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巴塞电影
资深电影编辑团队每日更新有料、原创、独家的电影资讯和深度解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巴塞电影

校园恶性奸杀案,死刑究竟该不该判?

巴塞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6-28 23:5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近日,一起 恶性校园暴力案件 引起媒体关注。


年仅16岁的花季少女,被17岁的男同学强奸后勒死。这样的新闻,谁看了都会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围观群众也是气得直跳脚,好像不把凶手活剐了都难解心头之恨:


我们看到,这个时候, 是否应判死刑 ,总会成为大家争议的焦点,尤其是此类性质恶劣的案件。

死刑应当在何种情况下使用?或者更进一步说:死刑应当废除吗?

世界上有一部分人力主废除死刑,比如他们会说:


这样的反问似乎很有力,但仍改变不了大多数人坚持“杀人偿命,天经地义”的看法。

或许我们可以看看这段对话的来源——


《牧人与屠夫》


1987年的南非,雨夜,一位开车的19岁少年路上与一辆面包车险些相撞。

愤怒的他将面包车逼至采石场尽头,对方车门开启的一刹那,他开枪射杀了车上7名黑人。

事后,他将所有尸体排成一排,动机不明。

2016年,这个曾震惊南非的真实事件被搬上银幕。



难道这仅仅是一起简单的路怒症恶性事件?难道仅仅因为路上发生过几句口角?

史蒂夫·库根饰演的高级律师约翰·韦伯接手了这个案子,他负责为凶手辩护,虽然一开始他并不情愿。


▲约翰(右)倒是很坦诚

而被告里昂·拉布斯坎尼最初也极不配合,两个杠头碰上了。


照此态势,本来二人应就此一拍两散,然后迅速判决结案。但约翰无意中了解到的一条信息,让他明白此案并不简单……(手动扶眼镜)

对自己工作中曾经历过什么,里昂不愿再多说一句,约翰只得从别处搜集资料。

当他把去年所有被判处绞刑的犯人名单放到里昂面前时,里昂淡定地说:


这些人都是他负责处死的。


这是个令人震惊的回答。


一个17岁的少年进入监狱工作,一年内目睹了164名囚犯被绳子吊死,这将给他带来怎样的心理冲击?

所以,约翰有理由推测,里昂杀人,很可能是无意识行为,这与他的工作经历必定有深切的联系。

在法庭质询中,我们一步步走进了这个少年的内心,看到他两年的狱警工作都经历了什么。

上任第一天,里昂就被要求选一个犯人,带着他们到绞刑架受刑。是的,那时的南非采用绞刑作为死刑,并不是枪决或注射死亡。

▲有犯人被吓得尿了裤子

来到绞绳前,这里将是他们的 丧命之地

在这之前,狱警会提前几日测量犯人的体重身高颈宽,以为他们准备最合适的绞绳,这样也能减少痛苦、死得干脆,省去许多不必要麻烦。

这个过程中,狱警难免会与囚犯建立某种人际联系,这不可避免。

当第一次看到一排7人在自己面前被直挺挺吊死的时候,里昂完全懵了。

人被吊死后或许是尿失禁,黄色的液体混杂着些许血水流在地上,异常恶心,里昂直接看吐了。

你可以说第一次嘛,很正常;或者别人为啥没事儿,是他心理素质太差了。


是的,但他上岗之前没有任何人为他做过相关的心理测试,之后也没有任何人为他做相关的心理辅导。

约翰在法庭上说得好:“一个精神病医生就可以拯救你的!”

可惜一切为时已晚。他们每半个月会执行两到三次绞刑,长久下来,一年就是几百号人。

但这还不足以构成里昂连杀7人的直接动机。他工作的最后一天发生了什么?那个雨夜又究竟有哪些细节?

苦苦冥思后,约翰似乎明白了什么,面包车的侧滑门……

他工作的最后一天,狱警们遇到了反抗,有囚犯挣扎着逃跑。一顿警棍之后,他们还是被押上绞刑架。

忙乱之中,头套也没来得及戴的犯人匆匆被绞死,其中一个绞绳可能没准备合适,一个犯人吊下去后并未立即死亡,还在不断挣扎。里昂和同事不得不用手助他“脱离苦海”:

之后,里昂又被派遣去把尸体送往坟墓,中间车出了点小事故,司机跑了,里昂只能自己整理凌乱的尸体,然后把棺材一个个搬入坑内。多么糟糕的一天。

结果,晚上又差点和面包车相撞,里昂路怒症发作,追了他们一路。


终于,在面包车侧滑门打开的一瞬间,那熟悉的声音让他产生了无意识应激反应, 他掏出手枪……

约翰的妹夫曾去安哥拉打过仗,他在监狱有自己的线人,连他在了解到监狱里的事后也会感到震惊:


最后的总结陈词,约翰与法官争辩起来,他慷慨激昂地说:

“他的一辈子都跟他们锁在了一起,他们与他分享在世最后一天的每个瞬间,最后他又不得不目击他们死亡的可怕细节,并且是在定期的无限延伸的基础上,他与其他人一样也肯定会被判死刑。”


相比于表述主张废除死刑的观点,《牧人与屠夫》更像一部绞刑纪录片,它对绞刑执行过程的真实还原令人震撼。

有人评论说,法庭场面水准一般不够抓人。



但于连觉得,这反倒说明影片保持了相对的 理性与克制 ,没有落入过于主观的情绪化陷阱。《辩护人》那样的法庭对质固然精彩,可也免不了有过度煽情的嫌疑。

饰演辩护律师约翰的英国演员史蒂夫·库根,曾参演过《神偷奶爸2》、《博物馆奇妙夜》、《小黄人大眼萌》等喜剧片,他也是《菲洛梅娜》的演员兼编剧兼制片,他还凭《菲洛梅娜》拿下了第70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编剧。

饰演公诉人的女演员安德丽亚·瑞斯波罗格曾出演过奥斯卡最佳影片《鸟人》,就是和娜奥米·沃茨接吻的那个大胸妹子。

是的,于连知道有人会说《牧人与屠夫》里那位少年只是个例,他的遭遇并不能成为废除死刑的理由。

何况随着科技进步,死刑的执行方式也在变化,除了绞刑,也可使用枪决、电椅、或注射,让死亡过程不再那么残忍和痛苦。

杜琪峰在《毒战》里首次全程“直播”注射死刑过程:


曹保平的《烈日灼心》里邓超也生动演绎了被注射死刑后面部表情的变化:

的确,我们全程都“忽略”了一个群体的痛苦,就是被害者的家人。如果废除死刑,何以告慰死者、安慰他们的在世亲人?

我们先来看看片中的里昂为何要年纪轻轻、明知自己可能并不适合做狱警、却还要干这份工作呢?


不想参军打仗,这个理由恐怕没人有异议。


20世纪以来,“反战”已经和消除性别歧视种族歧视以及同性恋平权一道,成为绝对的政治正确。

打仗也会杀人,也可能是正义的,为何反战就是绝对正确、而废除死刑就不可理解呢?


日本动画《在这世界的角落》再次搬出“人民是无辜的”这套洗白论时,怎么大多数人就能接受呢?

在关于《牧人与屠夫》的评论中,不少观众并不反感此片,却依然支持死刑。


诚然,复仇是人性本能,乍一听,杀了人还能不死,这简直有悖常识逻辑。

死刑自古就有,可它的存在却并未断绝犯罪。若死刑必须存在,是否凌迟、车裂等极刑也要保留?这些手段可能更易告慰亡灵、安抚人心。

我们都向往草莽英雄的仗剑除恶、快意恩仇,但那只能存在于虚构的武侠世界。事实是,文明社会的进步从未鼓励过人本性的野蛮生长。

况且,不判处死刑也不代表就便宜了凶手。“一刀速死”就能让死者重生、生者宽慰吗?失去的不会再来。


反倒剥夺凶手自由、让其一辈子忍受心理煎熬,是更重的惩罚。

▲[无间道]片名已说明一切

正如约翰最后引用的那句话:

“在杀戮的循环中,没有开始或结束,只有更多的杀戮。”

喜欢快意恩仇的武侠小说家也会说,冤冤相报何时了?

杀戮之后的杀戮不会带来内心平静,终止杀戮的方式也从来不是继续杀戮。




巴塞君说

你对死刑的看法是什么?



巴塞君发福利

每周五将在一周内所有文章的精选留言中

随机选出两位小伙伴(优质评论、沙发狂魔、活跃用户等)

每人将获得1张电影通兑券【全国2D/3D可兑】

快快留言和我们互动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