷纷插手,全国局势进一步恶化,暴力事件频发,设有美国领事馆的西部重镇班加西也未能幸免。

 

美国虽然在“倒卡”内战中态度积极,但利比亚武装派别鱼龙混杂,很多民兵组织在卡扎菲死后公开打出反美旗号。2012 年初,班加西的美国领事馆墙内被人扔进简易爆炸物;不久,联合国特使车队遭炸弹袭击。当年6月,班加西美国领事馆又遭炸弹袭击,围墙被炸出大洞;几天后,武装分子用火箭筒在英国驻班加西领事馆附近伏击英国大使车队,两名保安受伤,随后英国驻班加西外交人员全部撤离。

 

此前一个月,资深外交官克里斯·史蒂文斯正式被任命为美国驻利比亚大使,驻节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史蒂文斯在2011年4月被派驻利比亚,受命与反对派的临时政府接触,期间与反对派建立良好关系。2012年8月,当美国驻班加西领事馆首席领事任职到期后,这一职位暂时出现两周左右的空缺,史蒂文斯大使于9月上旬亲自赶赴班加西填补新领事就任前的空窗期,同时为预定将于10月份访问利比亚的国务卿希拉里打前站。孰料短短几天让他魂断班加西,成为1979年以来第一位遭袭击丧命的美国驻外大使。

 

2012年9月11日,值“9·11”纪念日,驻中东的美国机构例行提高了戒备状态。整个伊斯兰世界当时正因为youtube上一段涉嫌侮辱先知穆罕默德的视频而迁怒于美国,阿富汗、埃及等国都爆发了反美游行示威,班加西处于风暴前的暂时平静中。当地时间晚9时30分左右,班加西美国领事馆突然被几十名武装分子包围,当时领事馆只有雇佣的当地保安人员和包括大使在内的8名美国人,其中3人是国务院武装安保人员。在武装分子围攻下,当地保安迅速脚底抹油消失不见,美国外交官和安保人员按预定计划紧急撤进领事馆内的安全屋。武装分子遍寻史蒂文斯大使不着,在领事馆内大肆破坏,倾倒柴油纵火焚烧,安全屋内的美国人在浓烟烈焰之间抱头逃窜。期间,史蒂文斯大使走失,领事馆负责通信的外交官史密斯被浓烟呛死。

 

距领事馆一英里设有CIA一处秘密情报站,他们接到领事馆呼救后派出由6人组成的GRS驻站分队。小分队赶到领事馆,打跑武装分子,只找到了史密斯的尸体,未能找到大使,他们只好带着尸体和幸存者撤往CIA情报站。随后,情报站也遭到武装分子围攻,在此期间,情报站不断向华盛顿和周边美军呼救,但直到天亮只有来自的黎波里美国大使馆的一队GRS分队赶到,再没有其他美国人赶来救援。天明时分,武装分子用迫击炮发动炮击,两名GRS队员阵亡。

 

长达8小时的围攻后,当地时间5点多时天已大亮,亲美民兵“2·17烈士旅”赶到CIA情报站,武装分子纷纷退走。CIA情报站全体人员和领事馆幸存者得以赶到班加西机场,搭乘利比亚飞机撤离。直到撤离前夕,美方才获悉史蒂文斯大使被利比亚民众送进班加西一家医院并死在那里。再过6小时,第一批美军才赶到班加西。

 

外交人员和CIA情报站不断向华盛顿呼救,华府始终未派一兵一卒赶来支援,只有CIA下属的GRS分遣队几名仅装备机枪、卡宾枪的安保人员与武装分子恶战。当事者回到美国后,满腔怨气发泄出来,舆论开始关注和炒作此事。

 

2012年9月4日,奥巴马和希拉里在安德鲁斯空军基地迎接班加西事件遇难者的遗体。

欲盖弥彰的后续处理

 

2012年9月12日,奥巴马在白宫举行新闻发布会,就袭击事件到底是恐怖袭击还是民众抗议出现过火行为还不明朗的情况下,他宣布了4名美国人丧命的消息后话锋一转:“自建国以来,美国便维持尊重所有宗教的一贯理念。我们严正拒绝任何企图诋毁他人宗教的行为,但我们也不能容忍类似的暴力事件。”联想到前日因为亵渎先知视频而爆发的多国抗议活动,奥巴马无疑是在暗示班加西事件与亵渎视频有关。

 

随后不久,从白宫发言人到国务卿希拉里,以及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苏珊·赖斯,均在不同场合对媒体宣称“班加西事件是一起自发的民众抗议亵渎视频的示威游行活动演变成的暴力袭击事件”,并一致谴责那个亵渎视频。奥巴马本人先后两次发表的声明,都将“美国谴责一切对其他宗教的贬损行为”与“反对这种暴力行为”放在同一句话中,继续暗示袭击与视频的联系,希拉里也在公开声明中明确重复奥巴马的观点。苏珊·赖斯在电视访谈节目中,更是以确定的语气宣称这是“自发的抗议升级”引起的袭击。

 

亲历者们惊魂甫定后,都坚信这绝不是群众自发抗议活动过火所致的悲剧。目睹过武装分子进攻的他们确信,这明显是经过长期策划、精心准备的有组织袭击活动。面对从奥巴马到其他美国高官的胡言乱语,他们恼火不已。

 

正值奥巴马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对决的大选年,反对党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围绕奥巴马政府是否失职、未给驻利比亚外交机构派驻足够安保力量,以及是否故意按兵不动不及时救援,甚至事后是否故意搅混水、推卸责任等问题,两党都展开了激烈的政治对决。面对共和党的问责,美国国会正式授权成立调查委员会,对这一系列疑团展开调查。正式调查耗日持久,这个话题未成为影响2012年大选的关键话题,奥巴马如愿竞选连任,希拉里则以其他原因辞去国务卿职务。

 

事实上,袭击发生后,华盛顿的外交、情报系统高官与班加西一线人员一直保持实时联系,通过一线人员传递来的情报,他们迅速判断出这是恐怖袭击,但白宫最高层对这一判断不置可否,总统和一系列政府高官在公开声明中都拒不认可情报部门的初始判断。

 

情报系统的不满情绪逐渐公开,很多人怀疑奥巴马政府故意轻描淡写恐怖袭击,将事件转嫁为“群众自发抗议”是意在大选年推卸责任、逃避问责。几天后,当越来越多的事实浮现出来时,奥巴马及其高级助手们才悄悄变更说法。事件发生一周后,美国国家反恐中心将事件定性为“恐怖袭击”。9 月26 日,白宫终于确认是恐怖袭击。

 

2012年下半年,利比亚安全局势恶化后,英国已撤离了外交人员,希拉里领导的美国外交系统不但没有撤离,反而因奥巴马政府提出的庞大预算削减计划而降低安保人员数目,驻的黎波里大使馆的外交安保人员从34人减为6人。驻利比亚大使馆曾提出上百次申请,要求增派人员、加强安保,都没得到华盛顿的支持。史蒂文斯大使本人前后3次提出申请,均被驳回。显然,无论的黎波里大使馆还是班加西领事馆,在安保方面均存在致命漏洞。

 

电影《危机13小时》剧照。 


当恐怖袭击发生后,领事馆和CIA情报站都迅速向华盛顿求救,要求派出增援力量。但身为三军统帅的奥巴马却始终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国防部长帕内塔在回忆录中这样辩解:获悉发生袭击事件后,自己第一时间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国防部副部长等高官喊来开会,命令驻扎在西班牙罗塔的两个海军舰队应急分队准备部署到班加西和的黎波里,命令一个当时正在巴尔干半岛训练的特种部队应急分队停止演习、准备营救,并命令“三角洲”特种部队的一个人质营救小组准备从美国出发飞往利比亚。这些命令立即得到执行,当晚书面命令也发了出去,但考虑到远距离移动需要提前部署,飞机、水面舰艇无法及时赶赴那里,因此救援部队未能在事件结束前到达。

 

直到2016年6月28日,国会班加西事件调查委员会正式公布了一份长达800页的调查报告。在耗时近两年、耗资700万美元、调查多达150位证人后,班加西事件尽管依然疑团重重,但一些真相被公布出来。

 

事实上,北约驻南欧的西格奈拉空军基地距离班加西不到800 公里,无论美军的超音速战斗机,还是飞行速度较慢的直升机,均有足够时间在天亮前赶到班加西,驻西班牙罗塔海军基地的部队飞行3个小时也足以赶到班加西。当晚,两支驻欧“三角洲部队”组成的特战分队已经在西格奈拉基地待命。美军还出动了一架无人侦察机飞抵班加西上空,能够同时向华盛顿和地面的CIA情报站传送实时情报。领事馆遭袭击,美军固然没法第一时间赶到救援,但随后武装分子对CIA情报站近8小时的围攻中不见任何增援,则是因为根本就没有命令采取增援行动。

 

调查报告披露了这样一个细节:美军驻西班牙罗塔的海军舰队应急分队在飞机上待命3个小时,其间4次被反复命令脱下能被识别出是美军的制服。白宫在派兵问题上犹豫不决,争论派兵是否需要获得利比亚政府许可,美军出现在利比亚会引起什么外交影响,如果派兵,是否应该命令他们换上便装并只携带私人采购的武器去执行任务。奥巴马非常担心派兵营救将会冒犯利比亚政府和整个阿拉伯世界。在未能及时派兵救援问题上,显然从奥巴马到时任国务卿的希拉里、时任国防部长的帕内塔,都在说谎。

 

奥巴马在处理班加西问题上优柔寡断、畏手畏脚,其实并不奇怪。他在2008年的竞选活动中就反复批评小布什政府太依赖军事行动来解决问题,特别是将伊斯兰教和恐怖主义等同起来。奥巴马还批评前政府以“大中东”为主要对象推行的反恐战争和以推进民主为目标的“自由议程”耗费了大量资源,重创了美国的形象与声誉,导致美国忽略了以中国、印度为中心的亚太之崛起。他决心从中东战略收缩并将美军撤出伊拉克,同时积极修复美国与中东各国的关系。

 

这一战略考量下,当班加西事件突然发生,奥巴马政府先是迟迟坐视不救,事后又迟迟不承认是恐怖袭击,这一切都很符合他的中东战略逻辑,但给希拉里带来难以摆脱的政治污点。

 

文/阎滨 

文/陈祥  编辑/漆菲  美编/黄静

本文节选自《解密班加西事件》,原文刊载于《凤凰周刊》2017年第5期,总第606期。


 

《渔人的葬礼:十五年前的灾难记忆》

《年薪6万到50万 你怎么定义中产?》

《朝鲜艳谍知多少?》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凤凰周刊》快速订阅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