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怪的你
关注了怪怪的
小馆长
作者:马先生
来源:芥末微报 (ID:jiemoen)
01
我有不少单身的女性朋友对未来的男友都心存这样的幻想,羡慕这样的爱情:
“很快你就82岁了,身高缩短了6厘米,体重只有45公斤。但是你一如既往的美丽、优雅,令我心动。我们已经在一起度过了58个年头,而我对你的爱愈发浓烈…
在夜晚的时刻,我有时会看见一个男人的影子——
在空旷的道路和荒漠中,他走在一辆灵车后面。
我就是这个男人。
灵车里装的是你。
我不要参加你的火化葬礼,我不要受到装有你骨灰的大口瓶…
我们都不愿意在对方去了以后,一个人继续孤独地活下去。我们经常对彼此说,万一有来生,我们仍然愿意共同度过。”
这是84岁的法国哲学家安德烈高兹,为身患绝症不久于世的妻子多利娜写的那封著名的情书《致D》里的最后一段话,在平静、理性、深情的记述了两人共度58年的情感情感历程之后,他打开了煤气,与爱妻共度黄泉。
02
遗憾的是,无论是文学著作还是影视作品里,我们只看到了他们有多恩爱,
却从来没人教会我们,他们究竟是依靠什么,才做到长久地相爱,换言之,白头偕老的
。
大多数情况是,谈恋爱以前,很常见的我们都会抱有这种幻想,命中注定的两人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凭一个眼神认出了彼此,以后,就像适配的齿轮交扣,一起在人生中没有任何冲撞地滚动下去。
刚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都信誓旦旦的拍着胸脯说:
我的眼里只有你,我会永远爱着你,我们会永远在一起。
可是,当面对真实的生活,经历过时间和各种诱惑以及诸多琐碎的考验,被打脸了。
伴随着一句“
我跟你真的不合适
”,许多“失望”,“没有安全感”,“不信任”接踵而来。
起初一句“
所有表面上的注定,都是靠努力得来的
。”
尚能安慰自己,
但是这种努力久了,也许有一天就会想着放弃。
最后只能摇摇头——
“在裂缝上还要装作若无其事是没用的。”
03
无论男女,很多人都是这样。
前两天有个读者给我发微信留言说,和相处了三年的女朋友继续不下去了:
“现在的我们,很多事情要迁就她——
我不爱吃米线,我觉得那东西咽不下去,我宁愿吃面条,她呢?恨不得顿顿都吃这个;
我最讨厌看韩剧,她呢?天天两眼冒星的看,还非拉着我一起,时不时的还要点评几句,‘你看看人家怎么疼老婆的’…
很多很多,都是些生活习惯上的差异。
总有人说恋爱久了会变成亲人,我觉得才不是,相处越久越要小心翼翼——
害怕自己因为一丁点的错触碰到对方的某个点,就会造成无休止的争吵。但是这种迁就,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我最大的包袱和压力。
她的朋友不多,就像那句话说的,如果生活里只有自己的爱人,就会太集中,成为对方的负累。我理解她,是因为太在乎我,把目光全部集中在了我的身上…
但这种生活太累了,虽然我也知道错过她,可能再也遇不到这样在乎我的人,但是,我心里总觉得,我迟早有一天会受不了,我们总有一天会分开的…”
见过太多相爱的两个人走到最后都是这样,
始于好感,死于所谓的“不合适”。
但其实说白了,还不就是久处生厌了?
在一起太久了,太了解了,没有新鲜感了?
04
特别喜欢阿兰·巴迪欧在《爱的多重奏》里的对爱的定义:
爱情始于相遇的纯粹偶然性。
但如果把爱仅仅理解为相遇,是对爱的扭曲。
浪漫的爱情故事,都是艺术化的神话。
虽然有着艺术美,但对生存来说却是个沉重的负担。
真正的爱,就是将两人的偶然相遇化为彼此必然的命运
——
人本来是单个的,以单数形式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经验世界的方式,彼此之间存在着绝对的差异,但是有一天,我们相遇,相知,相爱,于是一切都不一样了,爱情让人从“1”变“2”。
“2”虽然并不会融合为“1”,但永远在不断差异又不断靠近,不断打破自身的封闭,试着通过另一个人的角度去看世界的过程,就是“爱的劳作”过程,由此,爱才能延续下去…
爱是一种坚持到底的冒险,而不是被点燃然后被耗尽的事物,真正的爱,是克服时间所带来的各种变幻不定,在时间里被不断重新创造的爱…
爱的敌人,乃是自私自利,而不是情敌。
05
是啊,归根究底,那些所谓的“不合适”,其实不就是为自己的不愿付出所找的借口?
相处为什么比相爱难?
其实最初的障碍,最初的分歧,早在我们决定相爱的那一刻,就已经克服了。
两个人长久相处的最大敌人,不是小三,不是生活习惯的差异,不是不合适,而是我们自己。因为自我总是倾向于自身的同一,从而抗拒差异,抗拒改变,抗拒让步和妥协。