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蒜苗长
数码博主 微博新知博主 头条文章作者 手机◎数码◎科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佛山电视台  ·  佛山有医院高峰日超1200人就诊!许多家长慌 ... ·  13 小时前  
广东台今日关注  ·  10°C,羽绒服穿起来!接下来是雨雨雨雾雾雾 ·  13 小时前  
广东公共DV现场  ·  有游客失联!知名景区通报 ·  昨天  
广东公共DV现场  ·  亲测!自动驾驶车辆首次开进广州市中心,这价格 ... ·  3 天前  
广东新闻广播  ·  “阿冷”回归,广东迎来新一轮降温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小蒜苗长

#尊界这一界太尊了# 之前收到了尊界的品鉴邀请,但因为没有去车展-20241115212515

小蒜苗长  · 微博  ·  · 2024-11-15 21:25

正文

2024-11-15 21:25

#尊界这一界太尊了# 之前收到了尊界的品鉴邀请,但因为没有去车展,以及我以为这次会直接公布外观,就没去。

结果,结果,只有被邀请的才能看真车,且,没有实车照片出来,感觉亏大了。

车的部分咱没看,也就不瞎说,聊聊关于这台车的产品逻辑。

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已经是确定的事情了,这个变局的第一阶段是新能源化,或者说是能源电池化和动力电动化。

电动汽车颠覆了传统汽车的定义模式,曾经百万级豪车专属的3s级别零百,在新能源时代,二十万级别的车上都可以标配了。

以及,电池的普及,使得用车成本急剧下降,曾经的经济性汽车能够把公里费用做到5毛已经是极限了,而电动汽车时代,配合家充,这个成本能做到五分钱。

技术普及成为了电车时代的最核心话题,带来了真正的科技平权。

但,如果反过来,汽车的定位往上呢?在动力性和驾驶成本都不再是体验核心要素的时候,这场变革的点在哪里?

电动化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然后,汽车智能化来了,然后有了问界M9在50万+市场的一骑绝尘,不分品牌,不分类型。

问界M9最初的成功,被很多人归结于华为品牌的变现,归结于华为核心粉丝的购买力,也就是所谓的“首销期爆发力”。

然后到今天,在问界M9发布近一年之后,这台车不仅没有经历首销期之后的跌落,反而越来越火了。

为什么?

因为智能化的魅力在经过真实用户感知和大众传播之后,真实的产品吸引力在极速扩圈,问界M9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新的标杆,它所代表的意义在于:

在新能源的能源和动力变革下所实现的汽车行业定义模式的颠覆,在旧有秩序被打破之后,智能化正在成为新秩序建立的核心支柱,而问界M9,充分验证了这件事儿。

我个人一直在关注鸿蒙智行和华为智驾,包括主动安全,之前也试驾过几次,理论分析也做了很多,但直到我自己提了R7,真正使用过华为的ADS3.0之后,依然有超出预期的感觉。

很多人说坐电车容易晕车,根本原因在于,电车的极快响应速度下,如果我们对油门的控制不够顺滑,它会直接反映在车子的行驶顺滑性上。而车子的频繁响应,作用在乘客体验上,就是不够稳,容易晕。

上次和老婆一起出门,走到半路,她突然问我,你今天开车怎么这么稳,一点都不晕了?

我:我开智驾了。

ADS3.0的变道、跟车、超车和减速,极其稳定和合理,包括高速或者城市快车道的匝道变道,它的时机选择都非常安全且合理。

社会的消费能力是由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反映在汽车上,就是,百万级别豪车的销量表现,本质上并不取决于产品本身,而取决于这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阶段,高净值高预算用户群体的需求规模。

汽车品牌或者产品,本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水平支撑下的需求满足,而是创造需求。品牌或者产品之间的竞争,是在这个需求范围内的竞争。

新能源变革使得更低价位的车有更显著的体验优势,问界M9就是典型代表,这台车在同级别的D级大SUV里,体验几乎就是最好的。

但按照百万豪车级别的预算需求来说,50多万还是太便宜了。

实际上,真的有一部分人觉得问界M9太便宜了。

他们原本的购车预算是100万往上的,但经过实际驾驶之后,发现无论是否考虑预算,M9都是最佳选择。

我研究生同学,之前在考虑GLS,我给他推荐了问界M9,前段时间我问他体验如何,他是这么回答我的:

我们常说一个概念,有些产品是隐藏身份属性的,比如苹果手机,工薪阶层在用,富豪明星也在用;比如之前的特斯拉,年限三十万和三百万的人,可能都在开,因为独特性。

而问界M9,其实也是类似的产品。

而这个现象出现的根本,是当更低价位的产品在需求满足和科技性上做到了最顶尖的水准之后,人们的预算能力属性被隐藏了。

那么,是不是这个事儿就这样了?

以华为手机为例,曾经华为的旗舰机就是P Pro和Mate Pro,顶配也就七八千,喜欢华为手机的朋友,最多也就花这么多的钱去买。

但之后的Mate RS、Mate X系列折叠屏,到Mate XT,这种被隐藏的需求水平,又被充分释放出来了。

Mate XT刚出来的时候,溢价到了四五万,这说明,预算四五万去买手机的需求是存在的,只是过去没有合适的产品出现,这个需求被隐藏了。

说完基本的理论,我们可以聊尊界了。

我们到底该怎么去理解尊界?

其实核心就是两件事儿:

第一、在汽车新能源化和智能化两大核心驱动力下,传统汽车定义模式正在解体和新的定义模式重构,豪车领域同样不会例外。

第二、智能汽车时代的豪车重定义是必然发生的事情,而这件事儿上,华为是最前沿的探索者。

我觉得如果你体验过智驾,一定会认可这是行业的未来;而如果你体验过各家的智驾,也一定会认可,华为就是现阶段至少国内市场的number1,独一档的那种。

这部分,我觉得一定会是接下来所有的高端车最核心的价值所在,无关品牌,无关价位。

有人说,智能驾驶是必然发生的事情,所以这部分无法成为品牌的护城河和高端化的内核。

这个言论就如同:

你站在07年的节点上,说智能机时代一定会到来,所以智能化无法成为手机高端化的核心支柱。

而正在今天这个节点我们再去看,智能手机时代是真正到来了,所有的产品都实现了功能的智能化,和移动互联网基础功能的满足,但品牌就是分三六九等的,而体验,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大家都能流畅,可怎么才能做到丝滑流畅呢?大家都能实现智能化交互,可怎么实现更加自然合理和舒适的交互呢?

之所以我喜欢用手机去类比汽车,是因为手机真正做过了这样一个类似的变局过程,且充分验证了很多的事情。

华为掌握了汽车智能化时代最核心的技术和体验点,且在真正实现了行业领先,且是大幅度的领先之后,那么在百万以上的豪华市场,华为其实就是掌握了最核心的入场券。

从这个角度,华为做尊界,是水到渠成的。

而现在,尊界真正需要回答的其实是,智驾体验普及到所有鸿蒙智行之后,汽车分级怎么去体现?

我觉得是两部分:

一个是传统好车的定义模式下,依然值得借鉴的部分;另一个则是智能化发展过程中,最前沿技术里那些需要足够的成本支撑才能够实现的技术能力。

传统汽车里值得充分借鉴的,我觉得是三点,造型、空间,以及内饰,这三者所营造的是舒适感和仪式感,而恰恰,对于百万级别的商务大轿车来说,这种独特性和仪式感,是非常核心的要素。

顶级餐厅所追求的食材、厨艺和环境,它所满足的恰恰是营养价值和能量补充之外的仪式感和独特性,内核其实是相同的。

而这部分的满足,会是尊界区分于其他鸿蒙智行车辆之外的第一个关键点。

第二个关键点,是智能化加持下汽车的基础素质的跃升,比如底盘的舒适性,比如空间的合理性,比如乘坐的平顺性,等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