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红餐网
头号餐饮创业新媒体,百万级订阅量
51好读  ›  专栏  ›  红餐网

钢管厂五区魏明:餐饮生意不是比谁赚得多,而是比谁活得久

红餐网  · 公众号  ·  · 2024-10-20 19:3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钢管厂五区小郡肝串串香品牌如何在品类热度过山车式的变化中保持稳定,应对市场挑战和自身策略调整的过程。品牌负责人魏明对市场的洞察和灵活调整策略,使得品牌经受住了市场考验。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品牌经历与策略调整

品牌经历了火锅串串香热度的起伏,但始终通过调整策略应对市场变化。

关键观点2: 魏明的经营理念

魏明注重品质与顾客体验,坚持手工腌制和手工穿串等传统制作流程,并注重门店的市井文化氛围。

关键观点3: 应对市场挑战的措施

推出新菜品和会员价体系以吸引顾客,同时调整门店模型和价格体系以适应市场变化。

关键观点4: 品牌的长久发展

魏明强调品牌的持久发展,注重复购率和顾客反馈,通过社群运营和会员体系提升熟客黏性。


正文

品类热度从爆火回归平静,不少串串火锅门店经历了一场“劫难”,作为赛道头部品牌“钢管厂五区小郡肝串串香 ”却平稳 穿越了风暴,如何做到的?


许多钢管厂五区小郡肝火锅串串香 (以下简称“钢管厂五区”) 总店的熟客都知道,有位时常在门口接待、笑容和蔼的服务员,还有着其他身份——他其实是门店的老板,也是整个品牌的联合创始人。


这位“身份丰富”的服务员叫魏明, 是一个三十多年来始终奔波在一线的餐饮人


最近,《红咖说》栏目组在钢管厂五区总店见到了他。当时,魏明正在给等位的顾客拿号、递小吃,当栏目组正要上前打招呼时,他又迅速钻进后厨,紧盯着师傅们穿串、装盘出品。


在店内没这么忙的时候,他还会坐下来,把在一线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复盘总结, 思考解决方案,以及整个品牌接下来的发展路径


事实上,这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工作。2016年前后,火锅串串香的热度如日中天,客流如潮;但近年来该品类似乎不再火爆,逐渐回归平静。 品类热度的“过山车”,考验着品牌负责人的能力


作为火锅串串香品类的头部品牌,钢管厂五区在品类火爆的那几年可以说是“现象级”的,顾客在门店大排长龙是常态。而当热度散去后, 庞大的自然流量不再,如何做好门店经营和品牌的整体发展规划, 难度呈指数级上升。


对于这些问题,魏明早有答案。



把能做的事情做到最好

总会有顾客上门的


提到火锅串串香,就绕不开钢管厂五区,这个品牌身上有过太多耀眼的时刻。


钢管厂五区并不是魏明“凭空”造出来的品牌,它来自 成都无缝钢管厂老职工顾大姐的串串摊


1987年,凭借着不错的口味和新鲜的食材,顾大姐手中的小摊子火了起来,食客络绎不绝,成为了今天钢管厂五区的雏形。再后来,顾大姐和她的“干儿子”魏明,决定把这个小摊发展成品牌, 于是就围绕小郡肝做文章 ,正式创立了钢管厂五区。


没想到,钢管厂五区一炮而红,甚至可以说是一举打响了小郡肝串串香这一细分品类的名号。当时, 钢管厂五区几乎开一家火一家 ,有的门店日营收近10万元,有的加盟商不到3个月就回本。



魏明依然记得当时门店的火爆盛况。据他回忆,自2016年总店搬至新华公园后门, 门店凌晨排队成为了常态 ,不仅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还不乏明星大腕前来,让该店的墙面上挂满了明星留影。


在这个时期, 整个火锅串串香行业也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增长的状态 ,全国各地开始开始涌现一批火锅串串香门店。


对于魏明而言,那几年是他最忙的时候——白天穿梭于各门店之间处理事务,晚上就和团队召开复盘会议, 讨论如何优化产品、提升管理水平以及拓展市场


“当时店里忙完往往已经到了深夜10点多, 我们的会议就会从11点开始,经常持续到第二天清晨 。”魏明回忆道。


不过,从2020年起,火锅串串香热度逐渐下降, 不少门店的生意开始下滑


魏明察觉到了这一变化。在他看来,由于品类热度的暴增,赛道短时间内涌入了许多挣快钱的从业者, 导致市场供给过剩,洗牌是必然的


“那些年赚钱确实比较容易,但当市场冷静下来后,品类发展增速放缓, 一些跟风入局、竞争力不强的门店,自然会相继关闭 。之前光巴中一个地级市,就冒出了几十多家我们的模仿者,后来也都关得差不多了。”魏明说道。



为了应对市场变化,魏明把品牌的发展策略从抢占市场,调整为 提升单店经营水平,放缓了开店节奏


事实上,快速拓店并不是钢管厂五区创立之初的策略,据魏明透露,在品牌刚火起来的时候,魏明还曾谢绝了一大批加盟商。


“顾大姐和我当初是不想快速开店的,但碍于市场上模仿的人太多,怕有些赚快钱的坏了火锅串串香的口碑,我们想抓紧把正宗的火锅串串香想开到更多地方,于是才开了很多店。”


如今再回头看,钢管厂五区仍稳坐火锅串串香头部品牌的位置,也得益于其在市场急剧变化的几个阶段的策略调整。


对于火锅串串香的热度从“当红辣子鸡”到回归平静,魏明反而看得比较淡,“火锅串串香回归常态不是坏事,我们要接受现实, 只要把我们自己能做的事情都做到最好,总会有顾客愿意来的 。”




想要生存下去

就要保持低毛利经营


市场给魏明提出的挑战,不止是品类热度的“过山车”。近两年来,价格战席卷餐饮业,同样带来了许多难题。


为了应对市场变化,魏明推出了一系列措施。


在他看来,今年客人消费意愿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他们对价格十分敏感,所以餐饮品牌调整价格势在必行。而问题的关键在于, 要做到降价不降品质,在价格、品质和门店自身利润三者之间找到平衡



因此,魏明重新设计了 钢管厂五区的门店模型和价格体系


不久前,在总店原本的“钢管厂五区小郡肝串串香”门头下,魏明大胆地打出了“钢管厂歆瑞源油卤串串”的标识,并腾出一块近20平米的外摆区域放置了6张桌,专门卖冷锅的油卤串串, 开起了“店中店”


据他介绍,“歆瑞源油卤串串”是钢管厂五区团队多年前就已孵化的品牌,采用的是顾大姐当年最初的独家配方,还原了1987年的老味道,人均消费只要二、三十元,已连续4年入选大众点评必吃榜。


魏明创新地把钢管厂歆瑞源油卤串串与钢管厂五区 结合到一起,为门店经营打开了新局面



他表示,一方面看,这是在原店名下打出新旗号,给顾客带来了全新的口味和新鲜感;且因为冷锅、干拌的串串方便携带, 门店还做起了外卖业务,让客人在家中就能享受接地气的美食


另一方面,这样做也是在 用更实惠的价格吸引顾客进店消费


“对客人来说,火锅串串香的锅底费用是39元,还没有点菜就已经花不少钱了,而 冷锅串串锅底的会员价只要8元,干拌的油卤串串甚至不要锅底费 ,他们会认为这种吃法很省钱。”魏明说道。


同时,他还打造了门店全新的会员价体系——盘装的素菜1元起,盘装荤菜最高19.9元。如此一来, 门店整体的人均消费从80多元下调至60元左右


曾有管理层担心,降价会影响门店整体业绩表现。但魏明认为, 餐饮已经进入了“低毛利”时代,想要生存下去,就要保持低毛利经营 。据他透露,钢管厂五区门店过去的综合毛利润在50%以上,而现在钢管厂五区的毛利率维持在40%以上,力求薄利多销。


“坦白来说,素菜1元起,肯定不赚钱。但这是会员价,为的是 通过这些产品引流,提升门店整体的复购。


结果也证明,魏明决策是对的。在调价后,工作日期间,“油卤+冷锅串串+小碗冒菜”部分的日营收就能达到7000多元;火锅串串香则超过3万元, 同比提升了超过20%。


而事实上,这不是魏明第一次对钢管厂五区的门店模型进行调整。熟客总能发现,每隔一段时间,钢管厂五区总会有新变化,或是产品,或是动线。


仍以总店为例,2017年,为了满足消费者对菜品多样化的需求,魏明在串串香的基础上增加了火锅菜品, 推出了“火锅+串串香”的新模式 ,即在牛肉、掌中宝、肥肠、小郡肝等串串的基础上,新增了毛肚、腰片、鸭肠等盘装菜品。



同年,他又在店里开辟了明档厨房区域, 推行鲜切现卖, 让顾客能看到店员手工穿串的场景,厨房的清洁程度与食材的新鲜度也一目了然。


此后, 他又在在原有的明档区域旁增设了小吃甜品站 。在这里,既制作包子、炒饭等更具“烟火气”的菜品,还呈现出甜品、小吃摆盘的全过程,提升了顾客的购买欲。


在魏明看来,消费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凭借着老一套的经营模式打天下,显然已经行不通。“ 及时根据顾客需求来调整,品牌才能经久不衰。 ”魏明说道。


不是比谁赚得更多

而是比谁活得更久


做好一个餐饮品牌,有些事情要跟随市场,勤奋地变; 但也有些事情,是永远不能变的。


比如产品的品质,魏明举例,在餐饮行业追求高度标准化、极致效率的当下,他依然要求门店员工 坚持手工腌制、手工穿串 ,用非遗手工底料,极大程度保留顾大姐在30多年前的手工制作流程,保持传统的成都风味。


“我们小郡肝的选材非常严苛,只选用散养鸡的新鲜小郡肝。它的制作流程也很复杂,共计清洗、改刀、腌制等6个步骤, 整个过程纯手工完成。 就拿腌制环节来看,我们的腌粉是独家秘方,由数十种香料配置而成,腌制时再加入鸡蛋清、纯净水进行搅拌。过程中,需要师傅翻拌、拍打小郡肝半个小时以上,直到其充满弹性,才会进入下一个环节。”魏明说道。



市井文化则是钢 管厂五区 另一项“不变”,魏明把它融入了门店经营的方方面面。比如在门店场景上,“装修风格可以变,但无论怎么变, 都不能离开成都的市井文化的内核,这也是成都火锅串串香的灵魂之一 。”


如今,顾客走进钢管厂五区门店的,仍能感受到墙上的老照片、大面积涂鸦版画以及复古瓷砖贴片等元素,营造出的浓郁的市井气息。


在魏明身上, 那种爱与客人打成一片的“市井”行事风格,也与30多年前如出一辙 。平时在店里跟顾客唠嗑、留意他们的口味偏好、点餐习惯等,许多熟客爱吃的菜品他全都了然于胸。


“小时候,我的干妈顾大姐就教育我,做餐饮要对得起良心, 要让客人在你家吃饭像回家一样,这样才有回头客 。”魏明坦言。


而除了在店里唠嗑,魏明还会在线上和“街坊”们打成一片。他的手机里共有5个微信账号,每个账号的通讯录中最少都有5000千多位好友, 其中绝大多数是店里的客人 。“有了客人的微信,他们的意见就会直接反馈给我,我也能通过他们的反馈及时做出调整。”


这一做法,为钢管厂五区带来了不少回头客,这正是他所最关心的。



魏明表示,任何一个餐饮品牌在刚走红时,都不会愁客源,源源不断的“自然流量”会让店里坐满, 真正难的是如何让品牌长红 。在这背后,复购率则是品牌能否长红的重要衡量指标。


为此,魏明做了不少事情。比如,除了自己手上的微信账号, 他还让团队建立了40余个社群,每个社群由专人负责运营 ,同时搭建会员体系,提升熟客的黏性。


如今,钢管厂五区的经营趋于稳定。在魏明看来, “稳字当头”是现阶段和接下来一段时间里,钢管厂五区的发展节奏


眼下,餐饮市场的整体情况并不乐观,他想趁着这个时机,重新梳理运营的各个环节、关注效率提升,进而继续提升门店经营质量。“ 与其追求短期利润,不如重新审视、优化运营的每一个细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