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园地
主要发布与历史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发布《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站的各类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园地

书单推荐 | 给历史学新生的入门书单

历史园地  · 公众号  ·  · 2024-11-26 00:00

正文

原编者按: 本书单原为应史院团学联宣传部邀请,为史院新生所作的历史系入门书单的世界史部分。 由于种种原因,该书单未能由宣传部发出,而是由琛兄的个人公众号推送(见原文)。 鉴于原书单乃仓促之作,且内容过于简短,遂修正、补充、完善后在此重新发出。 本书单的两位作者分别专攻古希腊罗马与欧洲中世纪方向,要驾驭如此之大的题目,势必有疏忽、遗漏之处,望各位读者不吝批判、指证。 来源: 奥兰治的米哈伊尔亲王(微信公号)】

(一)历史是什么

史学理论、史学方法论、史学史与基本的历史框架
1. 安托万·普罗斯特:《历史学十二讲》,王春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2. 朱孝远:《如何学习研究世界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申:北京大学朱孝远教授针对学生的入门指导,既包含世界史学术大原则的讲述,又不失学术前沿与动态的渗透,并附上其本人的阅读札记,读书报告作为参考与对照。朱孝远教授以幽默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为我们打开了世界史研究的大门,也提出了值得深思的问题。
3. 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
4. 王晴佳:《西方的历史观念:从古希腊到现在》,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陈:王晴佳老师的简明西方史学史,在内容的详尽程度上可能不如复旦大学张广智老师的《西方史学史》,但张《西方史学史》的教科书式语言使其阅读起来略显枯燥,可读性上还是王这本《西方的历史观念》更胜一筹。此书对自古希腊以来的西方史学发展的主线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述,使得读者对西方乃至现代史学的发展脉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但也因之省略了许多枝节,若想要进一步的了解,还是应当参阅其他著作。
5.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魏凤莲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6. 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谢延光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

(二)各个时段的通史著作

7. Van de Mieroop, Marc, A History of the Ancient Near East, ca 3000-323 BC,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07
8. Shaw, Ian (ed.), The Oxford History of Ancient Egypt,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9. 伊恩·莫里斯:《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陈恒、屈伯文、贾斐、苗清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14年
陈:传统的古希腊通史往往集中与政治史与文化史的叙述上,并且经常以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去世为节点,对此后300年的希腊化时期(Hellenistic Period)或是略去不谈、或是仅作泛泛之论。除却这一点之外,托马斯·R. 马丁的《古希腊简史:从史前到希腊化时代》过于简略;J. B. Bury的A History of Greece to the Death of Alexander the Great内容丰富,叙事平稳,持论公正,但出版时间过早(最新由Russell Meiggs于1975年修订的第四版尚可一读,但国内难以找到,无论是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影印版还是吉林出版集团的中译本均是1913年的第二版);《牛津古希腊史》则是一部由多人撰写的著作,由多个专题组成,专题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不注重政治史的线索与史实的介绍,不太适合没有足够基础的读者(《牛津古罗马史》也有这个问题)。伊恩·莫里斯该书不仅有着清晰的政治线索,且对希腊的经济与社会生活也多有涉及,并以四章的篇幅对希腊化时期的政治与文化作了一定程度的介绍,就前323年之前的希腊史而言,这是一本非常好的通史,但公元前323年之后仍略显简略,还需参考沃尔班克《希腊化世界》,塔恩《希腊化文明》等希腊化通史
10. 沃尔班克:《希腊化世界》,陈恒、茹倩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11. Beard, Mary, SPQR: A History of Ancient Rome, London: Profile Books Ltd, 2016
陈:剑桥大学玛丽·比尔德教授的罗马史新作,目前没有中文翻译本,中亚有实体书出售,网上也能找到电子版。阅读外文文献对历史系学生(无论世界史还是中国史)是非常重要的能力:首先很多专著没有中文翻译,而且中文翻译有时也存在着质量低下、删去参考文献、注释等重要内容的问题。建议大家从大一入学开始就要有阅读一些外文书籍,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玛丽·比尔德此书语言相对简单,以较短的篇幅叙述了迄至公元3世纪的罗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对一些有争议的学术问题进行了探讨,是一本相当优秀的罗马通史著作,其书后附的参考书目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其他一些罗马通史要么略显陈旧(如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作于上世纪40年代),要么覆盖的时段较短(如布林格曼《罗马共和国史》,顺带一提,此书中文翻译较差且删去了四百多条注释,建议读英文版),要么过于庞杂(如M. Cary, H. H. Scullard, A History of Rome Down to the Reign of Constantine),更适合延伸阅读。
12. Gibbon, Edward, Bury, J. B. (ed.), The History of Fall and Decline of the Roman Empire, New York: Fred De Fau & Company, 1906-1907 (12 Vols.)
陈:18世纪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的名作,涵盖从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到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近1500年的历史。尽管以今日的眼光来看,吉本的许多观点有值得商榷之处,但其对史料的梳理、对史实的考证仍然值得我们的学习与借鉴。对于晚期罗马帝国史而言,由于近来的罗马通史常常止于公元3世纪前后,此后的历史被划入“晚期古代”(Late Antiquity, 关于什么是晚期古代,参见Gillian Clark, Late Antiquity: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叙述框架内,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叙事断层,使得《罗马帝国衰亡史》在公元后罗马史的连续叙事上有着难以取代的地位。至于《罗马帝国衰亡史》的版本,目前国内的两个中译本,黄宜思、黄雨石译本与席代岳译本均存在不小的问题:黄译本的翻译质量尚可,但其翻译的是一个节编本,省略了不少内容;而席译本则是恣意妄为的典范,很多地方曲解、甚至背离了原意,因此此书还是推荐读英文版。而英文版最好的版本是上世纪初由英国古典历史学家J. B. Bury(他的History of the Later Roman Empire From the Death of Theodosius I to the Death of Justinian也是值得一读的佳作)注释的版本,共12卷,网上可找到电子版;企鹅经典(Penguin Classics)由David P. Womersley注释的三卷本亦可。
13. 布莱恩·蒂尔尼、西德尼·佩因特:《西欧中世纪史》,袁传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申:本书以佩因特1953年出版的《中世纪史》(A History of the Middle Ages,284-1500)为基础,由蒂尔尼在1970年改写与补充而成,截止到1999年,经过多次修订,第六版已经面世。作为欧美大学中世纪史教科书的首选,本书因史实丰富,选材广泛等优势而经久不衰。与国内主要世界史教科书的中世纪部分相比,本书打破了以“封建社会”这一概念统领整个时期的局限,指出了这一制度在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同时,对于国内较为忽略的中世纪政府组织等方面,有较为详细的介绍。本书将专题与阶段有机结合,在丰富入门者对于中世纪历史认知的基础上,使其重新审视该阶段历史的独特性。
14.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何兆武、孙福生、董正华、陈少衡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
申:西方顶级历史学者帕尔默所著,美国大学近现代史经典教材的代表,在贯穿1500年以来至今五百多年历史的同时,也对古典与中世纪时段做了简单的梳理。本书最大的特色,我个人认为在于,虽史实丰富,但并不做过度的评价,给我们留下了众多思考的空间;除却政治与经济,思想文化史的内容也构成本书的亮点与重点之一。
15.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1789~1848》,王章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年;《资本的年代:1848~1875》,张晓华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年;《帝国的年代:1875~1914》,贾士蘅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年;《极端的年代:1914~1991》,郑明萱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年

(三)地区史与国别史

16. 安博远:《低地国家史》,王宏波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3年
陈:推荐此书并非由于它的素质有多么优秀,而是因为低地国家(The Low Countries,包括现在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部的部分地区)的历史在国内一直是一个受到忽视的领域,存在着大量的研究空白,碎片一般断断续续地散落在各大世界通史中,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许多陈旧甚至是错误的观点一直流传下来,得不到纠正。连身处西欧的低地国家都尚且如此,诸如北欧、非洲、南亚、大洋洲等边缘地区的研究状况就可想而知了。推荐此书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各位能够对所谓“热点”问题之外的“冷门”领域有更多的关注,这些领域内同样存在着相当多的值得深入研究的、非常有趣的问题。而在关于低地国家的为数不多的几本通史中,安博远此书史实丰富、线索清晰、对政治、经济、文化均有涉及,不失为一本优秀的纲要性著作。
17. 陈志强:《拜占庭帝国通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年
申:汉语学界关于拜占庭较新的一本高质量著作。作为黄种人研究拜占庭第一人,陈志强教授早年留学希腊,为其日后的拜占庭学研究打下了史料,语言等诸多方面的基础。陈教授从拜占庭研究基本概念入手,为我们梳理了“拜占庭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历程,将帝国不同阶段及其发展进行了清晰的解读。作为一本基础性,同时也是全局性的著作,对于较为冷门的拜占庭研究而言,是难得可贵的。它提醒我们,在被近代人称为中世纪的这一历史阶段,还有一颗名叫拜占庭的文明明珠,以其独特的发展特征与轨迹,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18. 乔治·杜比:《法国史》,吕一民、沈坚、黄艳红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
19. 哈全安:《中东史610-2000》,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
20. 埃里克·吉尔伯特:《非洲史》,黄磷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年
21. 李节传:《加拿大通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年
22. 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马克·斯坦伯格:《俄罗斯史》,杨烨、卿文辉、王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
23. 林被甸、董经胜:《拉丁美洲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
24. Morgan, Kenneth O., The Oxford History of Britai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25. 布鲁斯·L. 雪莱:《基督教会史》,刘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26. 杨生茂、陆镜生:《美国史新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27. 郑寅达:《德国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

(四)延伸阅读

A.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28. 王学典:《史学引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29. E.H.卡尔:《历史是什么?》,陈恒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
30. 张广智:《西方史学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
31. 彭刚主编:《后现代史学理论读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32. 詹姆斯·哈威·鲁滨孙:《新史学》,何炳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
33. 彼得·伯克:《什么是文化史》,蔡玉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34. J·勒高夫、P·诺拉、P·夏蒂埃、J·勒韦尔主编:《新史学》,姚蒙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
35. 赫伯特·巴特菲尔德:《历史的辉格解释》,张岳明、刘北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
36. 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何兆武、张文杰、陈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37. 海登·怀特:《元史学: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陈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年
38. 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杜继东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
B. 古希腊罗马
39. Beard, Mary, Henderson, John, Classics: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40. 王以欣:《神话与历史:古希腊英雄故事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
41. 菲斯泰尔·德·古朗治:《古代城市:希腊罗马宗教、法律及制度研究》,吴晓群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42. M.I.芬利:《古代世界的政治》,黄洋、晏绍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
43. Finley, M. I., The Ancient Economy, Oaklan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9
44. 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 3rd Edi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0-2005 (14 Vols.)
45. 约翰·博德曼、贾斯帕·格里芬、奥斯温•默里主编:《牛津古希腊史》,郭小凌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46. Garland, Robert, Daily Life of the Ancient Greeks, Westport: Greenwood Press, 2009
47. 罗宾·奥斯本:《古风和古典时期的古希腊艺术》,胡晓岚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
48. 西蒙·霍恩布洛尔:《希腊世界:前479-323年》,赵磊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5年
49. 乔治·萨顿:《希腊黄金时代的古代科学》,鲁旭东译,郑州:大象出版社,2010年
50. Rostovtzeff, M.,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Hellenistic Worl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41 (3 Vols.)
51. 乔治·萨顿:《希腊化时代的科学与文化》,鲁旭东译,郑州:大象出版社,2012年
52. Cary, M., Scullard, H. H., A History of Rome: Down to the Reign of Constantine, London: The Macmillan Press Ltd, 1975
53. Bringmann, Klaus, A History of the Roman Republic, Cambridge: Polity Press, 2007
54. 安德鲁·林托特:《罗马共和国政制》,晏绍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
55. 罗纳德·塞姆:《罗马革命》,吕厚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
56. M. 罗斯托夫采夫:《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马雍、厉以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
57. Garnsey, Peter, Saller, Richard, The Roman Empire: Economy, Society and Culture, Oaklan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5
58. 格罗索:《罗马法史》,黄风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
59. 哈罗德·N.福勒:《罗马文学史》,黄公夏译,郑州:大象出版社,2013年
60. L.D. 雷诺兹、N.G. 威尔逊:《抄工与学者:希腊拉丁文献传播史》,苏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61. 理查德·迈尔斯:《迦太基必须毁灭:古文明的兴衰》,孟驰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
62. von Wilamowitz-Moellendorff, Ulrich, Harris, Alan (trans.), History of Classical Scholarship, London: Gerald Duckworth & Co. Ltd, 1982
63. Clark, Gillian, Late Antiquity: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64. 雅各布·布克哈特:《君士坦丁大帝时代》,宋立宏、熊莹、卢彦名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
65. 孟广林主编:《西方历史文献选读(古代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
66. 希罗多德:《历史》,王以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
67.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谢德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年
68. Polybius, Walbank, F. W., Habicht, Christian (ed.), Paton, W. R. (trans.), Historie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0-2012 (6 Vols.)
69. 罗伯特·K.谢尔克、菲利普·哈丁、查尔斯·福尔那拉编译:《希腊罗马史料集》5卷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70. 张强、张楠译注:《希腊拉丁历史铭文举要》,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
C. 中世纪欧洲
71. The New Cambridge Medieval Histo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2005 (12 Vols.)
72. Carter, Norman F, Inventing the Middle Ages, New York: HarperCollins, 1991
73. 雅克·勒高夫:《中世纪文明:400-1500》,徐家玲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11年
74. Bull, Marcus, Thinking Medieval,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1988
75. Linehan, Peter, Nelson, Janet L., The Medieval World, New York: Routledge, 2003
76. 亨利·皮朗:《默罕默德与查理曼》,王晋新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
77. 弗朗索瓦·岗绍夫:《何为封建主义》,张绪山、卢兆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
78. 侯建新:《交融与创生:西欧文明的三个来源》,《世界历史》2011年第4期
79. 佩里·安德森:《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郭方、刘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
80. 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李增洪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81. 爱德华·甄克斯:《中世纪的法律与政治》,屈文生、任海涛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
82. 彭小瑜:《教会法研究:历史与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
83. 亨利·皮朗:《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乐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
84. 亨利·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陈国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
85. J.W.汤普森:《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徐家玲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
86. 侯建新:《思想和话语的积淀:近代以前西欧财产观的嬗变》,《世界历史》2016年第1期
87. 雅克·勒戈夫:《中世纪的知识分子》,张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
88. 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12世纪文艺复兴》,夏继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89. 哈斯金斯:《大学的兴起》,梅义征译,上海:上海三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07年
90. 约阿希姆·布姆克:《宫廷文化:中世纪盛期的文学与社会》,何珊、刘华新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
91. 约翰·哈德森:《英国普通法的形成:从诺曼底征服到大宪章时期英格兰的法律与社会》,刘四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
92. 孟广林:《从“大宪章”到玫瑰战争:英国宪政王权论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93. 亨利·斯坦利·贝内特:《英国庄园生活:1150-1400年农民生活状况研究》,龙秀清,孙立田,赵文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94. 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蒙塔尤:1294-1324年奥克西坦尼的一个山村》,许明华、马胜利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
95. 约翰·赫伊津哈:《中世纪的衰落:: 对十四和十五世纪法兰西、尼德兰的生活方式、思想及艺术的研究》,刘军、舒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96. 詹姆斯·布莱瑞:《神圣罗马帝国》,孙秉莹、谢德风、赵世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香港凤凰周刊  ·  一个骗子让全欧洲人乐不可支
8 年前
七叔漫话  ·  一条发错的短信......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