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虽然整个新媒体的热度在降低,但是,还是冒出了不少现象级的大号。其中有受关注比较高的是通过优质的原创内容涨粉的,比如夜听、办公室小野,上半年通过优质内容获得了大量的粉丝。也有十点读书,持续稳定的内容输出,在上个月粉丝突破2000万。
不过,也有不少公众号,是通过运营的辅助手段做出来的,当然不是说这种新媒体的内容差。他们的内容其实也不差,只不过没有达到完全可以靠内容增长的质量,这种账号的内容,更多的是中规中矩,维持用户粘性有余,保持持续增长不行。
快到年末了,今年你的公众号涨了多少粉?
废话不多说了,下面,是我总结的,今年可能是微信公众号上吸粉最有效的四大运营方法,如果用的好,短期内完全可以做到0到100万粉丝的增长!
群裂变的鼻祖是公众号“有书”。2016年通过群裂变,有书的公众号粉丝增长接近1000万。
因为龙头作用,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模仿有书的群裂变活动开始兴起。我们自己的公众号也跟进做了一波,半年时间涨了接近一百万粉丝。
今年开始,各种群裂变活动不断的刷新朋友圈,推广内容也从主打情怀的线上打卡监督的读书、运动开始扩展到各类线上免费课程。做得好一点的就推自己做的内容或者课程,做的low的就去得到、喜马拉雅把付费的音频扒下来,通过重新包装,暴力增粉。
别说人家low,这些活动个个都是刷屏朋友圈的活动!(这么“low”的大红字体,醒目吗?)
展望:下半年随着群裂变的第三方工具越来越多,群裂变的各类线上推广也变得多起来,不过内容真的比较好的还是比较少。
在一些非常暴力的活动刷屏之后,用户开始对群裂变这种模式变得反感。预计后面群裂变的活动会变得越来越难做,不过策划、包装和内容质量特别高的活动,依然有可以引爆朋友圈。
这个不是今年才火的,去年开始就已经很火了。
以前还有三级分销,增长的很快,不过后面微信也明文规定禁止三级分销,封了一片号,以“小黑裙”为首。
任务宝的逻辑原理同二级分销,是被微信允许的。核心的点是产品对用户的吸引力,目前来看,任务宝活动成功的关键是产品,这个产品很多是要送给用户的。
如果需要的是泛粉,就要找一些成本比较低,用户接受度又很高的产品,比如书籍。
如果需要的精准粉,就要分析粉丝特性,同时产品也要选择的比较好,这类成本一般都不低。
我们一个新号,通过任务宝,现在基本每个月可以涨10万粉左右,平均单个粉丝的成本在5毛,比广点通低很多。
不过,这个是纯吸粉,后面还是需要好的内容或者产品来提升粉丝粘性。
展望:明年这个活动依然是服务号增粉的有效方法之一,效率高,粉丝来的快。不过,对后续的内容、服务有要求。
砍价宝的原理基本和二级分销-任务宝相同,而且有大量的第三方工具可以用。任务宝的工具还挺少的,而且还收费。
和任务宝不同的是,砍价宝可以嵌入订阅号,给订阅号吸粉。(任务宝也可以给订阅号做,只是体验不好,效率低)
不过给订阅号吸粉也有一个问题,因为关注二维码渠道是唯一的,如果短时间订阅号涨粉非常高的话,会引起微信的监控,甚至会直接删粉。
基于服务号开发的任务宝,基本每个二维码都是带参数的,也就是说每个二维码都是不同的,这样被删粉的风险就低很多。
我们用自己做的活动举例,目前为止,通过服务号做的任务宝活动没有被删粉的记录,单日涨粉最高曾经超过三万。但是,做砍价宝,24小时内涨了17000粉丝,第二天这批粉丝就被删除了。
展望:砍价活动依然是较长时间内比较有效的涨粉活动,但同时风险也挺大的,可能会需要活动中换域名和二维码。只要注意控制流量峰值,基本效果和任务宝没多大差别。
这个模式比较难以解释,你可以理解为是任务宝的一个变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熊猫书院”和“量子学派”两个服务号。熊猫书院特别奇葩的是,他的服务号从来没有公开发过一条信息,却涨了几百万粉。
熊猫书院应该是这个模式做的最早和做的最大的,但我个人认为,量子学派是目前为止做的最好的。
简单来说,书院模式就以一个系列的内容产品来吸引用户,用户可以直接付费,也可以生成自己的专属二维码进行好友邀请,邀请的好友数量达到标准后,就可以免费成为书院的“会员”。
这个模式是目前来说,是一个吸粉和收入都兼顾的模式,因为只要内容产品足够有吸引力,虽然大部分用户还是会邀请好友免费成为“会员”,但是还是有一部分用户会直接付费的。
熊猫书院和量子学派的区别在于——内容的领域和质量。
通过一位熊猫书院内部人士了解到,熊猫书院的编辑本身的水平就比较差,所以,产出的内容也就是一本书各个部分的摘要,这样的好处是“快”,但是明显的缺点是这部分的内容对一些高水平用户的意义不大,我曾经听过好几个身边的同事和朋友,说熊猫书院的内容看一两篇就再也看不下去了。
量子学派的优点是,选取了一个比较精准和垂直的内容领取——理工科领域,吸引到的也都是具有理工科思维的用户,这部分用户和泛文化用户的价值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同时,量子学派的编辑团队水平也比较高,从前端推送的内容来看,基本篇篇十万加,进入系统内发现,虽然质量不至于和得到、新世相读书会这类精读内容水平相比,但也不至于让人看一两篇就关掉。
展望:这个模式本来是需要比较强的技术开发和产品规划能力才能实现的,但是目前一家基于微信的第三方开发公司,已经做出来第三方工具了。具体哪家就不说了,避免广告嫌疑。
预计明年会有各种各样的书院冒出来,把订阅号“日更”类的模式变成服务号“书院”类的模式,内容领域也会从泛文化转向各种精准垂直的领域,比如职场阅读、投资阅读等等。如果体验比较好的话,机会非常大!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创业谬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