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产品的,应该都知道下面2个典故。
当用户说,我要一匹更快的马的时候,他其实需要的可能是一辆汽车,他最终需要的是更快的交通工具;
当用户说,我要一个锤子的时候,他需要的是要把钉子弄到墙里去,他其实最终需要的是墙上的那个洞;
这2个典故,是在讲,我们应该如何通过对用户与场景的分析,找到用户最终真实的需求。
当我们找到真实的需求之后,接下来是通过功能实现来解决这些需求。当然,解决了需求并不是终点,终点是我们如何让用户愿意为之买单。发现需求,功能实现,价值传导,获取价值,这是一个完整的产品设计链路。
换句话说,找到用户价值与商业价值的结合点,这是一个好的产品的前提。这里的商业价值不仅仅指能挣多少钱,更多商业可期的部分都属于商业价值的一种。
之前我花比较多的时间去思考用户真实的需求,思考如何通过功能来满足用户的需求。作为一个产品的成就感来自于一点点的接近事实的真相(用户的真实需要),然后通过不断的积累的功能去达成这个需求。
最近开始意识到,价值的传达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于是,我想到了一个新的例子,军大衣与比基尼。
军大衣和比基尼,归类上看,都是衣服。从功能实现看,都能很好的满足了对应的需求。但是,价值传递上完全不一样,军大衣传递的是保暖,比基尼传递的是性感。相应的,价值回报上也有巨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一部分是因为满足了不同维度的需求(基础生存、社会表达),一部分则是对功能的对外价值传达。
换到产品的视角,实现一个功能之后,站在功能的视角向用户传达和站在价值的视角向用户传达,是天壤之别的差异。
比如,国民党军队的传单写的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红军的传单写的是“老乡,参加红军可以分到土地”。
再比如,电视里常常会上演的戏码,一个不入流的富二代在追姑娘的时候,主要是通过不断给钱,给大钱,给很多钱来传达对姑娘的爱,钱就是站在功能视角的价值传达;而一个渣男富二代在追姑娘的时候,主要是通过花钱讨姑娘欢心,如果涉世未深就带她旋转木马,当然是包场那种,这就是站在价值视角的传达。
(别抬杠说直接给钱也可以,有这种机会也告诉我一下,我也不想努力了...)
互联网的产品设计中,也有类似的例子。
同样是做电商里的运费险,淘宝叫「运费险」,说明卖家为您购买的商品投保退货运费险;拼多多则直接叫「退货包运费」,说明90天内申请退货或换货,拼多多补贴退货运费。淘宝在讲功能,拼多多在讲价值。
同样是做了某个功能。A产品说,我们提供了1,2,3,4项功能;B产品说,我们可以帮助你降低32%的售后咨询。
最经典还是QQ秀。一套虚拟的衣服,是功能;身份的象征与虚拟象形的传达,这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