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森林城市·绿色共享”专题论坛发布了《全国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2025年)》,提出到2025年,我国将建成300个国家森林城市。
据悉,《全国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2025年)》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编制,提出将综合考虑森林资源条件、城市发展需要等因素,努力构建“四区、三带、六群”的森林城市发展格局。
其中,“四区”为森林城市优化发展区、森林城市协同发展区、森林城市培育发展区、森林城市示范发展区。
“三带”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森林城市防护带、“长江经济带”森林城市支撑带、“沿海经济带”森林城市承载带。
“六群”是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株潭、中原、关中-天水6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
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介绍,森林城市建设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适应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推进中国城乡生态建设的一种创新实践。其实质是围绕“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打造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城乡一体、健康稳定的城市生态系统。
据了解,目前全国已有300多个城市开展森林城市建设,其中138个城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20多个省份开展了森林城市群建设,18个省份开展了省级森林城市建设,建成了一大批森林县城、森林小镇和森林村庄示范,形成了推进城市生态建设的创新模式和重要抓手。
■ 2020年——全国建成6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200个国家森林城市,初步形成符合国情、类型丰富、特色鲜明的森林城市发展格局。
■ 2025年——建成300个国家森林城市
■ 2035年——基本实现森林城市生态服务均等化,全民共享森林城市建设的生态福利。
根据规划要求,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6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为实现这些目标,规划提出6项森林城市建设重点内容包括扩展绿色空间、完善生态网络、提升森林质量、传播生态文化、强化生态服务、保护资源安全,并明确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支持力度、提升建设能力、开展国际合作交流4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据了解,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森林城市·绿色共享”专题论坛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贵州省人民政府、国际竹藤组织、国际森林研究组织联盟主办。
素材来源:人民网
免责声明:
该文内容系网络转载,清华同衡旅游规划公众号对文中观点及准确性保持中立。转载内容已经注明出处,部分文章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的,仅标明转载来源,还望谅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