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保人
推介环保技术与资讯,工程相关,环评技术,环评考试交流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  ·  考场变操场,智慧与体能的双重考验! ·  3 天前  
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  ·  周三真的不能让我们休息一天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保人

政府最新表态:这下放心了,不搞一刀切!散乱污就是不符合产政布局法规的黑户,围剿“散乱污”,会砸了百姓的饭碗吗?

环保人  · 公众号  ·  · 2017-08-28 17:41

正文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环保人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

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进入保智收藏了新司法解释等,可以查阅环评分类

不会搞一刀切!这下放心了——政府最新表态:对不具备治理价值的“散乱污”企业要彻底关停!对有价值有市场的,政府会帮助改造!


今年4月起,对于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上的“2+26”个城市,环保部从全国环保系统抽调了5600名一线环境执法人员,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


“散乱污”企业整治是此次强化督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散乱污”企业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有啥影响,分布如何,整治后如何防止死灰复燃?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近日进行了调查采访。



“散乱污”企业达17.6万家

多数是家庭作坊式企业或个体工商户,量大、面广,污染贡献很大

规模不大、厂房建在自家宅基地上,位于河北省高邑县高邑镇东堤村的郭志铸造厂,是一家典型的家庭作坊式“散乱污”企业。近日,记者来到现场时,厂房空空荡荡的,生产设备已经拆除。不过从地面上几厘米厚的煤尘,还是能看出以前生产的痕迹。


与郭志铸造厂一院之隔的瑞民铸造厂,也是类似的情况,宅基地上几间简陋的厂房,地面上杂乱地摆放着废铁块、熔炼炉拆掉后剩下的废砖。


高邑镇副镇长刘晓峰告诉记者,这些铸造厂有些年头了,买些废旧金属、面包铁,熔炼后铸造金属器件,郭志铸造厂生产水龙头,瑞民铸造厂生产锅,工艺很简单。这些小作坊使用煤做燃料,熔炼炉产生的废气没有脱硫除尘处理,直接排放,污染很严重。在300多户、1000多口人的东堤村,这样的小作坊就有5家。


“小铸造企业在高邑有悠久的历史,以前有一家大型国有铸造企业,倒闭以后,不少有技能的工人就独立办起了厂子。高邑县目前查处了106家‘散乱污’企业,其中小铸造企业46家。” 高邑县环保局局长李国鹏说,这类企业多,从业人员多,又没法上治理设施,政府以前也取缔过,但由于工艺简单,投入少,取缔以后,花上三两万块钱就能复工,整治难度很大。


根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散乱污”企业主要是有色金属熔炼加工、橡胶生产、制革、化工、陶瓷烧制、铸造、丝网加工、轧钢、耐火材料、炭素生产、石灰窑、砖瓦窑、水泥粉磨站、废塑料加工,以及涉及涂料、油墨、胶黏剂、有机溶剂等使用的印刷、家具等小型制造加工企业。小铸造企业名列其中。


“散乱污”企业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广泛存在。这些企业普遍没有工商、土地、环保等手续,生产过程中大都存在违法生产、超标排放、未安装污染治理设施、治污设施运行不正常等问题。


“截至6月底,‘2+26’城市排查的‘散乱污’企业数量达到17.6万家。这些企业多数是家庭作坊式企业或个体工商户,主要位于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等区域,位置隐蔽。同时,在省市交界处监管力量比较薄弱的地方相对集中。” 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副局长夏祖义说,虽然目前没有科学统计过,但是其量大、面广,污染贡献很大。十几万家企业分散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直接排放污染物,其影响可想而知。


强力治理不意味着一味关停

堵疏结合,不具备治理价值的要彻底关停,有价值有市场的,政府会帮助改造


自4月7日启动第一轮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工作以来,督查组发现最多的就是“散乱污”问题。


“这些企业对当地的经济贡献十分有限,很多连工商手续都没有,更谈不上税收贡献和推动经济发展。”夏祖义表示,对经营者个人可能会带来一些收入,但是这些收入都是在牺牲环境的前提下获得的,这些作坊式企业无需承担环保成本,生产的产品流入市场,形成不良低价竞争,也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给正规生产企业带来不利影响,扰乱了市场秩序。


整治“散乱污”,部分企业遭遇阵痛,但这是必须承受的。“借着这次强化督查的契机,要从根子上拿掉不符合产业政策、治理无望的‘散乱污’企业。” 李国鹏说。


高邑彻底摸排辖区内的“散乱污”企业,环保局联合乡镇政府、公安、电力等部门,两断三清(断电、断水,清除设备、原料和产品),彻底取缔;同时实施三级网格管理,把责任落实到乡村,尤其是村一级。“有一两间屋子,这些小企业就能干,靠县乡很难管,但是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熟悉情况,把责任砸实到村一级能真正从根子上起作用。” 李国鹏说。


强力治理,并不意味着一味关停。在高邑建陶产业园,河北煜珠陶瓷制品有限公司大门外,一块电子显示屏显示着在线监测数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排放数据一目了然。公司经理暴记忠告诉记者,公司从4月初先后投入2600多万元,实施煤改气、脱硫塔及窑炉改造等工程,6月初经过验收后点火复工。


像煜珠陶瓷这样有一定规模、能通过环保改造达标的企业毕竟是少数。此前,环保部曾点名批评,高邑县诸多陶瓷企业使用的煤气发生炉普遍存在无组织排放现象。督查组在一家陶瓷公司检查时发现,煤气发生炉排放出的大量煤焦油如沥青一般已经染黑了整个房顶。


“不具备治理价值的要彻底关停,不过光靠堵,会引起反弹。‘散乱污’整治要堵疏结合,有价值有市场的企业,政府会帮忙改造。” 李国鹏说。


部分城市排查不细致、整治不彻底

勿存侥幸心理,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问题企业,要依法坚决予以关停取缔


“散乱污”企业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顽疾。《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实施近4年,危害如此之大的“散乱污”企业,为何成了监管空白?


“造成京津冀大气污染的工业污染源主要分两类,一类是重点污染源,另一类就是‘散乱污’企业。”夏祖义说,原来,各地都把眼睛盯在重点污染源治理上,因为其排放量和排放强度远大于“散乱污”企业,这些企业通过多年来的不断努力,污染物排放状况明显好转。这样的成绩得益于监管部门对企业的强化监督检查、强制其安装自动监测设施等手段。目前,重点污染源得到规范管理后,“散乱污”企业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也就越来越明显,因此,环境监管的重心正在向“散乱污”企业倾斜。


重心转移的成效十分显著。今年3、4月份,环保部分别启动一季度空气质量督查和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 3、4、5月份空气质量较之前3年同期平均水平有明显改善。特别是强化督查工作开始的4月份,是近年来空气质量最好的一个月。


“强化督查工作,层层传导环保压力,打破了地方政府及环保部门不愿查、不想查、不敢查的思想壁垒;杜绝了企业‘避风头’‘人情救赎’的情况。” 夏祖义说,虽然部级督查有成果,但督查中也发现部分城市很多“散乱污”企业未列入排查清单。


夏祖义告诉记者,几个月前,在环保部的要求下,“2+26”城市自行排查出“散乱污”企业约5.6万家,但随着督查深入,越来越多不在名单上的“散乱污”企业得以曝光,从侧面反映出各地排查工作中的漏洞。环保部要求各地再次摸排清理,重新排查后的“散乱污”企业增至10余万家。济南、邯郸、邢台、聊城、淄博、长治、滨州、郑州重新梳理后的“散乱污”企业较之前所报数量有大幅度增加。


“‘散乱污’企业集群整治是强化督查第一阶段的重点,必须对其零容忍!”夏祖义说,对部分城市排查不细致、整治不彻底的问题,环保部将不断督促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坚决打掉污染区域空气的这一“罪魁”。


围剿“散乱污”,会砸了百姓的饭碗吗?

 环境监管不但要打“老虎”,更要拍“苍蝇”

  “散乱污”企业通常被认为是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当地产业布局规划,未办理各种相关审批手续,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一般理解,就是“黑户”、分布散乱、污染严重的企业。


  “散乱污”企业的情况到底如何?督查通报也给出了一些细节,比如,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孙庄乡大候村一土法炼铝小企业,熔铝废气、烘干工段废气未经处理直接外排,采用暗管与渗坑排废水,被督查人员抓了个“现形”。

  今年4月,环保部要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个城市上报 “散乱污”企业清单,各地初步列出5.6万家。“根据推算,“散乱污”企业的数量会是更惊人的量级。”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局长田为勇说。

  业内人士估计,区域“散乱污”企业的数量,可能高达数十万家。强化督查不仅公布每天查到的问题企业情况,还公布了一些“散乱污”集聚地,目前掌握的集聚地数量就有400多个,其中甚至包括位于北京三环附近的十里河建材市场。

  “散乱污”问题一直存在,但为啥最近一两年才进入公众视野?“督查也好,日常执法也好,以往都是直奔大企业,希望抓到‘老虎’,没想到倒让‘苍蝇’滋生起来。”一位环境执法人员告诉麻辣姐,“散乱污”企业不入执法者法眼,导致监管真空,一方面是监管思路的原因,更重要的还是监管力量不足。

  污染占比尚需核算分析,对“散乱污”围剿已全面展开

  抓住重点行业解决突出问题,环保监管的这一思路,前几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但随着大污染源得到控制,“散乱污”的问题日益突出。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是目前国内污染源清单做得最牛的单位,院长贺克斌院士告诉麻辣姐,对于区域“散乱污”,目前还处于收集信息阶段,上报企业数后要经过核算才能确定排放量。


  也有人觉得,“散乱污”大多规模小,那一点排放没必要兴师动众。但贺克斌认为,随着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逐步得到控制,排放源的格局也在发生转变。一辆机动车比火电厂排放量要小得多,但500万辆机动车的排放就不是一个小的数字。他透露,环保部正在组织对“2+26”个城市编制新一轮的排放源清单,“散乱污”排放肯定要纳入其中。按照时间表,这项工作要在今年8月底前完成,以期对今冬的污染防治决策起到参考作用。

  “这是解决京津冀大气污染或者是说解决这次蓝天保卫战一个重要的手段、重要的环节。”谈及“散乱污”治理的必要性,田为勇曾这样表示。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各地对“散乱污”的围剿已经展开。河北就要求今年9月底前,各市县通过采取关停取缔、限期搬迁、停产整治等强有力措施,摸清底数、确定类别、分类施治。5月10日,环保部对廊坊市的大气治理问题进行挂牌督办,原因就在于廊坊下辖的文安、大成等地“散乱污”企业集群违法排污问题突出。环保部也提出明确要求,今年10月,治理无望的“散乱污”一律取缔。


  治污染如何兼顾“饭碗”,需要顶层设计通盘考虑

  环保部门5600人集结,没节假日甚至没白天黑夜地强化督查,本应该是众口称道的事,然而强化督查开展以来,不同的声音却不绝于耳。


  有文章称,矿山关停了、陶瓷厂不开窑了、化工厂倒闭了,各种限产停产,这些企业人和劳动人民怎么活?谁能替这些企业发声?也有观点认为,很多(被关停)企业主全部身家都压在工厂里,而无数工人正背负着房贷、车贷、养家、养老的巨大压力。


  这些质疑的声音,乍听上去似乎有道理,环保治理也不能砸老百姓的饭碗哪!可是,仔细分析这些观点又站不住脚:甭管企业投资做什么,遵纪守法总是经营的底线吧?如果一家企业可以借“饭碗”的名议违规排放,那是不是也可以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是不是也可以偷税漏税?只要关系到人们的“饭碗”,是不是政府就该睁只眼闭只眼?


  肯定不行啊!如果对违法违规听之任之,早就乌烟瘴气了,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消费安全还怎么保障?


  这些质疑,也让人想起了两年前山东临沂铁腕治污引发的讨论。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曾表示,一些污染企业长期靠偷排漏排产生经济效益,在受到惩处的时候喊冤。只有严格执法,才能将守法是底线的理念正确传导给企业。


  “环境问题是一个从点到面的多维问题,环境治理也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一开始,是治理成本较低、规模效益显著的大企业,然后逐步向治理成本较高、规模效益不明显的中小企业扩展。”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认为,但这是必须经历的、绕不开的一个阶段,社会肯定要付出相应的成本代价。

  不过,对“散乱污”一刀切地关停是简单省事,但却容易导致新的矛盾产生,而且一时关停也容易按下葫芦浮起瓢,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还是应当分层对待,能并转的并转,有治理希望的依法停产整治,努力将各方损失降至最低。


  不可否认,在“散乱污”整治过程中,会触碰到更多企业的利益,也会连带职工的“饭碗”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社会的影响,政府有需要通盘考虑加强顶层设计,寻求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最大公约数。”李志青建议。(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麻辣财经工作室 孙秀艳)

来源:人民日报   孙秀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