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GQ实验室
有型有款,智趣不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纯银V  ·  @Geek_Donkey:男生也需要情绪价值 ... ·  3 天前  
阑夕  ·  ? -20240915211500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GQ实验室

那些塑造人格、定义人生的顿悟时刻

GQ实验室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04-14 12:00

正文

不同的人生境遇,源于不同的“顿悟时刻”。杰尼亚认为,正是这些时刻,造就了优秀生命中令人赞叹的非凡瞬间。对话无疑是“顿悟时刻”的极佳呈现方式,因为当真正的绅士相遇,他们总能诙谐却优雅地交换故事,彼此启发更加深刻自由的观点, 对如何改变际遇,成就当下或是激励自我,直面挑战娓娓道来。这两段对话发生在上海,牙叔与孙赛赛,琚宾与瞿广慈,一切是关于“顿悟时刻”的分享回看,也是以此为契机创造的全新瞬间。




孙赛赛和牙叔都是媒体人,一位坚守着平面媒体的精工细作,一位享受着新媒体带来的信息机遇。各自遭遇了“顿悟时刻”,想清楚了我是谁、我要做什么,他们的这次对谈正是对中国人生活方式、旅游方式的一种思考,也提供了多种可能。



:我的经历有些特殊。我之前有过严重的腰椎盘突出,压迫到了神经,不做手术会截瘫。2008年复发,全北京最好的七位骨科医生里四位说,你做手术就会瘫痪,三位说,你不做手术就会瘫痪。我们家试过各种各样的治疗,最后转到了一家江湖医院。之前我的职业成长非常之快,因为这场病一切戛然而止。记得那是一个夏天,很热,病房里没有空调,只有一扇小窗,风把树枝吹过来的时候才能看到一点绿,就是那个时候,我的“顿悟时刻”,它改变了对生活对工作的想法,我以前特别专注在职业上,现在我要想清楚——我是谁?我要完成什么样的事?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的MSN签名都是“生活中什么最重要”。这个经历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次“顿悟时刻”,你有类似的经历吗?

 

:有一段经历让我有机会思考“我是谁”。2002年,我去了一次甘南藏族自治区。我和我的一位朋友来到一间寺庙,天色不早了,就我们两个人,寺里供了一尊肉身塔。朋友站在那里看,我到寺里转了一圈出来发现他还定在原地。我说,该走了。朋友说,他在和肉身塔对话。有两个小喇嘛看到后,找来他们学院的院长,和我们讲了四天的课,就在讨论“我是谁”。


 

:我喜欢看《纽约时报》的讣文,我常会想,我做的是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死后讣文会怎么写我。我热爱旅行,所以想利用媒体的影响力,做一些事可以改变中国人的生活。去年年底,公司让我接手《悦游》的主编,我想改变中国人的旅行方式、生活方式,这正是一个遵从内心的决定。中国人其实活得挺辛苦的,人口多、压力大、资源少,从小不停地去和别人比,大家都这样长大。我希望让中国人可以慢慢慢下来,不再只专注于眼前的利益。你之前也是做平面媒体的,什么让你决定转向新媒体呢?

 

:因为特别的时机。2009年,我所在的杂志被卖给另一家公司,这迫使我去思考,接下去的路该怎么走?那一年,算是我的“顿悟时刻”。如果工作安稳,你不会去思考这些问题的,只有当面对生活的改变才不得不想。33岁之前,我是做事特别稳当的一个人,33岁之后,也不知哪儿来的力量,想去试一下。你们应该也需要做新媒体部分吧?

 

:我们也做(新媒体),但我依然非常喜欢平面,从13岁开始一直到今天。我是看那些精工细作的杂志长大的,我擅长的,我们杂志擅长的,我们康泰纳仕擅长的,就是如何做出精致的东西,不是为了流量的速食产品。做东西,需要有一个过程的,不是网上攒一下资料就完事儿了。我有一个同事曾为一篇稿子连着三个季节去同一家餐厅吃饭,甚至,以前一个作者可以一年里只认真完成一篇文章。

 

:确实是这样,做旅行也一定要自己看过春夏秋冬才能感受到。我最近在写一篇关于苏州园林的稿子,用了六个周末的时间走访苏州的园林,哪怕是一个很小的,已经成为公园的,也会去看一下。其实,我有关注你个人的微信公众号,很有意思,特别是你描述故事的方式很吸引我,简单不做作,朋友圈一直有人转。



:我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没那么红,甚至可以说不红。我不关心别人想看什么,我关心的是建筑、艺术、古董;旅行我可能就在海边呆着,就住在酒店不出来;我喜欢和专家聊天,喜欢创意,愿意支持年轻人的创意……这些都是比较冷的话题,没那么多人关心。既不接地气,也很难引起共鸣。

 

:我的微信公众号倒属于接地气型的,我越来越喜欢分享了,朋友都开玩笑说我是“人民的牙叔”。我很晚才开始写微信公众号。每次旅行回来,就有朋友问我要攻略,我就干脆整理好了,直接推送给他们,没想到很多篇攻略的阅读量一下爆掉了,这激励我不停地往下写。我从没想过自己会在旅游界火——开始只是玩,积累起来,慢慢地关注我的人越来越多。这是我的“顿悟时刻”,它改变了人生的方向。我很想知道,有什么人对你产生过特别大的影响吗?

 

:我采访过一个台湾人,叫甘叔。我问他,你一生最大的成就是什么?他说,就是没有成就。当时我还挺不能理解的。甘叔曾在美国做过房地产,房地产泡沫崩塌后公司没了,四五十岁身无分文跑到巴厘岛学冲浪,之后十几年,就是冲浪、阳光、沙滩。每天他带一块冲浪板去海边,走路快得我都跟不上,他的生活没什么,没在追求什么,非常好非常开心,而大多数中国人每天在担心,在追名逐利。甘叔给我的启发挺大,让我真正明白,生活可以很简单。



瞿广慈遇上了老朋友琚宾,一位是创立了“稀奇”品牌的大艺术家,一位是讲究建筑捶打心灵的大设计师,两位的对谈不断碰撞出火花,每一个乍现的灵感又都化作顿悟。少年时代开启了机遇之门,打开这道门,两人不约而同来到艺术之境。

 


:有一个改变我人生的人,教我画画的启蒙老师。他用了两年时间劝我家人让我画画。原本我的世界里只有读书,没有其他,突然有一个人对我说,你可以画画,而且会很快乐。这句话改变了我人生,算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顿悟时刻”。至今还记得那段时间,老师住一个大通间,墙上挂了一幅法国女明星海报,女明星穿得很少,裹着件破衣服,在当时看来特别前卫。我想各种理由瞒着家人去他家画画,晚上他睡床,我睡地下。很多人说素描枯燥,但是我一点也不觉得。

 

:我比你幸运一点,我父母完全同意我学艺术。我是上海南汇人,父亲学医,但非常喜欢艺术。那时,从南汇到上海市区有四五个小时车程,父亲带我来看艺术博物馆美术展,小孩子虽然看不懂,但也算耳濡目染。大书法家胡问遂落难南汇,父亲让我跟他学书法,但我很叛逆,坚决不写,反倒很喜欢画画。胡问遂先生对我父亲说,书法没法养活自己,但美术可以。父亲开始带着我拜师学艺。如果说究竟是哪一个时刻对我的一生特别重要,那是一个暑假,我没事做正在睡午觉,突然,我姐摇醒我说,你被录取了。当时考了几所学校,不知被哪所录取了。我姐姐说,就杭州那个(指浙江美院附中)。我人生的一道门从此打开。从16岁离家之后,我所有事情都自己决定,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束缚。

 

:我也都在按自己的方式走,用自己的智慧驾驭人生,决定了就去执行,义无反顾,错就错,不后悔。我选的每一步都是人生该走的路。我们俩常一起喝酒,我很喜欢听你喝酒时说的话,都说到我心坎里,包括自己的品牌,对中国现状的担忧,对时代的感恩,同时有批判意识,保持了人格的独立——但我知道,你骨子里是感恩的人。



:2016年,我去了一次撒哈拉,给我一个很大的顿悟。最初对沙漠的想象是无边无垠,不可能穿越,但只要有专业的设备,专业的车,有专业的军队保护我们……所有的一切都专业将无往而不胜。我们可以说没吃什么苦地、“逍遥”地跨过了沙漠。这件事让我觉得:伟大的事业,只要做好准备都可以穿越过去。

 

:我挺想知道,你是怎么想到做“稀奇匠人”这个系列?

 

:前不久,有采访问我,你的理想是什么,实现了吗?我说,我的理想都实现了,想成为著名的画家,我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早就实现了。创立“稀奇”品牌,打造“稀奇匠人”,今天我所做的一切都是额外的,用上海话说,就是捡到了皮夹子。艺术家活得比较任性,做品牌给了我一个边界。我的公司有四十多人,我像指挥棒,如果随性地指挥,就会成为灾难。我需要面对一面墙,在墙上挂什么样的画,什么样的尺寸,都是很精密的。做计划对艺术家来说太难了,要让所有资源、时间、金钱跟着一起转动。做“稀奇匠人”系列,我们开始从雕塑转到实用品,变化极大,以前“稀奇”所有的雕塑就是大家陪我做一个梦;现在我是品牌拥有人,是CEO,是商人,要放掉很多东西。这不只是过条河那么简单,是隔着看不到彼岸的海。我从你身上也学到很多,你们设计师永远有一个甲方,顺应了甲方才能生存下来。渐渐确立自己的风格,甲方接受你的风格,然后你变成了艺术家,只有喜欢你风格的甲方来找你。



:你一直在挑战自己,一直充满斗志。我了解你,你这是在实现自我,不这么做你会憋得慌。每天都要去战斗。

 

:哈哈,就像我喝威士忌一样,开始喝40度,然后48度,现在得50多度,不然觉得不过瘾。听说,你最近开始去世界各地看文艺复兴的建筑?

 

:对,我之前用了十年时间看了所有拿了普利兹克奖的建筑。读书的时候,我听过一次特别有意义的讲座,谈到人生可以规划三十年的旅行:第一阶段看和当下发生关系的建筑,然后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然后再去看古文明建筑。随着年龄推移,逐渐往回看。我每年花两三个月在世界游走,这两年开始看文艺复兴建筑了。我相信,现场是建筑的永远!空间氛围让人产生心理变化,这才是建筑应该有的价值。我现在根本不看杂志上的建筑,要认识一个建筑,要站到现场。

 

:没错,正是读游记不如去行走。如果我被锁在南汇,你还待在鹤壁(琚宾的老家),很难看到变化。当抵达了比我们发达200年的地方,穿越的不仅仅是空间,其实还有时间,感知着时代的变迁。从某种角度来说,很说某个人某件事给你即刻的启发,很多东西是比较和积累出来的……之前没想明白的突然就想明白了,之前没能迈出的步子就勇敢的迈出了。

 

:没错。只要温床不干涸,就一直会产生灵感。不论是阅读、欣赏艺术、生活阅历,都是将温床培养得更丰厚,任何东西扔到上面,就会产生化学反应。



让“顿悟时刻”的对话直抵人心


随着形象项目第二阶段的开启,杰尼亚在“顿悟时刻”专属网站发起#杰出对话#:这是一个互动性平台,包括罗伯特·德尼罗、麦考尔·隆巴蒂以及王德顺、王阳明在内的众多知名人士已经率先参与其中,分享了他们自己的顿悟时刻故事。



每段故事都缘起于某个重要时刻,这是独属于每一个人的“顿悟时刻”。我们诚挚邀请您参与其中,分享自己的故事以启迪他人。点击【阅读原文】,在全球范围内的#杰出对话#中,与杰尼亚分享属于你的“顿悟时刻”!



长按扫描二维码 关注杰尼亚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